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自定内容
汉中时间
文章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正文
郑宗林访谈录:将生活置于某种有意义的事业之中(修订版)
Published:2018-07-13 17:15:10    Text Size:【BIG】【MEDIUM】【SMALL

 【人物档案】郑宗林,陕西西乡县人。大学文化,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评茶师。曾任镇巴县政府县长、中共镇巴县委书记、汉中市政府副市长、汉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现任国务院参事室国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大学、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兼职教授,陕西理工大学汉江学者特聘教授,陕西省农业行业技师鉴定考核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评茶师,汉中市茶业协会会长,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长期致力于茶学、茶叶审评及茶文化研究和茶学技能人才的培养,著有《汉中茶文化》、《汉中茶科技》、《陕西茶资源与产业化开发研究》等著作和《汉茶赋》等文学作品。2009年获“中国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2010年被评为“新中国60年茶事功勋人物”。2017年12月经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定为陕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评茶师。


将生活置于某种有意义的事业之中

——汉中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陕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评茶师、汉中市茶业协会会长郑宗林先生专访

访谈策划:刘 诚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从政这一页揭过去了,就不必再谈了。我常说退休离岗后应增强两个意识,一个是“清零意识”,就像电子计算机,不管你曾经进行过多么复杂的运算,运算结束后必须清零,不清零就无法进行下一则运算;若强行运算,还很可能把上一次运算的结果搞乱了;一个是“下半场意识”,这跟踢足球一样,上半场我们在岗从政,无论干得好不好,只要在岗时已经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了,其结果怎样?退下来后他人乃至社会如何评判?能得多少“分”?等等,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退下来就进入了人生的下半场,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去面对“下半场”,以新的社会角色、新的精神风貌开创新的生活,努力打好“下半场”,使生活更为充实,精神更加愉悦,人生更有意义。

——录自郑宗林先生谈话


我想做一件有意义而且力所能及的事 

  刘 诚:自上一次采访七年来,你先后经历了退居二线、退休、创办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等重要节点,但在不少汉中人心目中,你仍然是远近闻名的“茶市长”,事实上在与汉茶相关的许多重要场合,你仍在为汉中茶产业鼓与呼。请问郑会长,你创办这样一所茶叶职业技术学校,是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呢?

  郑宗林:我从市人大主任岗位退休,一转眼四年过去了。临退前几年就一直在考虑,退休后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呢?因为现在绝大多数人退下来身体尚好,精力也还充沛,我也差不多。退休顾名思义,就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休身养心。大部分人要么旅游健身,要么含饴弄孙,安享天伦之乐,这也是人生常态。但还有一些人在休息的同时还想做一点有意义的事,为社会奉献一点余热,我倾向于后者。那么做啥?我想,一是要扬长避短,二是要力所能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多年来所分管的工作,以及个人兴趣爱好,大都与茶叶有关。因工作需要,长期从事农业和农村工作,有很多时候接触茶业,在茶领域摸爬滾打,长时间耳濡目染,从个人爱好继而钻研领悟,逐渐升华成为一门专长,把个人兴趣变成了事业上的一种追求。实事求是地说,多年下来,聚沙成塔,积腋成裘,在茶叶方面也算是小有心得。如何在这个为自己大半生所钟爱的领域作一些探索,把自己多年来学习、研究、领悟的茶学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他人,奉献给社会,对汉中茶产业的发展再尽一点绵薄之力,这是我考虑的一个重点。个人的力量虽然很微薄,但有了众多个人微薄力量的合力,就可能为推动社会进步增添一份力量。我不是什么伟人,只能尽尽心,扬长避短,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两方面一结合,就有了今天的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

