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网络最高人气奖)
□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一(1)班:祝代坜
□指导老师:李霞
望海楼原来不叫望海楼,名字是冯程新起的。
站在楼上可以看见大片大片的森林,蜿蜒而过的滦河,还有离楼不远的那棵定风神树。
冯程说,我们已经这在塞罕坝种下了茫茫林海,从这望出去,就像是看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而海包含着林,比林更广阔。
望海望海,希望林海。
冯程想起了第一次到坝上来的时候。来这里之前他做过功课,这里昔日是清朝著名的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是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公园,是滦河之源。
然而现实便是现实,美丽的高岭已经不在了。现在的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放眼望去一片荒芜,连野草都不愿在这贫瘠得只剩下黄沙的土地上扎根。坝上风大,很容易就带起沙尘暴的阵仗,风过之后,他的白衬衫便和沙土同了颜色。
那时候没有这高耸的望海楼,只有定风神树孤独地钉在这里,树干光秃秃的没有一片完整的叶子。老刘头站在树下对冯程说,你爹就埋在这儿。
打那时候起,冯程就坚定了决心要一辈子扎根塞罕坝,让滦河水涨,让神树生机勃勃,让脚下这片土地长满绿色,重新充满希望。
他跟自己较着劲,种不活树就不下坝。
这片土地风沙肆虐多年,没有土,没有水源,只有一吹就走的黄沙,什么都种不活。坝下林业局里有原来住在坝上的老人,他们苦笑着说,连菜都种不活了,只能搬下来住喽!这些年来被迫搬家的还少吗?
是啊,少了树木的阻挡,坝上的风能把沙一路吹到京津去,给紫禁城都蒙上一层灰。这荒漠化的区域越扩越大,又断了多少人的活路。
当冯程历经千辛万苦育成功了第一批苗的时候,这片荒岭迎来了一批志在恢复塞罕坝生态环境的大学生。
坝上的冬天尤其难熬,荒丘留不住热量,冬天零下二十多度算是老天爷赏脸,林业局局长说,这里偏远高寒,平均海拔1500多米,年均无霜期60天,极端最低气温曾达零下40多度,那时候整个冬天都没人敢上坝。太冷了,上去就是死啊!
他们一起熬寒冬,喝雪水,战狼群,历死别。
树。树。树。
这成了这群年轻人心中抹不掉的执念。
1962年,原林业部在科学考察的基础上,决定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
到1982年,林场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人工林林场。塞罕坝百万亩林海成为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阻滞了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的南侵,滦河的水涨了,也清了很多。
1993年5月,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成立,里面有七星湖、泰丰湖等各具特色的景观景点,被赞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后来的事冯程自然是不知道的,此刻的他望着面前的林海,张开双臂感受带着草木气息的风扑在脸上,也许是风有些凉,他边咳嗽边拢了拢衣服。
冯程看见那棵定风神树长出了翠绿的叶子,看见重新搬回到坝上的乡亲们背着满筐的蘑菇回家吃饭,看见望海楼下一对年迈的夫妇背着旅行包和孩子们笑着打招呼,看见清澈的流水从房前屋后悄悄绕过。
这是林海,
是塞罕坝的林海,
也是我们的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