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小河清清
——给汉中市长的一封信(三等奖)
□略阳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二(7)班:蹇小龙
□指导老师:陈思
我是一名来自略阳县西部一隅的学生,写这封信是想说说在生态文明城建设的背景之下,我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情况,其中一些严重的问题希望能引起您的注意。当然也希望您在能够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到我的家乡看一看,结合我所说之景,思虑二三。
我的童年是在我的家乡度过的,我对我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我很小的时候那里山清水秀,大有世外桃源之意味。我记得在那里,每当春天万物复苏之际,满山上下都是点点的绿意和缀满山野的樱花和桃花;夏天炎热的风四处吹动,青翠欲滴的树叶遮蔽了炎炎的高阳,始终让人感受到凉快;秋天的枯黄萧瑟;冬天的白雪茫茫……春柳,夏蝉,秋菊,冬雪,还有那一条似乎亘古不变的小河,蜿蜒着流去了远方。这里或许没有什么特别多东西,这里有的或许哪里都有,但是这里有我所有美好的记忆,它是我童年的灵魂寄托,更是所有在这一隅之地生活的人的寄托。
不知什么时候起,当我回过头来寻找记忆里的家乡时,却发现这里树越来越少了,不知道多少的树成了梁上木,成了炉中炭。随着经济的发展,大片的森林消失了;越来越多的白色垃圾出现在田野、山坡、河流……有的还挂在树梢,大大地污染了环境。
这当中最触目惊心的变化应当是那条静静流淌的八渡河。八渡河,顾名思义,在古代应该有八个渡口,对吧?在我的记忆深处:这条河的水是可以饮用的,依稀记得那时候,人们刚干完农活正是口渴之时,就到小河边双手捧一口清水送到嘴边,那滋味如饮山泉,清冽甘甜,胜过如今的矿泉水!这是我们的母亲河,这条河里流淌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在我爷爷奶奶,我妈妈的童年里,这条河“永远”都是清澈的,充满生机的,这里有鱼,有河蟹,小河两岸都是排排的高树翠柳,春天万物生机,这里散发着绿色的活力,预示着又一次的春回大地。夏天烈日炎炎,在外地可能是热浪滚滚,可我们这条河里的水却是冰凉的,岸边是成排的绿树,河里是自由游动的鱼虾,静静地等待着满天星斗。秋冬万物萧瑟之时,坐在石头上,背对着西下的夕阳,看着一抹殷红色的余辉掠向远方,湛蓝的天空上浮动的是染红的白云,在夕阳的辉映下如同火焰一样的嫣红。再俯下身子,静静的聆听河水的流淌,默默的远望东流的小河。感受这别有一般的意境。
如今仅仅只过了十二年,这条清澈,生机的小河,这条喂养了不知道多少代人的小河,却已是伤痕累累,哪有什么“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山慢慢再也看不到多少树木,河里的水也越来越小,干旱季节有时甚至会断流。这条从上游汇入嘉陵江的小河,如今少了生机,河里的鱼越来越少,河边的树也只剩下孤独的树状,没了枝叶;河道里到处都是坑坑洼洼,河水或许依旧清澈,但是这里的水却不再适合动物生存了,虽说河流还在,但那里的生机感也慢慢消失了。这条河慢慢成为了一条无人问津的死河,后来再也不见了河中畅游的小鱼,河道里杂草丛生,到处都是垃圾,等到涨水时,河上漂浮着很多的垃圾。因为这条河是公共的,便没有人重视。一些人向河里倾倒垃圾,只为了“省事“;河堤上立着“小流域治理”的石碑,却显得十分无力。
现在汉中正在实施全域旅游,实施循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代单纯的经济发展,成为我市的发展战略。近年,继建成优秀国家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之后,我市又启动了生态文明示范城的建设,凡此种种,都是大手笔、大举措。我们略阳环境治理的力度也在大幅加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东风吹拂下,慢慢的山林越来越茂密了,就像春回大地一样,看着樱花桃花的盛开,看着那些树一点点冒出来绿芽,我的心里不胜欣喜。可是我们心爱的八渡河似乎变化不大,依然在那里无力地呻吟着。就在昨天,在来城里的路上,我还在想,我们这条重要得不能再重要的八渡河,它为什么就没有人好好管一管呢?我人微言轻,只能透过车窗出神。
同时我又想到,这条八渡河是不是就汉中众多河流的一个象征呢?或许其他地方的河流也正在重复着八渡河的命运。本来我们汉中发展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生态好,生态的两大指标,一是绿,二是水,但如果汉中所有的河流都像八渡河一样,有人用,没人管,最终会是什么样的结局呢?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下,山好了,地好了,千万不能忘记了还要“水好”。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城市的外观,也不仅仅是农村的退耕还林,而河流治理也很重要,也是生态平衡的重要支撑。大流域需要治理,小流域则更需要治理,这将可能成为生态建设的的大势所趋。敬爱的市长,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希望在给城市、农村改变新面貌的时候,也请加大河流治理的力度。毕竟,那年绿水鸟啼,青山静谧,好一番“隐居之地”,虽此时不复当年之景,但我希望有日能重现:“绿水汇青山,林鸟啄翔鱼。落日西山下,余辉映万家”之美,然昔年绿水荡漾,青山依旧,飞禽扶摇,走兽威猛之声色,很多人都想再看见,请市长思虑二三。
祝您身体康健,君心得悦,工作顺利!
此致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