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自定内容
汉中时间
文章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正文
满卷挚心语,一片家国情——万敏杰在《金清杰古体诗词集》研讨会上的发言
Published:2019-06-01 22:12:16    Text Size:【BIG】【MEDIUM】【SMALL
满卷挚心语,一片家国情
——赏读《金清杰古体诗词集》有感
万敏杰


戊戌冬残,新春既望时节,好友金清杰兄惠赠他的新著《金清杰古体诗词集》一卷,赏读之余,多有感悟心得,但一直延宕至人间最美四月天,才终于援笔成文。这固然因为我的生性疏懒,但更重要的是金兄呕心沥血之大作,草读一遍,岂敢成文,需要反复研读、悉心揣摩玩味,才能领略其诗词蕴含的情意三味,也才敢下笔,岂能草率敷衍。
逐首逐句,细细品读金兄的诗词,慢慢一股清新淡雅的书香和着四月天的煦风花香,萦绕满室,清心滋神,令人浑身爽泰,这正应了古人的一句话“有奇书读胜看花”。
金兄的诗词清新、淡雅、率真,真诚、意真、情浓。在他的笔下,既有眼前景物、生活场景的诗意写实,亦有触景生情的发微钩沉,抒发思古之幽情,既有个人化、个性化情感抒发的小情调,亦有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家国情怀和大格局、大境界。但不管什么题材、别样风景,在他笔下全是浸润个人浓郁情感的“有我之境”,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用情之作,明心见性之作。因此,我对他诗词的总体感觉是“满卷挚心语,一片家国情”。下面就他的诗词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和语言风格、表现形式两个大的方面作以个人赏读,算是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汉中诗词界各位方家的批评指正。
一、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强感染力。
诗人生活的丰富性,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诗作题材的广泛性;而作者生活阅历的深浅、对生活认识理解的深度,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格局境界和深度广度。
常言道:学识是有学才有识,而见识则是有见才有识,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写作出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诗作。
金清杰先生,中文系毕业,研究生学历,具有汉语言专业功底和很高的文学素养,加之他先后在教育、旅游、卫生部门和政府机关、红十字会等系统工作,工作、学习、生活面广,生活阅历丰富,另外,他兴趣爱好广泛,涉猎面广,爱好文学、摄影、书法等文学艺术门类,具有很好的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先后在《诗刊》《绿洲》《延河》《博爱》等杂志发表诗作和其他文学作品多篇(首)。有比较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这诸多因素,也决定了他诗作题材的广泛性、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如果对这本诗词集所收录的一百首诗词,按题材和内容作以粗略分类,大约可以分为六大类,一是境内记游、咏物诗,即写汉中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动物植物景物的诗,大约有30多首,占诗词集的三分之一;二是写域外名胜古迹、旅游景点与旅游观感的诗,大约有二十多首,占诗作的四分之一;三是写亲情友情的诗作,大约有十几首;四是写作者岗位职责和工作情景的诗,约有十几首;五是写个人生活情景和生活感悟的诗有七八首;六是写境外名胜古迹、旅游景点与作者旅游感怀的诗有六七首等等。这些诗词往往从游览名胜古迹、旅游景点的感受出发、从生活场景、从工作情景出发,写得真实灵动、情感真挚,极富感染力。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再复曾说,文学的起点是有“感”而发,《毛诗序》中也说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也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若以这些观点来衡量和分析,金清杰兄的诗大多都是感怀之作、抒情之作,咏物言志之作,有感而发、真情所致:例如《翻越秦岭》一诗就深得唐诗的堂奥,写得极富画面感、色彩感和灵动感,一下把读者拉入情景之中,产生了很强的现场感:“千峰堆锦绣,层山遮望眼。雨后天低树,深涧生云烟。红叶随风飘,一树一斑斓。无暇留观驻,车已过洞涵。”,读者仿佛跟随诗人,坐车翻越秦岭,感受雨后千峰堆秀、天低树新、沟壑腾烟、红叶飘飞、树树皆秋色的浓郁秋意,作者灵动的笔触,如摄影镜头,有全景、有特写,有天边景、有眼前景,有静景、有动景,有色彩,画家依据这首诗,挥笔就可以描摹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图。再如《黎坪》诗:“苍山林海老黎坪,石马浮云接九重,龙潭深渊呼风雨,枯木高枝遮荫晴。玉带双瀑争喧豗,鬼斧神工石头城。清流倒挂千秋月,红尘峡谷万象空。”这首诗,气势磅礴、恢宏厚重,语言老辣,有杜甫《登高》之遗风,生动描绘了“秘境黎坪,石林奇观、碧水天堂”的山景、林景、石景、水景、气候特征,以及独特风光,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感其秀。另一首《登黄山》也具有同样的艺术魅力。
而作者写名胜古迹的诗,往往能透过眼前景、触景生情,发思古之幽情。例如《登岳阳楼》末尾两句“风斜雨歇登斯楼,吾与谁人同忧乐”,画龙点睛,境界全出。诗意承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敢于担当、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古汉台》中“桂荫堂前月如昼,望江楼上望江流。”则表现了对历史变迁,往事兴废的坦然达观之心态。
