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星期三 🌤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二等奖)

发布日期:2024-12-31 16:24:02   浏览量 :193
发布日期:2024-12-31 16:24:02  
193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二等奖)

□汉中市龙岗学校高二(12)班:周子钰

□指导老师:蔡忠琼


序言 未来是一名研究汉文化的汉中大学生。这天,教授派给大家一个任务,主题为“涌动的文明——汉文化之光”,要求大家以此做一个课题报告,未来走进图书馆,打开一本又一本的典籍。

第一幕:周南——汉文化之源

未来翻看史料,一段话吸引了他的注意:“汉中,西周时称周南,南郑。”

未来 (喃喃道)周南,南郑,对了!《诗经·周南》!

未来打开《诗经·周南》并踱步下场

舞台场景逐渐变暗,一姑娘成上台。背景转变为芦苇荡,天地间一片苍翠嫩绿,未来上场,身上的服饰改变为玄端。

未来与姑娘对望。

未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姑娘,不知可否与你交谈几许?

姑娘走近未来。

姑娘 公子初次见面,公子贵姓?

未来 免贵姓未,单字一个来。当然人如其名,我来自于3000年之后。此番前来,是想同姑娘聊聊这周南。

姑娘 周南啊,公子可知。这周南,还有个名字叫天汉。“维天有汉,鉴亦有光”,天上的银河与地上的汉水是相对应的,我们这里的水如天上的银河般熠熠生辉,您别看我们周南在这盆地中央,但这盆地可孕育了我们周南的文明!那现在我就带你去看看这周南。

(舞台灯光暗,整个舞台被分为5个板块)

第1板块灯光明,长长的葛草蔓延至藤叶,繁盛而茂密,黄莺在林间啼叫。河边有一女子在濯洗衣物。

女子 (低声吟唱)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第1板块暗,第二板块明。树木枝茎下弯,有藤蔓延伏其上,一身着深服的男子站在草木间。

男子 (吟诵)南有樛木,葛藟索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第2板块暗,第三板块明。桃树上结满了花朵,枝繁叶茂,桃花鲜艳而茂盛。一女子身着盛装与一名男子手挽着手,行大婚之礼。

站在未来身边的姑娘举起对联,上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第3板块暗,第4板块明。在广袤的原野中,有一群人正在采摘一种植物。小孩子们嘴里唱着民谣。

孩子们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第4板块暗,第5板块明。滔滔汉水映入眼帘,宽广而浩瀚,滔滔而不绝,岸边有一位男子正在对着江水吟诵。

男子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南有游女,不可求思。

场面暗,两人又回到芦苇荡。

未来 想不到这周南居然有如此深厚之文化,这些句子是多么的美啊!

姑娘 公子,您说,这些民谣能被世人所记吗?

未来 这是自然。姑娘,我要告诉你,在3000多年后的周南,我们现在叫做汉中,这些民谣被我们称作《诗经》。它象征着周南文化的涌动,是我们汉文化璀璨的光芒。

未来掏出一本《诗经》。

末来 姑娘,我将它赠与你,这是3000年过后汉文化的光。

姑娘,接过诗经,舞台灯光暗,二人下。

第二幕:汉与西域·汉文化之交流

未来回到图书馆,翻开《史记》。

舞台暗大漠之上,一队骆驼正在飞沙走石间,顶着烈日前行。

舞台明。

旁白 张骞,汉中人。

张骞(独白)我乃大汉使人张骞,出使西域,联合月氏,抗击匈奴。此行凶险,前路未卜。但我必将扬我大汉之文化,传我大汉之文明,交好诸国,不辱使命!(灯光暗。张骞一路艰难险阻,路过大宛,越过大夏、康居回到大汉。)

旁白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被匈奴扣留10年之久,但他一直保持着汉朝使者的符节,当他回到大汉后,向汉武帝说明了西域的国家及地方特色,汉武帝命令张骞再次西行,于是张骞踏上了由西南夷通往大夏的道路。

张骞 (独白)我以校尉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去攻打匈奴,后因误时被贬为平民,后被任命为中郎将。出使乌孙,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西等地。看大汉与诸国如此交好,征伐匈奴之事便指日可待。如此以来,我便得安息。(一直在暗处的未来走上前去)

张骞 来者何人?