郑宗林先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茶学专家陈宗懋(左)交谈汉中茶产业

    刘 诚:和别的学校相比,这所学校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郑宗林: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由汉中市茶业协会主办,是经民政部门注册,省、市人社部门核准,依法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茶业技能人才的职业技术学校。市农业局、人社局、民政局等部门对茶叶学校的创立以及在后来办学的过程中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方帮助和大力支持。按照国家关于退休干部社会兼职的要求,层层上报手续,经省委组织部批准,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我担任汉中市茶业协会会长。市茶业协会创办了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我兼任校长。学校租赁汉中茶城场地近3000平方米,配置装修360座学术报告厅一个,标准化电教室3个、茶叶审评室一个、图书资料室一个。购置茶叶审评器具300余套,样茶近百种,建设茶叶加工实习基地5个,茶艺师实训点3个,开设“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工”三个专业。学校目前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职责是管理教室、教具、教材,负责联系招生,管理学员、学籍,安排学校日常具体工作。教师均为兼职,全从社会上选聘,目前聘请兼职教师20名,这些教师均为省内茶领域的行家,既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博士、教授和研究员,也有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茶叶科技人员,其中17名拥有高级职称。学校以“服务茶产业、促进茶经济、弘扬茶文化、推动茶业科学发展、富裕秦巴茶乡百姓”为宗旨,严格遵循国家人社部相关规定设置课程,确保公共课、专业课基本内容和规定学时,注重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市场营销紧密结合,在教学安排中突出专业实训,实际操作训练课时占学员在校学时近60%,以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走出校门即能学以致用。为减轻企业和学员经济负担,满足社会各界人士学习需求,学校实行免费培训。不收学费钱从哪里来?从社会赞助来,采用企业赞助、社会捐助,依靠社会力量办学。学校先后制定了20余项管理制度,实行考教分离,学员结业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由市人社局及其技能鉴定所组织实施,考试合格学员由市人社局颁发人社部统一印制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个证书很重要,既是对学员所学专业技能的一个权威评价,也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一种肯定。学校被市人社局确立为“市创业孵化基地”、“市创业培训基地”,被省政府主管部门认定为“陕西省茶叶技能职业资格培训基地”,被农业部陕西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授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基地”,省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连续两届授予“陕西省十佳茶叶培训学校”。如果一定要谈论特色,简单地说就两点:一个它是以“茶”立校的,它的指导思想、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的配置,都是紧紧围绕着“茶”这个中心,是直接服务于茶的种植、加工、营销和茶文化弘扬这个长长的产业链的;另一个它是免费的,不管你是哪里人,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愿意来学习,学校都欢迎,除了食宿自己解决外,这里不收任何费用。这两点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特点。 

郑宗林先生考察汉中茶园时与基层茶业生产技术人员亲切交谈

  刘 诚:参加培训的主要是什么人?在校学员多不多?其中外地学员占比如何?这些学员结业拿到职业技术资格证后,在社会上混得好不好?

