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汉中的精神密码(一等奖)
□汉中东辰外国语学校高一(2)班:闫梓莹
□指导教师:郑东海
如果时间可以被记录,水就是那个忠实的记录者。古人智慧的石门在褒河水底历经千年沧桑,倚城而过的汉江水是汉中的生命密码。水波抚平了历史的沧桑,带来崭新的汉中。
沿着汉江,溯流而上,来到楚汉争霸的前夕,望江楼那斗拱精巧的顶在绿叶中若隐若现。汉中王刘邦倚栏望江,滔滔江水奔流入海,他的眼底满是沉思,是困居于汉的不甘,还是谋划大计,东山再起的雄心?穿云化雨,到水下的褒斜古栈道,石刻上遒劲有力的“衮雪”二字提出了孟德公的雄心壮志。汹涌的褒河水激起了曹操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豪情。水波消磨了石刻的棱角,留下了古人的雄姿英发。
将历史的进度条继续后拉,建国后汉中的水利工程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褒河上巍然挺立的石门大坝是一个见证者。河水汛期不定,旱涝灾害更是扰民至极。去修一座大坝吧,去修一座泽惠人民的大坝吧!热情的汉中人不畏水浪滔天,在褒河上用汗、用血、用心筑起了宏伟壮观的褒河大坝。当年褒河水的澎湃,当年修坝的勇毅,或许现在也只能在泄洪时的地动山摇中略知一二了。
水是柔和的,是包容的,这与汉中人血脉中的大方相映衬,而汉中人骨子里也有一股水滴石穿的决心与毅力在。佛曰:上善若水。水是泽被四方的存在,而与水息息相关的汉中更要造福一方了。
南水北调,引汉济渭,汉中的水泽四方更是历史悠久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的家乡洋县更是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城北的大山里,酉水缓缓地从山脚流过,村庄里家家枕河而居,时光旖旎而行。但,这并不是全部,仍有一小部分村民住在山上较高的地方,有的还在山的另一边,日常取水十分艰难。政府就组织了全县民工,五千多名洋县人民凭着简陋的锤钎筐铲,在崇山峻岭之间,开凿出气势恢宏的人工天河——引酉工程(又名茅坪堰),被誉为“陕西红旗渠”。一心为民的汉中人无论何时,都不会忘记别人,都不会忘记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友邻。
汉中人是水做成的,汉中人有水一样的包容并蓄,有水一样的热情洋溢,更有水一样的勇敢坚毅。而在今天,每个汉中人都在为创建“节水型城市”而努力奋斗。大到一江两岸的环境整治,再到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水库沟渠,再到市民们自发的去水边捡拾垃圾,甚至小到连幼儿园小宝们都知道要随手关掉水龙头,每个汉中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向水致敬,为创建节水型绿色城市而努力,而奋斗!每个汉中人必会以水滴石穿的恒心毅力,去续写水的历史。
水是汉中的精神密码,是汉中人的血脉传承。节水,并不单单是节水,也是在珍惜我们的青山蓝天,更是在保护我们汉中人水一样的性子,水一样的为人。用滚滚汉江的每一朵浪花去记录时间,用汗水汤汤演绎汉中人奋发向未来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