而作者真挚炽热的爱国爱民之情和人文情怀,在多首诗里都有充分的、酣畅淋漓的表达,也形成了这本诗词集作者的爱国、爱民、忧民、悯农的家国情怀和心系民生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如《家访》中“日落黄昏方到家,柴门开出心已酸”的诗句,《慰问汉中疗养院》“探罢沉疴抚轻患,凝聚深深关爱情”《参加市政协会有感》“莫屑慷慨又激昂,一片赤诚爱国心。”《扶贫》中“百姓能过好日子,为伊憔悴又何妨?”,《吊余光中》“赤子胸怀家国情,难抛旧愁添新愁。”等等句子,都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爱民之情。如果说这些还只是零散的诗句,那么作者篇幅较长的两首诗《巴山深处访贫记》和《南湖职工汉江救人》两首古风,具有叙事诗的特点,真实记录了作者巴山深处“访贫问苦”时所见所闻的真实情景和汉江救人的惊险经历,把读者带入此情此景之中,为佝偻老翁和身残老伴的穷苦生活悲叹,为作者在惊涛骇浪中救护群众生命安全时的安危担忧。“东边放晴西边暗,警戒未除任在肩。”尤其“巴山访贫”中“老翁佝偻理柴草,黑犬吠客露凶牙。推门进屋问主人,嘁躇半响方回话。自言儿子早夭折,老伴身残少言语”的诗句,有杜甫“三吏三别”之深刻和写实的风格,令人印象深刻,唏嘘叹息,为贫苦群众掬一把同情悲叹之泪。
另外,作者写亲情友情乡亲的诗句,真情感人,情感浓烈,如《怀念我的母亲》中“呜呼慈母,躯壳虽坠,精神千古。何报盛德,精卫衔木,代代传薪,辈辈如兹。”《话别》中“自古人世愁离别,一片真心恸苍天”,《回乡》中“乡亲相送到村头,不忍挥手别故乡。”等诗句,都表现了作者内心关爱亲人、热爱家乡、珍重友情,心系乡亲的淳朴真诚的亲情、友情和乡情。
还有,作者写个人生活情景和人生感悟的诗,坦诚真挚,反映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由恬淡生活的内心愿望。作者虽然步入仕途,但终究没有被官场习气所同化,而是保持了内心的本真和天然淳朴。如《闲人赋》中“心无杂念清闲客”“富贵浮名草上霜”的通透达观,《自问》中“他年挂冠得自由,寄情山水亦知足”等诗句,表现了作者终究是书生的本真情怀。“诗如其人,人如其诗”,诗人互观,作者在生活中本就是一个热情、真诚、达观、率性通透之人,从而给周围的人们和朋友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拥有良好的口碑和显著的政绩。
二、语言简洁,清新自然,灵动活泼,表情达意力强。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为文学皇冠上明珠的诗歌,尤其追求语言的精粹和诗意。北周诗人庚信《燕射歌辞•角调曲》中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精粹优美的语言,是诗歌表情达意,得以传播的基础。古人在练“字”、炼句、练意上更是留下“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的千古佳话。
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林岗在《批评的尺度》一文中,提出了文学的三个尺度:一是“句子之美”;二是“隐喻之深”;三是“人性之美”。首当其冲,要求的是“语言之美。”
清杰兄的诗词,在语言上也自然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表现出诗词语言简洁精粹、不枝不蔓,清新自然,灵动活泼,具有很强的表情达意力和艺术感染力。
纵观整本诗词集,其中不乏整首诗,从语言到形式都写得很好的诗。如:《雨中垂钓》“秦巴夜涨潮,楼台尽笼纱。出城六七里,池塘三五家。隔岸下金钩,鱼戏你我他。一阵山风起,落雨水生花。”,尤其最后一句,简直是神来之笔,既是写的生活中雨落水面的真实情景,又是可以成为传唱的名句经典,自然天成,不着痕迹,这样的句子来自生活的观察和积累,坐在房子里是想不出来的。再如《游太湖》“烟波浩渺浮沙鸥,西寺东山云梦游。一轮圆月才捧出,满把清辉洒龙湫。”写得如一幅优美画卷。再如《梅》“雪涌江岸堤,万里无尘埃。晨风送幽香,凌冰独自开。”有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气势。把万里雪白,数点绽红,寒梅凌雪怒放的情景和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诗中的优美句子,更是俯拾皆是,如:《济南大明湖》“一任轻风送荷香,几行新诗付管弦。历下古亭宴明月,天上人间忘流年。”用典不露痕迹,自然切贴。再如《日本箱根温泉》中“西瓜灯影照苔痕,木屐声声伴梦眠。”很具画面感、优美的意境和异国独特的情调。《游五龙洞》中“虚步天门外,伸手可摘星”,以及《登山途中遇梅林盛开》“繁枝红胜火,山涧飞彩霞”很具色彩和画面感。再如《乡村学堂》“东方鱼白西边星,溪流犬吠和鸡鸣。乡村人家炊烟早,古庙书声赛钟声。”有色彩、有声音,有静景、有动感、一幅优美动人的山村小学晨读图画。再如写《油菜花海》的诗句“农家姑娘好留客,油菜花香先醉人”清新自然,优美动人。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最后再谈一点,古代诗词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论语中讲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虽然讲的是君子的内在修养与外在气质,如果借用到诗歌的语言和形式中,那就是讲古代诗词,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在古诗词写作中,音韵和谐、平仄工稳,是基础,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的看法是,现代人写格律诗,是“旧瓶子装新酒”,大体上做到和韵和平仄即可,仿古但不泥古,不可因文害义,因形式影响到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表达,毕竟诗词从本质说是为了抒发情感、表情达意的。内容的清新自然、鲜活生动,远比形式重要。当然能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统一,高度完美,就是至为理想的境界了。
以上管窥和谬见敬请作者和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广告位
自定内容
数据统计:
 
自定内容

汉中翼传媒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脚注信息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 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