  郑宗林:学校自2014年7月初开班至2018年6月,三个专业已举办34期,共培训学员3600余名,其中2700多名学员经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合格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学员大部来自全市各产茶县的镇、村干部及茶叶种植、加工、营销企业员工;汉台中心城区及各县城镇的茶楼(馆)、茶秀、茶店及茶艺服务人员,部分来自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茶艺爱好者及社会待业人员,凡待业人员在本校毕业后,均被茶叶企业招聘并很快成为企业骨干。西安、宝鸡、渭南、咸阳、安康、商洛、甘肃陇南、四川巴中等邻近市、县(区)以及内蒙、北京等地也有一些学员慕名来学校参加培训。学校还为市茶业协会与西北大学联合办学开设的茶学EMBA硕士研究生班提供办学场所和教学服务,为省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举办全省茶艺师和评茶员培训班多期。据我们掌握,经汉中茶校培训的学员,大约有一半人在汉中茶叶生产、销售、经营企业就业,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走出去,到全国各地茶行业就业,工作都很快得到了落实。据反馈回来的消息,凡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老板每个月都要多给400-500元。这些学员在外面薪酬都挺高,工作环境也很好。俗话说,艺高人胆大,只要掌握了一门实用技能,走到哪里都可以谋生了。像外地的一些茶楼、茶秀、茶店,时不时就遇到我们茶校出去的学员。有时看到茶艺表演,一问,参演的女孩有一些就出自我们这里。茶叶从种植、加工到销售乃至服务,是一条很长很长的产业链,派生出很多种职业,是一个很大的就业市场,目前在这个行当里面有很多人都没有经过培训,更不要说持证上岗。由此可知,我们培训的学员在社会上是很受欢迎的,汉中茶校已经被社会各界认可接受,茶校的社会知名度越来越高,牌子也越来越响亮。回想办学初期,我们在报纸上每天花600元打广告,电视台也打了不少广告,效果都不是很好,因为现时人们一有空就玩手机,据说一般不看报纸和电视。倒是一些人坐出租车,听见有个音乐台在播放茶校免费培训的招生信息,半信半疑地前来探访,才知道这里果真有一个专门培养茶叶技能人才的职业技术学校。后来我们就在茶城江滨路入口,树起一个18米高的广告塔,晚上灯光通明,“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免费培训”几个大字闪闪发光,老远就能看到,就是要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让南来北往的人们都知道,这里有一个专门培训茶叶技能人才的学校,而且是免费的。 

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茶艺师班实际操作考试

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茶艺师班理论考试

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茶艺师班正在上课

  刘 诚:国家现在很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各方面支持力度很大。从政府这边是不是也可以争取到一些资金的支持?

  郑宗林:也许可以,只是我们没有那样做。现在国家重视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环境越来越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光我们汉中,整个陕西、全国都是这样,我本人也是深有感触——因为就在去年年底,大概是2017年12月末的一天吧,忽然收到省人社厅发来的一封信,全省2017年命名的1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布在全省各领域、各行业,我有幸名列其中。(说话间,郑会长取出一个大信封递给我,一个陕西省人力資源和社会保障厅邮件上面赫然写有“郑宗林技能大师工作室收”字样,里面有两份省人社厅的文件;一份是评定省级技能大师的通知,一份为下拨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设备配置补助资金的通知)这是一个信号,标志着一个重要的趋势,意味着一个尊重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越来越吃香的时代正在到来。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在全社会大力发展技能培训,提出要使每个公民都能掌握一门技能,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这些都是重要的信号,后面肯定还会有具体措施。这说明了什么?就是至少从现在起,在我们的社会,不只是学一点文化,而是要倡导和践行“大国工匠精神”。听听,“大国工匠”,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提法!就是说,我们的社会,现阶段“大国工匠”太少了!今后则多多益善!“陕西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就由此而来。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其实也是以实际行动来“倡导大国工匠精神,培养优秀茶技人才”,它顺应了国家越来越重视技能型人才的这样一个大趋势。在这方面,德国、日本最突出,它不是现在突出,而是从近代以来就很突出,几个世纪以来都是这样。今后在中国也是这样,技术技能型人才必将越来越吃香,你研究型大学毕业,很可能还不如技能操作型人才挣得多。对一个装备制造大国,技术、技能同等重要,同样一台车床,不同的人操作,出来的产品,高下立判。重视技术、也重视技能,这将成为一个趋势。 

  刘 诚:这应该是一次社会分工的大洗牌,也意味着一次财富的重新分配,必将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郑宗林:古人说,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这个影响一定是很长远的。如今在现实生活中,你只要掌握了一门技能,就有了谋生的本领,即可走遍天下。比如前面谈到的,老板一看持有证书,定工资都要高出一大截。其实重视谋生技能并不是现在才有,我们的老祖宗历来都讲:“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要么就说:“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意思都一样。这种对技术、技能的崇拜,深入中华民族骨髓,那是一种代代传承的民族精神,只不过被我们慢慢淡忘了,现在再把它重新拾起来而已。我退下来创办汉中茶叶职校,顺应的正是“大国工匠精神”和“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时代潮流,符合茶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的需求,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完全一致。