未来 (作揖)久闻大名,张中郎将,晚辈乃未来,正如其名,我来自2000多年后的汉中城固。

张骞 未来公子,幸会幸会。你既来自未来,那我可问你几个问题?

未来 您请——

张骞 我去世后,我大汉是否与诸国交好,解决匈奴之患?

未来 您放心,这条被您打通的这条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已成为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在21世纪,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将重焕古丝路的使命与荣光!你知道吗?这条路贯穿东西,包罗文明万象;这条路跨越山海,推进世界和平!源自中国,属于世界,这条承载人类荣光的丝路,勾勒着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文明交融画卷。那时,我们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张骞 好啊,登上边关之巅,遥望大漠深处,这条中西道路连接了我大汉与诸国的文明,彰显了我大汉民族的博大包容与开拓精神!这涌动着的文明,璀璨了整个东亚,惠及全天下!我张骞死而无憾呐!

旁白 张骞一定知道,西去的路上必定充满艰辛与不测,但他无法知道的是,当他转身的那一刻,这次跌宕起伏,险象环生的出行就注定被载入史册。晓木沉沙雨露浅,岁月残雕影瘦空。江南春来千里路,此出玉门不相同。张骞作为汉中人担负起了“凿空”的重大使命。使汉中乃至整个大汉的文明得以交流,汉中也成为涌动的文明之都,迸发出无限的汉文化之光。

第三幕:书笺·汉文化之传承

未来翻开后汉书“蔡伦,字敬仲,桂阳人,曾任龙亭侯。”

舞台灯光明,场景为一处官坊,有成堆的树皮、麻布以及浆池,石臼的声音不绝于耳。

蔡伦 (双手捧着一卷草纸)自古文字,大多刻在竹简上被编成册,而那些用缣帛写字的达官贵人们,把缣帛叫做纸。缣贵而竹简本重,且不易保存,如何保存古籍成为了一大难题。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研究,改良造纸之术,为天下读书人造出更实用的纸!

旁白 《后汉书》云:“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纸。元兴元年,奏之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蔡伦被封为龙庭侯,邑三百户,蔡伦造纸成为是中国古四大发明之一。价廉而又结实的纸很快风靡东汉。典籍和文化都得以更好的传承,汉文化之光熠熠生辉,昭示了文明的涌动,生生不息。

灯光暗,蔡伦托着一叠草纸下。

第四幕:汉文化之光

灯光明,未来已经回到教室,在讲台上播放PPT。

未来 汉中位于中国的地理中心,历经秦汉唐宋之筑两迁,却从来都是卧虎藏龙,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历史的沧海桑田,每一个细节都印证着民族的成竹在胸。《诗经》有云:“唯天有汉,鉴亦有光。”其涌动的文明在《诗经》中得以体现。从“南乔木”和“汉有游女”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从“南有樛木”到“采采芣苢”,无不涌动着富有灵气的华夏文明,我认为这是汉文化之源。(展示幻灯片)

再到后来的城固人张骞凿空西域,开辟河西走廊,让汉文化的光芒璀璨至诸国,这是我们中国汉中人的骄傲。就是汉中人将这星星点点的文明之火发展为东亚的文化之光,这是文明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展示幻灯片)

再到东汉改良的造纸术,便利了文化典籍的流传,从此汉文化之光生生不息。展示幻灯片)

由起源到交流,再到传承,这无一不体现着汉中人的智慧,无不彰显着天汉文明的辉煌,这便是——汉文化之光!

学生 (教室里掌声雷动)感谢未来老师!我们身为汉中学子,一定要好好学习汉文化,让汉文化发扬光大!“维天有汉,鉴亦有光……”

助营销
/ PUSH PRODUCT
传口碑
/ WORD OF MOUTH
树品牌
/ BUILD BRAND
推产品
/ PUSH PRODUCT
翼传媒网
TEL:0916-8818872
邮箱:yuanliuw@qq.com 641362069@qq.com
客服QQ号1:2733041880
客服QQ号2:2256025272
版权所有: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号:陕ICP备2024049648号-1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天汉大道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