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万物皆美色(二等奖)
□西乡县第一中学高一(18)班:冯梦绮
□指导教师:张雅
飘向朔方的雪,自应洋洋洒洒,随性自如,冷硬严寒;降临江南的雨,本是密密斜斜,婉约动人,温润连绵。可到了这南北的交界,似乎并无对立之面。
这南北的交界,任何事物都不会突兀。朔北的雪在这里少了刚劲,增添几分绵柔;南国的雨在此处没有温软,多了些许力度。小麦在这里生机勃勃,水稻亦于此长势旺盛。中和着世间万物的独特之处,这也许也是汉中平原最令人称奇的独特之处。
化作厚重坚实的土地,朔方浓重的墨色彰显着丰厚的底蕴,南方典雅的紫色昭示着神秘的气息。而汉中平原灿烂如火的红,呈现出古老而旺盛的生命力。史前文明曾在这里延续,新石器在这片土地开拓属于全人类的历史奇迹。联系长江与黄河的文化遗址,千载年前兴盛而起熠熠生辉,时至今日仍旧焕发勃勃生机。
汉中的土地,承载了人类文化的发源与更替。日月如梭,斗转星移,千年匆匆而去。身为飘渺云海里的浩瀚明月,窥探着风起云涌的神州大地。狼烟四起,战火纷乱,明月目睹一代君王从此处发迹。经韬伟略,长于兵计,奈何未受重用,旷世奇才韩信在苍凉月色下心灰意冷,转身奔向敌营。然良将备受赏识,萧何在月夜中飞马驰骋,诚挚挽留,拜将领兵,兵家神话终诞生于汉王营地。
汉中的月见证了王朝兴起,亦成就了两汉风仪。
黄沙漫漫,王庭漠漠。蜿蜒的古道,驼铃声悠扬远播。风沙满天,遮蔽了来时路途;异域阻隔,断不了回乡情意。行走在荒漠戈壁之上,张骞心中,必是思念着家乡温润的气候与秀丽的山河。眼前巍峨雄壮的石柱显露着风沙侵蚀的斑驳裂痕,远不如千里之外故土茂密青翠的植被郁郁葱葱,惹人喜爱;一望无际的沙地时常生起席卷天下之势的暴烈狂风,绝不及自幼生活故园舒适宜人的暖阳,心驰神往。汉中平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得生长于斯的子民怀着敬仰与感激,郑重地对待同在此处的千万生灵。悠远的历史文化,亦培育众多名士。而无论贤者有如何出众的才能,行过多远的路程,识尽世间少有景色,心中怀有的,始终是家乡的一草一木,青山绿水。张骞身作中国“睁眼望世界第一人”,即便为大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倍受世人崇敬,在繁华绮丽的长安城的尊贵地位面前,亦选择返回故乡,安度晚年。
时至今日,墓园游者众多,其间苍翠松竹拔地而起,交辉掩映。曾经人迹罕至的艰险道路发展迅猛,如今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最初闭塞落后的小镇奋力追赶,逐渐向先进繁荣的城市接轨。光阴匆忙间变化翻天覆地,而开辟者已然长眠故里。
行至何处,故园最是魂牵梦萦。汉中这片土地,历经数载,总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着人民的心。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到访者惊扰了啼鸣的黄莺,只听得悦耳的声响逐渐远去。割下长势旺盛的雪花皮树,找来破败的渔网,操作繁杂的加工程序,终于,带着植物特有清新气息的轻薄的纸张呈现在制作者眼前。写下秀丽古朴的隶书,舒适柔软的触感使得书写更显便利。恭敬地献与帝王,从此世界历史因这项发明加快进程,诸国的交流沟通更为密切便捷。受赏封侯,蔡伦最终留在了汉中,青松古祠,苍柏参天;碑石林立,丹桂飘香。名列“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百位名人榜”,丰功伟绩如此,蔡伦亦选择于汉中度过人生光景,若非汉中景美人和,蔡伦怎会退隐封地,沉睡在汉中层层褐土之下?
我愿化作汉中的土地,亲历悠远历史与卓越文化。
我愿身为汉中的明月,窥探忠良贤臣与绝代兵神演绎千古佳话。
我愿变成汉中的红日,照耀诞生于此的贤德名士与奋勇闯荡的探险家。
我愿形如汉中的草木,采去制作精良的纸张与成长为守护先哲碑园的松塔。
在这一片苍翠的山林中,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在温润宜人的气候里,在清凉舒爽的细雨中。我沉醉了,沉醉在这发展历程久远,自然万物美妙的大地之上。多么庆幸,我此刻正在令人迷醉的魅力汉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