如果做事招来一些小算计,恰恰说明你做对了 

  刘 诚:现在来看,你分管茶产业时期推动品牌整合,这步大棋走对了。

  郑宗林:从2005年到2007年,我们倾力做茶叶品牌整合这个事。当时汉中每个产茶县都有自己的茶叶品牌,茶品牌达到20余个,品牌的多、乱、杂,导致茶叶市场呈现全面内战的局面。为了占领市场,各县、各茶叶企业都宣传自己的茶叶最好,各品牌相互挤兑,甚至相互诋毁,究竟谁好谁差,连汉中本地人都搞不清楚。茶叶牌号过多过滥,不利于形成茶品牌的规模、社会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也不利于消费者的选择,这是当时推动茶叶品牌整合的大背景。当时也有少数人想不通,今天大家都看到了,品牌整合是一个大好事,汉中茶业要做大做强,不这么做不行。

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第三十四期培训班开学典礼

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新建茶叶审评室

  刘 诚:目前汉中仙毫的推广是否顺利?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经在一个怎样的范围内为人们所接受?在中国、世界茶业界地位如何?

  郑宗林:汉中仙毫现在已经是一个很有名的茶叶品牌。自品牌整合以来,市上加大了品牌推广力度,“汉中仙毫”这个品牌逐渐响亮,2013年4月获第31届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绿茶类唯一金奖,在国际性的茶叶赛事中亦屡获金奖,去年又荣获“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公用品牌”。据国家相关机构评估,“汉中仙毫”2017年品牌价值20.77亿元人民币,今年可能将有大幅提升。当然一个名茶的产生,一是要有超群的品质,一是要有广泛的知名度,而这又与巨大的产销量分不开,没有这几条,是不可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的。1959年建国十周年大庆,国家商业部组织首次名茶评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安溪铁观音、君山银针、六安瓜片、信阳毛尖、武夷岩茶、祁门红茶并称中国十大名茶。但名茶是由激烈竞争产生,因而也是动态的。随着“汉中仙毫”的不断上扬,十大名茶主宰市场的格局正在得到改变。去年有一个全国十大茶叶品牌评选,初期,汉中仙毫在网上评选仅次于西湖龙井(排名第二),后来在专家评审时落选了,因为网评权重只占15%。这是国家农业部在新时期举办的首次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评选,全国共评选出27个茶叶区域公用优秀品牌,排名前十的叫“十大”,后面的叫“优秀品牌”,汉中仙毫名列“优秀品牌”比较靠前的位置,其蹿升速度应当说是相当令人惊艳的。在汉中仙毫品牌不断巩固的同时,近年汉中红茶品牌——“汉中红”异军突起,成为汉中茶产业的一枝新秀。从汉中茶叶发展的战略格局来看,红茶是对绿茶的重要补充,因为最好的原料都是生产汉中仙毫的,次一点的才生产红茶,红茶是发酵茶,对原料的要求没有仙毫高。这和小麦磨成面粉用于饮食加工一样,不同的产品用不同的原料,最上等的面粉用来做糕点、面包,做馒头、面条用料则稍次,逐级做下来,最后剩下麦麸,做饲料。当然红茶做好了,附加值也是很高的,对丰富汉中茶产品体系、延伸汉中茶产业链有重要意义。因为有汉中仙毫的引领,“汉中红”名气如今也是扶摇直上,其品质在红茶里面亦属上乘。 

  刘 诚:汉中茶产业发展势头这么好,主要得益于哪些方面?对于茶叶这样一个古老、传统的产业,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怎样的机遇和桃战?我们所拥有的优势,它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该怎样应对?

