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里的汉水(三等奖)
□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高三(10)班:胡晓雨
□指导老师:王勇刚
“天上有银河,地上有汉水”,微微嶓冢山间,汉水汩汩,流过千沟万壑,流经岁月悠悠,映入我眼波流转,至此,一眼万年。
故里有江南
黄昏微光,落日鸟巢,古树青瓦,夏里人家。高大的银杏树下,女孩坐在凉席上,听奶奶讲门前的玉带河。
奶奶说,玉带河从大巴山腹里涌出,萦绕着小城,玉绕如带,汇入汉江。头枕玉带水,自牙牙学语之时,就听起奶奶的谆谆教诲:汉水浇灌了脚下的“塞外江南”,在西北故里开辟出一片”鱼米之乡”我们是汉江的孩子,要热爱这片土地,这条汉江。每每等不到奶奶说“好好学习建设家乡”之类的话,我就会和伙伴们一起“出逃”,柳树荫下,碧水河畔,还有青山深处,笑语不绝。
后来别人问起家乡,总会问我黄土高坡,延安窑洞。我总会摇摇头,给他们讲起青山白鹤,玉带萦回。逃不出的故里江南,回不去的似水流年。
原来汉水之畔,是故里,是童年。
高台有汉风
汉水悠悠,哺育了两岸的人民,磨砺了历史的珍宝。长风浩荡,史书不断翻页向前。
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中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见证了天下分合,交织着血与泪的火光:楚汉相争,褒斜道述说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雄才大略;天下一统,古汉台奠定了汉室四百多年的辉煌;定军山前,老黄忠刀劈夏侯渊;汉水之滨,赵子龙大败曹兵。英雄青山埋忠骨,志士书写凌云志:“五出祁山”的疲惫身影,友好往来的悠悠驼铃,博大精深的“石门十三品”。从汉水的纵深腹地莽莽林海之中走出的神农炎帝,于龙亭铺中诞生的中国四大发明,还有红色印记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涛涛东逝的汉江水里,汉文化不断向前。
历经秦汉风雨,三国传奇,汉江水日夜东流,汉风吹向新世纪的高台。学习少年将军的热血青云志,发扬戍边老兵的忠义勇敢,扎根红色革命基因,聆听党的号召。几经繁华,几经沧桑。望今朝,汉中市博物馆传承着古汉台的汉风汉韵,古老的驼铃在海陆空丝绸之路回荡不已,汉中市综合实力总体跃升,脱贫攻坚取得圆满胜利。汉水,汉中,汉朝,汉文化,汉学。“汉”之根脉扎根于汉水之中,汉风从历史深处走出,吹遍新时代的高台。
原来汉水东流,是历史的纵深向前。
楼外有青山
“处处皆风景,气候最最宜人,物产惹醉,难忘汉中情。”生于北方之南,南方之北,汉水河畔,生态宜人。
绿色打底,水岸青青,浅浅芦苇荡里,蛙鸣阵阵,滚滚稻浪中,鸟鸣啾啾。镜头之下,晚霞洒满山间,暮归的朱鹮展翅集群。向青山更青处漫溯,羚牛悠然漫步,不睬风月。黑熊镜头秀肌肉,熊猫黑夜话孤独,金丝猴穿荡山林间。是汉水澄江如练,“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碧空如洗,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是翠峰如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万物有灵,万物和谐,珍惜动物从难以相见到频繁邂逅,是生态不断向前。
原来汉水千载,群峰叠翠,是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
“一条大河波浪宽”,原来汉水,是小时候,门前的玉带,河水荡漾,我心欢喜;是读书时,历史文脉的滚滚向前,我站在这头,读着那头;是后来啊,生命摇篮,哺育两岸人民,孕育物种青山。现在啊,我擎着一樽汉水江月,看着儿时玩闹的玉带河畔,乡愁滚滚来。汉水,流淌在岁月中,从未改变。
汉水啊,汉水,任岁月流转,你生生不息,在岁月波澜里活成了歌,在我眼波荡漾中,化成了永不消逝的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