王村长轶事(二等奖)
□城固县第四中学九(1)班:王楚洁
□指导教师:段康平
王村长是我的同村,因当过几年村长而得名。据说他在学生时期从未迟到过,就算身染重病,也坚持早早到校。每次考试过后,跟着老师订正卷子,如果有错判的题,就立即要求改正,总要求得一个诚信真实的成绩,守住做人的本分,也曾有过“老实王”的“雅称”。
长大后在公社干活,也是一点也不含糊。他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从不偷奸耍滑、投机取巧。因为会算数,做事严谨且老实本分,被引荐到村大队做会计。在做会计期间,他认真记账,有错必纠,力求每一笔收支都准确无误,他从不徇私枉法。在当了村长之后,免不了会被人攀附或有求于他。有一次他的堂哥因为土地所有问题和人起纠纷,堂哥自知理亏,但又心想有这么一个把持大局的弟弟,必定会得到偏袒。于是提上厚礼,亲自上门去找王村长,可王村长严词拒绝了堂哥的请求,并严厉批评说:“你是我哥,你这不是让我以权谋私、做不义之士吗?赶紧把这些东西提回去,免得让人看着瘆得慌!”
改革开放后,王村长顺应时代潮流,自主创业做一些小本生意,有些经验丰富的商贩念他太老实,主动教他如何多赚钱,面对这些“好意”,他一一拒绝,他说:“劳动人民的每一分钱都是用血汗换来的,我们为了这些蝇头小利而去蒙骗人民,那就是吸人民的血,万万使不得!”也正是因为他坚持本分、诚信经营,遭到了同行们的排挤和孤立,在后来的生意场上屡屡受挫、处处碰壁,生活也过得越来越拮据。无奈王村长只好退出生意场,过回最初的农民生活。
去年夏天,天空乌云滚滚,黑黢黢一团直压地面,雷声轰轰,不断有闪电撕破云层,雨如盆泼瓢洒,一遍又一遍地冲刷着地面。我爷爷和王村长在屋檐下买卖阉鸡,爷爷将两只鸡的爪子用绳子捆在一起,挂在秤上,他揉了揉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脸贴在秤杆上,用力瞅着秤上的准星。“八斤一两,算你八斤吧!”说完,他喃喃自语道:“这鸡也喂了大半年了,怎么才这点分量,好歹是专长肉的鸡呢!唉,人老了,不中用了。”王村长接过鸡,付了钱,冒雨把这两只鸡带回了家,可他总觉着不对,自忖道:“这两只鸡沉甸甸的,怎么也不是八斤多的样子,生意买卖,互不亏欠,我来复他一复。”说着,他取出自家的杆秤,将鸡上秤,量准,定睛一看,足足十斤四两,王村长一怔,若有所失,放下秤,火急火燎赶到我家,对我爷爷说:“老王,你称错了!你称错了!”爷爷顿时不乐意,没好声气地说:“你胡说!我做牲口买卖二十多年了,汽车大的牛我都称过,何况这小小的两只鸡?我不占你便宜,怎么会多称呢!”王村长听闻,急忙解释说:“不是称多了,是称少了!你没占我便宜,是我占你便宜了!”说着,他从口袋里取出少付的钱,拉过爷爷的手,将钱塞在爷爷的手心。爷爷一愣,但很快恍然大悟,他一边向王村长道歉,一边又说:“你果然还是那个‘老实王’啊!”
王村长的一生官场上光明磊落、两袖清风,生意场上诚信经营、坚守本分,生活上不欠不赊、不赌不骗,活得一身轻松。他以自己的脚踏实地为子女攒下财富,用自身诚信的品格为家中留下好口碑。在他弥留之际也不忘告诫子孙“以诚为本”。
“王村长”用他的一生践行文明二字,诠释着“诚信”的内涵,他无愧于我们村的道德模范,他是我们永远要学习的文明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