  郑宗林:汉中茶区属古老的巴蜀茶区,产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茶业兴衰起伏,历经沧桑,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仅从本世纪初算起,先后经历胡悦、田杰、张会民三任市委书记并王成文、赵乐秦、胡润泽三任市长,都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将其当作汉中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工作重要位置。我作为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有幸遇到这几个班长,得到他们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与市上相关部门及茶叶主产县一起,持之以恒,真抓实干,做了一些职责内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个阶段汉中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创立了“汉中仙毫”、“汉中红”两个区域公用品牌。凭心而论,任何工作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副职就是有再好的想法,也只能是有心无力而已。习主席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郁郁葱葱的茶山就是汉中的金山银山,茶产业作为具有鲜明汉中特色的绿色产业,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茶产业都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茶叶已成为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精准扶贫及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当前全市发展茶产业积极性空前高涨,尤其是县上抓茶产业的工作力度、资金投入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如西乡县,县上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就像跑接力赛一样,每一棒都力争跑出新成绩,发展茶产业毫不松懈。现在西乡全县茶园已突破30万亩,是我国北方茶区首屈一指的茶业大县,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茶业的发展收到显著的实效。南郑、城固、勉县、宁强、镇巴等茶叶主产县都高度重视茶产业,抓茶产业发展目标明确,措施得力,舍得下功夫、大投入,这几个县茶业发展势头都相当不错,成效也很显著。汉台区虽然不产茶,但星罗棋布的茶店、茶楼、茶秀、茶舘系中心城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台区党政主要领导对茶业也是青睐有加,尤其重视茶叶技能人才培养和就业安置,重视茶文化的传播和弘扬。说到时代剧变对汉茶产业的冲击,这个问题我这么看:时代的确在变,交通条件在变,通讯手段在变,全球一体化,人与人距离在缩短,人类变成了同一个地球村里的居民,知识在爆炸,时下人工智能又异军突起,时代的变化真是又快又剧烈,让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但是也有它的坚持,也就是说仍然有不变的那些部分。以茶产业来说,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们对优质茶叶、对健康饮品的需求始终是一如既往的强烈,摆在汉中茶人面前的,依然是如何生产出品质足够高、数量足够多的优质茶产品。我觉得汉中茶人守住这个根本的东西,就是守住了定海神针,面对飞速发展的高科技的一些东西我们才能不被迷惑,反而有可能为我所用,使我们的茶产业如虎添翼,发展得更好更快。

郑宗林先生(左一)与知名茶学家施兆鹏教授(左二)、方世辉教授(右一)在汉中东裕茶业品评汉中仙毫

  刘 诚:从个人一面来看,你从镇巴县委书记上来,再到分管茶产业发展,这一路走下来也有二十多年了,其间想必也是甘苦自知。请问有过让你伤心的事吗?

