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星期三 🌤

沐汉文化之光,守汉文化之魂(一等奖)

发布日期:2024-12-31 15:33:41   浏览量 :192
发布日期:2024-12-31 15:33:41  
192

沐汉文化之光,守汉文化之魂(一等奖)

□汉中市第九中学九(5)班:杨乐洋

□指导老师:杨 莉


承中国文化,扬华夏文明。自从汉王刘邦建立起大汉王朝,汉文化的种子便深深地埋在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泱泱华夏,璀璨文明,卧龙蛰伏,自此雄起。

汉中,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北倚秦岭,南屏巴山,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汉人、汉字、汉语、汉族、汉服、汉学、汉文化等与“汉”相关的称谓流行全球,而我的家乡汉中,正是这灿烂文化的发祥地。

在汉家成语中感悟历史

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到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从成竹在胸,到廉泉让水;从筑坛拜将,到偃旗息鼓;从烽火戏诸侯,到一笑失天下;从过五关斩六将,到唐玄奘西行取经……汉家成语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中王,刘邦入汉中后便烧毁栈道,以示无意东归,从而得以在汉中休养生息,最终建立大汉王朝。自此,汉文化便由一滴滴水珠聚成了滔滔大河,奔流不息,滚滚前进,汇入历史的洪流,流传至今,不断不灭。

汉中,铸就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创造了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汉家故事中追寻文化

青砖红瓦,石墙木梁,历经千年,不朽不变,中华精魂,永筑其间。朝晖夕阴间,风涌云起中,承载着绚烂文明,召唤着吾辈青年。

刘邦称帝后曾说过:“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指挥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军食,我不如萧何。这三人都是人中豪杰,我善于用他们,所以得天下。”而张良、韩信、萧何三位人杰都与汉中息息相关。汉台区城中心的拜将坛正是为韩信而建的。

相传刘邦任汉王不久后,韩信凭借自己心中的抱负,得到了萧何的赏识,可刘邦并未重用他,在多次与萧何交谈过后,他一气之下逃离汉中。可萧何舍不得这一员大将就此离开,来不及报告刘邦,就独自一人月下追去。归来时他向刘邦解释了韩信的重要,且进一步请求刘邦重用韩信,最终刘邦纳谏,决定筑台登坛,拜韩信为大将军,成就了他的千秋霸业。

汉家故事把自强、自信、自立等文化精神,渗透在每一砖每一瓦中,传承在每一木每一石间。

在汉家民俗中传承非遗

汉中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傩文化、杖头木偶、高抬社火、汉调桄桄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琳琅满目。其中我最感兴趣的非汉调桄桄莫属了。

汉调桄桄起源于明代末年,是关中秦腔传入汉中地区后,与当地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剧种,2006年5月20日,汉调桄桄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杀裴》作为汉调桄桄中的一个剧目,深受大众喜爱。它主要讲述了南宋时,御史之女李慧娘与太学生裴瑞卿一见钟情,互托终身,奸相贾似道羡慧娘貌美,强纳为妾,贾在盛怒之下还一剑刺杀慧娘。慧娘阴魂不散,怨气腾腾,九天玄女怜其不幸,差土地神赠阴阳宝扇与裴相会。最终慧娘魂返贾府,星夜救下情郎,并严惩了奸相贾似道的故事。汉调桄桄的表演风格、念白、音乐、唱腔,都有着有浓浓的汉中韵味,是汉中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云栈屏山阅月游,马蹄初喜蹋梁州。地连秦雍川原壮,水下荆杨日夜流。”汉中不仅是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更是历史丰厚的“汉家发祥地”。在汉家成语中,在汉家故事里,在汉家民俗间,我们体味着汉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着汉文化的源远流长,我们徜徉在历史的长流中,翱翔在汉文化的天空里,品汉文化,承汉文化!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汉中;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以汉中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卓越辉煌,生生不息,璀璨瑰丽,包罗万象。

沐汉文化之光,守汉文化之魂。乃吾辈青年之责任。

助营销
/ PUSH PRODUCT
传口碑
/ WORD OF MOUTH
树品牌
/ BUILD BRAND
推产品
/ PUSH PRODUCT
翼传媒网
TEL:0916-8818872
邮箱:yuanliuw@qq.com 641362069@qq.com
客服QQ号1:2733041880
客服QQ号2:2256025272
版权所有: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号:陕ICP备2024049648号-1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天汉大道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