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自定内容
汉中时间
文章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正文
追踪蜀道之谜——访汉中博物馆名誉馆长郭荣章
Published:2015-08-04 16:21:40    Text Size:【BIG】【MEDIUM】【SMALL
郭荣章,1933年生,祖籍安康,1957年毕业于原西安师院即今陕西师范大学,先后在原南郑县、汉中市教育局工作。1965年调任汉中汉剧团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1970年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汉剧团、京剧团、秦剧团、文工团合并时任革委会副主任,后改任文工团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1975年起任汉中博物馆馆长,直至退休。郭先生原本学地理,在博物馆任职期间,由于工作需要改学文博、考古和历史,进而对蜀道研究发生浓厚兴趣,遂潜心于考察蜀道,于诸多方面颇多建树,在《考古与文物》、《文博》、《历史知识》、《历史地理》、《中国书法》、《书法报》和日本《中国书道全集》、《书道联盟会报》等国内外研究期刊和国内知名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近百万字,出版了《石门摩崖石刻研究》、《石门汉魏十三品》、《汉三颂专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石门十三品撮要》(陕西旅游出版社)、《石门石刻大全》(三秦出版社)等学术研究专著五种,受到国内外学界推重。自1984年起,郭先生主编《石门》杂志,应《中国文物报》之邀编写《三国史迹词典》陕西部分词条,受命为原《汉中市志》提供资料并审阅稿件,应汉中商校之邀为该校讲授古代商业并编写教材十余万字,曾获陕西省文物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荣获政府特殊津贴,现为汉中博物馆名誉馆长、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为我的热诚所感动,郭老先生破例在位于风景路怡景园小区的住所里接受了采访。

汉中是当之无愧的栈道之乡

时代前沿:经常提到蜀道、栈道,而栈道似乎又与石门石刻天然地联系在一起。到底什么是蜀道?什么是栈道?蜀道、栈道与石门石刻是什么关系?请你先介绍一下这几个概念。
郭荣章:凡是从外地通往蜀中的道路,都可以称作蜀道。这是中国最古老的道路,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由于蜀道的存在,文化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与大西南大片国土得以联结在一起,对于巩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王朝统治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蜀道,中国的版图不大可能是现在这个样子。蜀道不是一条,而是有许多条,与汉中联系最密切的蜀道,当是指由秦入蜀的几条通道,这几条蜀道都经汉中中转。由汉中向北穿越秦岭到达关中大平原的,依次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由汉中入川向南穿越巴山山脉的,依次有金牛道、米仓道和由西乡通往万源的道路,汉时称其为间道,唐时作为荔枝道南段,南北栈道共有七条。其中最著名的当是褒斜道。栈道只是蜀道存在的基本形态;石门及石门石刻则是另一个概念,石门是褒斜道南端开凿于汉代的隧道,石门石刻是镌刻在石门内外的摩崖刻字,同属褒斜道褒谷口段的某种历史地理文化现象。

时代前沿:蜀道是怎样形成的?汉中栈道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有什么样的时代和文化的背景?
郭荣章:一般认为,秦惠王(公元前316年)伐蜀,就有栈道。当时秦惠王欲伐蜀,苦“不知道”,遂用金牛计,使五丁开道,当金牛运至蜀中,秦王的军队也循道而来。其实,蜀道存在的时间更早,具体什么时候有蜀道已不可考。在史书上,武王伐纣,亦即公元前3100年,西南的诸侯国都是通过栈道与周人会师的。说到成因,据我研究,分布在地面上的道路,都要受到地形和人类活动的限制,有其地理因素和历史因素,蜀道也不能例外。从地理因素看,不能不谈到我国的山河大势。我国现今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上,山地、丘陵、高原占三分之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向东北、正东和东南延伸,分离出众多的山脉,以北面的阿尔泰山和南面的喜马拉雅山为两翼,天山、昆仑山、横断山、祁连山、阴山、秦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南岭等山脉穿插其中。自北而南,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四大流域。自东而西,大体呈三级阶地,西高东低。横贯我国中部的秦岭山脉,不仅是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的分界线,而且是我国南北地理景观的分界线。在秦岭北侧,是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南侧,是长江第一支流汉水上游的汉中盆地和沿江谷地。由汉中盆地向南,穿过巴山就进入四川盆地。秦岭与巴山,隔汉水遥遥相对,成为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天然屏障。四川盆地,即古之蜀地,被誉为“天府之国”,蜀中沃野千里,气候温润,物产丰饶,非常富庶;另一面,由于上天的偏爱,蜀中天险,易守难攻,非常便于割据。所以,从中国政治生态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古老的蜀地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为中国历朝统治集团所关注。一方面,蜀中人民向外拓展生存空间,需要与外界相交通,对道路有着强烈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外界的力量,包括历朝的统治集团,也急切地要通过打通蜀道,加强对这一大片土地的渗透。理论上,由蜀地通往四方的一切道路统称蜀道,而其要者当为四川至陕西关中的道路。关中平原在历史上亦被誉为“天府之国”,其与四川盆地之间的往来是不可缺少的。这两大天府之国,被秦巴山地阻隔,两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不通往来,如李白《蜀道难》所云“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但是百姓出于生存的需要,很早就开辟了秦蜀通道。从历史看,两大天府之国,在中华文明进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光说成都不说西安不行,只有中原而没有蜀中,他这个皇帝也做不安稳。要征服,要统治,政令要得到贯彻,就必得有交通,这两大天府之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就靠栈道连接,据此可知栈道对于历代王朝的重要。国家的统一,霸权的实现,政治意图的贯彻,王朝先进文化向西南的辐射渗透,就靠栈道。从历史因素来看,现今考古发现说明,长江流域的文明也是十分久远的,与黄河流域可并称为华夏民族的摇篮。然而从史籍看,华夏民族的文明却是由黄河中下游分别向南北推进的,中原是文明的中心。自周开始,随着政治中心的西移,陕西关中一跃而成为新的文明中心,植根于中原和关中的商周文化,都无可阻抑地向西南传播,其传播的主渠道就是今川陕之间的通道,后被称为蜀道。特别是周文化向南扩展,比较方便地经过汉中到达蜀地,所以周武王伐纣时,有来自西南的蜀国参战。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相继建都关中,关中与西南的往来日渐频繁。这些都是促进蜀道发展的历史因素。可以说,没有栈道,王朝就不可能对中华全土实行有效的统治,这是最重要的原因,或者说是蜀道形成的主要动力。
时代前沿:蜀道总共有多少里程?除了汉中栈道研究,目前蜀道总体研究处在什么样的状况?
郭荣章:蜀道名目繁多,里程不一。据唐杜佑《通典》所记,汉中郡去西京,取骆谷路652里,斜谷路933里,驿路1223里。蜀郡去西京2370里,这是以古都长安为中心,分别到汉中与成都之间的里程,只能算作蜀道中的一个较小的部分。若论整个蜀道的总里程,大约不会少于数万里之遥。在古代以步履为主或以畜力代步的条件下,蜀道上的行旅,既要行于道,也必食于道和宿于道。因此没有健全的供行人饮食和止宿的设施是不行的。这种设施,今天统称为旅馆或宾馆。古代说法不一,但汉以降,所称“邮、亭、驿、置、徒司空、褒中县官寺”,皆为栈道沿途的建筑设施。汉以后,邮、亭渐次取消,而积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驿”得以强化,这即是驿站的由来。以汉中而论,过去隔一段就有一个驿站,如马道驿、青桥驿,即今日之马道镇、青桥镇,可知古代对于今天集镇建设提供参考价值。在军事上也有现实意义,在今天仍然是军事要点。蜀道研究在四川应当比较深入。