  郑宗林:没有什么让我伤心的事情。我生长在西乡县,老家也是知名茶乡。大学毕业后在巴山深处的镇巴县工作了二十四年,从水利水电技术员干起,一步一步走到县委书记岗位上。在镇巴工作期间我曾经经历过三次车祸,每一次都差点死于非命,作为一个曾三次摸过阎王爷鼻子的人,命运女神对我应该说是非常垂青的。尤其在镇巴县委书记任上,适逢胡悦任中共汉中市委书记,胡悦熟悉基层,体察下情,深知边远贫困山区环境恶劣,生活艰苦,工作十分艰辛,主张用人向基层倾斜,我因而有幸成为建国52年来首个得到提拔的镇巴县委书记。从镇巴到了汉中,在市政府工作了整整十年,先后在胡悦、田杰和张会民三任市委书记和王成文、赵乐秦、胡润泽三任市长手下干事,这几位领导的共同点都是公认的水平高、能力强、作风朴实、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勤政务实,工作要求严格但待人宽厚实诚,在汉中留下的政绩和影响都是有口皆碑的。当然,他们对我也很好。像我这样一个性情急躁、率直任性、可以说毛病不少的人,他们却能够认可我的长处,包容我的缺点,宽恕我的过失,给予我高度信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使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开手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而无任何后顾之忧,使我在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生活氛围中可时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强烈的求知欲,在认真履行职责的同时对茶学、茶文化的学习、研究和领悟也与日俱增。一路走过来,我有幸遇到许多好人、友人,他们都真心实意关心我、全心全意帮助我、尽心竭力支持我,他们是我勇往直前的巨大动力、人生旅途的无形资产、生命中的贵人、恩人。每当想到他们,我发自内心的总是深深感动、深切感谢和深挚感激。人生如此,我只有庆幸、知足和感恩,还有什么不满足、可抱怨的呢!当然这也不是说就没有遇到过让人不愉快的事。所谓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做事情也一样,难免有人以阴暗的心态去忖度他人,总认为别人做事情一定会谋私利,乃至有违规行为,时不时地想去给别人做点手脚、使点绊子、寻点碴儿。但事实证明,我们办学是为社会培养技能人才,为地方产业发展助力,为热爱茶叶事业的人提供学习和展示技能的舞台。这是一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地方发展需要、符合扩大社会就业、促进乡村振兴、尤其是有利于精准扶贫、促进在册贫困人口就业脱贫的大好事,堂堂正正,何错之有?幸得市上领导明察秋毫,了解到事实真相,使得茶校排除干扰,有序运行,稳步发展。

  刘 诚:不做事,啥事也没有,一做事,小动作就出来了。这种情况在社会上并不少见,也是想做事、想做成事的人必须面对的常态。

  郑宗林:我们是办学,而且是免费办学,授人以知识和技能。像办学校这种事,它和修桥、补路、植树、办诊所一样,自古以来就是社会公认的几大善事,一些人自己不去做也就罢了,为什么老想着去算计別人呢?这给我一个启示:就是你做任何事情都可能会有人算计,用一句热门的网络词,就叫“羡慕嫉妒恨”吧。他看着你搞得稍微红火一点,心里就感到格外不舒服,躲在阴暗角落里耍阴谋、放暗箭,千方百计想搞垮你。因此,必须自己要行得端,站得正,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才不怕鬼叫门。这让我再一次认识了人性:如果你做事招来了“羡慕嫉妒恨”,恰恰说明你做对了。我时时提醒自己,要把学校办好,就必须依法立校,遵章守纪,在思想和工作上筑起牢固的防线,建立起一整套科学有序的运作规范。我们属于社会力量办学,更要满怀对出资人的敬畏之心,用事实消除疑虑,让他们甘心、放心、倾心资助。所有资金的使用,都要按最严格、最规范的制度来管理,使每笔资金的使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中规中矩、合理合法;要为出资人高度负责,自觉接受监督,欢迎随时检查。无论何时,出资人需要了解资金使用情况,只需把账本往人家跟前一放即可一目了然,不需要咱再多说一句话。


左手办学右手讲学,我的退休生活很饱满充实 

  刘 诚:你对茶产业研究浸淫之深,在汉中只怕无人能出其右。请问一个稍稍轻松一点的问题:从养生的角度,你喝茶更偏爱哪一种茶?

  郑宗林:话不能这样说,汉中学有专长的茶人很多,比我对茶学研究得更深入、更有真才实学的大有人在。我生活比较简单,不吸烟,不喝酒,也不打牌,就爱喝个茶,主要喝绿茶。我个人偏爱绿茶,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汉中是全国有名的绿茶产区,悠久的产茶历史,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加上先进的制作技术和工艺,决定了我们汉中茶叶优异的内在品质。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测定,汉中仙毫氨基酸含量达4%以上,咖啡碱4.5%左右,茶多酚40%左右,水浸出物达46%以上。有效成分丰富且配比适中,持嫩性和适制性很强,制作成任何一个茶类、茶品,都有上好的品质表现。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富含锌硒、远离污染的优良生态环境,使汉中绿茶具有香高、味浓、耐泡、形美、保健的特点,长期饮用,对身体是很有好处的。至于红茶,有时也喝一点,红茶暖胃,秋冬季节喝一点也很好,可以作为绿茶的补充。其他的茶类也喝一点,主要是进行比较、鉴别和研究。

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茶艺师专业毕业汇报表演

  刘 诚:从政也是一种人生的事业,是一个人实现理想、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请问你对大半生的仕途生涯有何评价?如果可以重新选择,还会选择从政吗?

  郑宗林:这个问题怎么说呢?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无法选择,许多事情都不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从政也罢,做其他事情也罢,都得随缘,我觉得应顺其自然,作为个人,能做到自强不息、不负此生就很不错了。记得早前我们交谈时也谈到过,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学校毕业从基层水电技术员做起,很偶然地进入仕途,凭心而论,自己既无过人的智商和情商,也没有什么过人的才华,如果说后来在知识和事业上有一点长进,那全靠组织的教育培养,个人如果离开了组织的关怀和栽培,就有可能什么也不是。我觉得人就像植物的种子,全凭运气摆布。如果把你撒在肥沃的土地上,很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栋梁之材,如果撒在不怎么肥沃的土地上呢,很可能只能长成一棵普通的小树,如果不幸撒在贫瘠的土地上,或者撒在干石梁上,则很可能干枯了,烂了,不等发芽就被鸟吃了。至于从政做得好不好,称不称职?这不是能由自己来评说的,待他人、后人去评说吧!过去已成为历史,说什么都无所谓了!退休了,就进入了人生角色的一种转换。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从政这一页揭过去了,就不必再谈了。我常说退休离岗后应增强两个意识,一个是“清零意识”,就像电子计算机,不管你曾经进行过多么复杂的运算,运算结束后必须清零,不清零就无法进行下一则运算;若强行运算,还很可能把上一次运算的结果搞乱了;一个是“下半场意识”,这跟踢足球一样,上半场我们在岗从政,无论干得好不好,只要在岗时已经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了,其结果怎样?退下来后他人乃至社会如何评判?能得多少“分”?等等,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退下来就进入了人生的下半场,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去面对“下半场”,以新的社会角色、新的精神风貌开创新的生活,努力打好“下半场”,使生活更为充实,精神更加愉悦,人生更有意义。

  刘 诚:你在茶校带课吗?平时喜欢读书、看电视吗?是长住汉中还是住在外地?我发现你除了广博的茶学专业学养,同时还有着相当好的文学素养,对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也有着很高的鉴赏。请会长介绍一下你退休后的日常生活吧。

  郑宗林:我一直都在汉中茶校带课,主要讲授《茶叶审评》、《茶叶标准》、《中国茶道简史》、《茶文化及其社会功能》、《茶叶的化学成分与保健功效》等,可以说是茶校的主讲教师之一;除了在汉中茶校带课,我同时也是好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我现在除了茶校这边的工作,便是到外面讲学,前天还在西安一所大学做茶学讲座;经常在全国各地的一些茶博会、赛茶会做嘉宾、当评委;参加一些与茶叶有关的培训班、高端论坛做讲座或发表讲演。当然主要还是在汉中居住,大部分时间由自己安排,紧缓由己、张弛有度,生活充实,精神愉悦。晚餐过后,便到对面沿江快走六、七公里,坚持了四年多,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除了外出或特殊情况以外,基本上没有间断过。实践证明,快走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既可强身健体,又能愉悦心情,可有效地改善人的精神面貌。有时也应邀去一些茶山、茶场,对茶园种植管理、茶叶加工、品质鉴定等谈谈看法,提点建议和意见。电视偶尔看一看;重点是读书和研究茶学,特别爱看的是文史类书籍,因为我有近二十个社会兼职,经常要在外面讲学,这涉及到语言表述和知识掌握,必须加强学习,紧扣时代脉博,不断接受新理念,掌握新知识,追赶新潮流,不能讲过时的、更不能讲谬误的东西。党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倡导树立终身学习的社会风尚,作为站在学校讲台上的主讲更要身体力行,倍加认真地学习。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及时“充电”,便会和主流社会脱节。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我现在虽然远离政坛,但在茶学、茶文化界接触到的往往都是高端人士,如果不抓紧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可能连和人家对话的资格都没有。信息时代,瞬息万变,迫使我们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对文学,对艺术,我有浓厚的兴趣,它们在更高的层次上其实是相通的。由此也可以看到,尽管退了下来,我的生活很饱满充实,时间安排得很紧凑,日程经常挤得满满的。