时代前沿:栈道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还是古代交通史上共有的现象?最早将隧道用于交通的还有哪一个国家?能否介绍一下国外栈道研究的概况?

郭荣章:外国没有栈道之名,但在意大利有一条古代隧道,到那里要翻山,当地人就把它打通了,只不过他们不叫隧道,叫“婆西里勃洞”(Grotto  of  Posllipp)。栈道之名仅中国专有。就中国而言,栈道的分布,在全国凡有山之地大部分都有,当时是一个栈道的时代,凿孔的时代。在所有栈道中,从规模之大和起始之早、持续之久,汉中为最,7条栈道都从汉中过境,这在全国范围是独有的,因而汉中理所当然应当称之为“栈道之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栈道的修筑虽有很强的功利原因,但修成之后,其影响却远远超过了战争和统治的需要。栈道是一种先进文化,只要存在,必然要不可遏止地向四方辐射。汉中不开化,中原先进文化就通过栈道辐射过来。先进文化就是先进生产力,生产力包括思想的,也包括物质的。国际上研究栈道,研究的主要就是中国栈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有一学者,专门研究摩崖(主要也在中国),意大利也有。外国人之所以有兴趣,主要在于考古,栈道与考古有交叉,因而引起了人家的注意。人家研究手段先进。日本有一个牛丸好一,到我这里录了音,回去写了一本书《褒斜道石门石刻》,当然也注明了材料来源,对我也很尊重。日本还有一个古代道路研究会,也有这方面的专著。还有一个小木良一、木下良等,是研究中国汉隶的,写了一本《汉隶四品》。总的说,这方面研究专著不多。

栈道是古代汉中人民的伟大创造


时代前沿:古代没有高科技,如何在万山丛中勘测线路?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些古道取线是否合理?
郭荣章:澳大利亚一专家专程到汉中考察古栈道,我们曾有过深入的交谈。人家手段先进,是从空中航拍,利用航拍资料进行研究,我是凭两腿跑的。在交谈的时候,我将汉中栈道的特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穿越秦岭的古道不能乱来,必须沿水开道,因水而成,无水不成道。古道大都是沿河修的,这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正因为如此,褒斜道在所有古栈道中首屈一指,最有代表性,也最重要。山和水有密切关系,水从山的一侧向下流,要切割峡谷,褒谷和斜谷的上源是对应的,几乎接住了。事实证明,这样的水道最近,沿两条河谷修道是最方便省事的,水做了人的最好的向导。二是,道路开始是人沿河踏出来的,后上升到国道的地位,如果不修整,水一冲就破坏了。到先秦时,人们在山上凿孔,形成了一种木头结构的道路,即栈道。这样,即使是下雨也能通行,不至于被洪水冲毁。这种道路,从南口到北口,是连为一线的,也最便捷。不是全程都是栈道,而是走到哪里过不去了,才修栈道,断断续续的。一般在山崖的凹岸,凿孔架梁,修成栈道。三是基本结构,因各地地形不一,在结构上形成了几种模式,学界还没有发现有越过这几种模式的——这一点后面再详细谈。四是必须有历史背景才能形成栈道,这一点前面也曾谈到。以褒斜道为例,它穿过秦岭,与周人发祥地——周原连通。那时周人代表先进文化,是最文明的、最有文化的族群。文化发展了,经济也就发展了,越来越强大了,就找到这条道路,将它的力量向南投射。在历史上,汉中是蜀的一部分,到元代才划归陕西。巴蜀天险,形势逼迫,它必须修路,没有这个背景,褒斜道也不可能成为连通南北的大通道的。
Tag:访谈
广告位
自定内容
数据统计:
 
自定内容

汉中翼传媒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脚注信息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 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