   刘 诚:我觉得你为官做事给我留下的突出印象是高远的战略眼光,包括前面谈到的品牌整合、创办茶叶职校等等,你所思虑和推动的都是战略举措,只有过了足够长的时间再回过头来看,才能真正发现它们的价值。请问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郑宗林:呵呵!郑某何许人也,一个普通的汉中人,战略眼光可不敢当!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能顺順当当地办下去,办好、办兴盛。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培养人才,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长期工程,既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松驰懈怠,必须尊重教学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实实在在,不能抄近路、走捷径、投机取巧,更不能有半点虛假,要做到对学员负责,对历史负责。前面我也谈到,历朝历代,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当今时代,办学大都不会错,就如同修桥补路,那是社会公认的几大善事,更何况茶叶职业技术学校,一是手续合法,二是运行规范,三是办学方向与市上工作大局一致,四是与汉中茶产业、茶经济和茶文化的迫切需求贴得很紧,五是免费培训,不存在任何利益诉求,只是实实在在做公益。第六,作为校长,我自己也是在尽义务、打义工,不拿一分钱报酬。人的一生其实是很短暂的,大都不过几十年的光景,最长也不过百年而已。人无法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自己生命的厚度和宽度,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中尽可能地多做一点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事,这应当是能够做到的。有一句老话说:“但行好事,勿问前程”,对汉中市茶叶职业技术学校我充满信心,相信它在社会各界关注、主管部门重视、特别是茶叶主产县的支持下,一定会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在未来的五、六年里,计划培训学员力争达到1万人,为汉中乃至全省茶业持续发展、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我们这所学校它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植根于汉中百万茶农、近两千家茶叶企业的需求之中。按省上茶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汉中茶园面积要达到150万亩,全部投产后茶叶产量要超过十万吨,这么大的一个产业,对人才、尤其是优秀茶叶技能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茶校就好比一艘船,汉中茶业就相当于一个汪洋大海,它托起汉中茶校这艘航船,迎着初升的太阳乘风破浪,向着茶业成为汉中富民强市支柱产业的目标奋进。愿国内外更多的人通过汉茶而知晓汉中,了解汉中,向往汉中,热爱汉中;让世上更多的人得以分享汉中茶叶这份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馈赠,感悟中华茶文化的无穷魅力。随着时光的推移,我希望在我们培训的学员中,未来能涌现出一批茶业界的領军人物。

  刘 诚:满满的正能量,非常鼓舞人!用一个流行的词来描述,是否可以说这就是一位退休市级领导的“中国梦”——“汉茶梦”?

  郑宗林:说中国梦太大了,汉茶梦似也有拔高之嫌,我们不说那么高大上吧!具体到个人来说,无非是想把生活置于某种有意义的事业之中,使自己活得更加充实和更有价值一点,这也是我一贯的追求。如果说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那也是因为在汉中茶产业的发展中,我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乐趣——在岗从政是这样,退下来也是这样。

 2018年5月15日采访于汉中茶城,6月28日整理,7月11日定稿

广告位
自定内容
数据统计:
 
自定内容

汉中翼传媒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脚注信息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 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