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自定内容
汉中时间
文章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正文
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传奇
Published:2015-12-20 16:08:25    Text Size:【BIG】【MEDIUM】【SMALL
Summary:史书关于魏延的曾经,就只有这么一句话,或许是因为魏延后来的惨死而故意省略,或许是其他原因,总之,我们能得到的就是这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话语。

他,是昭烈帝刘备最信任的一名将军。

他,也是武侯诸葛亮终生都要打压的一名将军。

他,更是曹魏王朝最害怕的一名将军。

他,最终却以千古奇冤而身死族灭。

他起于草莽,本应以利益为重,却在刘备最艰难的时候,选择了追随刘备。他就是原蜀汉王朝征西大将军、南郑侯魏延。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三国志·蜀书·魏延》

史书关于魏延的曾经,就只有这么一句话,或许是因为魏延后来的惨死而故意省略,或许是其他原因,总之,我们能得到的就是这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话语。但是,最起码,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最直观的感受,那就魏延作为一名军人,最大的可能就是起于草莽之间。要知道,那个时候,人们记史,一般都是从其父辈开始,若先祖有名气,还必须附带一笔。当然,说了这么多,就只是想说一句话,魏延其实就是一名没有任何后台的普通军人。而按照史书的简单的记载,和我的推测,魏延在当时,应该算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头领。但是,至于是土匪那种性质的头领,还是周围郡县某个太守下面的头领,那我们就无从得知了,但是,史书用一句魏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的记载,说明了那个时候的魏延还是蛮有点资本的,但是,有资本不代表你就很牛逼,论资历,那个时候的他,顶多就算是刘备麾下众多小头领中的普通一名罢了。别说是和原本刘备麾下的大将关张赵相比,就算是和与他一样新来的黄忠相比,魏延顶多就算是一个有则好之,无则也没有关系的普通将校罢了。但是,谁也不会想到,此时的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在以后的几年里,却成为了刘备麾下晋升最快的一名将军,甚至一度成为蜀汉王朝中最具有军事能力,和战功最为卓著的将军。

史书记载:延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史书的这句话,虽然很简单,看上去好像什么都没说,但是,如果是熟悉汉末那段历史的人,应该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别的不说,单论那个“牙门将军”,就足够说明很多问题了。要知道,一开始的魏延可就是一个小统领,而在追随刘备征伐巴蜀之后,就直接晋升为了将军,而且是极具价值的牙门将军。这里先给大家解释一句,什么叫做牙门将军,在汉代的编制中,牙门将军本身也是属于杂号将军这一系列,而杂号将军虽然也是将军,但是一般都不是太重要的,然而,偏偏蜀汉的牙门将军不是一般的杂号将军,我只说一个例子,那个时候,大家最为熟悉的赵子龙,赵云此时的官职则正是牙门将军。也就是说,追随刘备南征北战,更是被后世无数人所赞叹的常胜将军赵子龙此时才不过官居牙门将军,而一个原本刚加入的小统领,居然就这么快当上了将军,而且还是与赵云相媲美的牙门将军。而蜀汉的牙门将军,更承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保卫主公,同时还参与军机谋划。也就是说,要想当蜀汉的牙门将军,就必须满足三个先决条件:其一,武勇必须出众,这个是首要条件,你连你自己都保护不了,还保护主公,你不是开玩笑吗?其二,必须有一定的智谋,开玩笑,参与军队的中枢军机谋划,没有一两下子,你怎么和刘备那些一等一的大谋士们进行讨论,还不被人给笑死。其三,也就是最重要的,即必须获得刘备绝对的信任,其实这是废话,如果主公不信任你,谁敢让你来保护他,这不是自己和自己找不痛快吗?所以,那位智勇双全的赵云是牙门将军。而此时的这个小伙子魏延居然也成为了牙门将军,那就说明了一点,在刘备的眼里,这个小伙子,很不错,能打仗,而且是智勇双全,并且值得信任。虽然说史书并没有说明魏延的真实出生年龄,但是,根据魏延与同时期蜀汉诸将的对比,在刘备去世,许多为后人所熟悉的大将都相继战死或相继病逝,而在多年后,魏延却仍然能一直处于战争前线,进行不间断的作战,而且,几乎诸葛亮每作战一次,基本上就都有魏延参战的记录。这就是说明,魏延在当时的年龄绝对不会很大,否则,后期就不可能那么频繁的参战。而且,诸葛亮的年龄相对那个时候的刘备等人来说,已经算是够年轻了,但是,魏延却一直在诸葛亮五十四岁病死后,还显的非常有精力,甚至一度准备代替诸葛亮继续北伐大业。这都说明了,在魏延担任牙门将的时候,绝对非常年轻。而且应该是不超过三十岁。那么,问题来了,那他既然这么年轻,怎么会能这么快就担任如此重要的牙门将军呢?史书中的这句“数有战功”,其实很值得我们进行琢磨,究竟是怎么样的战功,可以让一个原本就是无背景无家世无人脉的小伙子,在战后,居然就担任了那么重要的职位。当然,关于这里的细节我们已经很难知道了,但是,我们必须肯定的一点是,最起码,刘备在这时已经承认这位年轻将领的能力了。而后来的发展,则让刘备对于魏延的信任更是发展到了极致。同样,也正因为刘备的信任,也让年轻的魏延很快达到了他人生的巅峰。

史书记载: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这段历史其实我们都知道,那就是刘备在攻占下巴蜀和汉中之后,进位汉中王。于是,刘备将治所迁往成都,那么,此时,就必须在汉中进行重点布防。而在当时,蜀汉公认的第一将军关羽,已经被刘备派驻荆州。那么此时该派遣谁进行驻守汉中呢?从战略上讲,汉中之地,为巴蜀门户,一旦汉中有失,则巴蜀必危。故而这个人选必须非常慎重,不但要有武勇,而且,还要有智谋,更重要的是,必须是刘备麾下最为信任的大将。

那么,该是谁呢?没错,按我们现人看来,五虎大将除了关羽镇守荆州脱不开外,哪个不行,就算是论资排辈,也绝对轮不到魏延那个年轻人。而且,根据史书的记载看来,当时的人们也认为应该是张飞,而最为尴尬的就是,张飞也认为应该是自己。但是,偏偏,刘备就是用了魏延,而且,直接给了魏延的官职就是督汉中镇远将军而且还领汉中太守,说白了,刘备直接就是将汉中所有的军政大权都一股脑的给予了魏延这个年轻人。可以说,当时所有的蜀汉将领听到这个消息后,那用史书的记载,那就是“一军尽惊”。什么,居然是魏延,你是在开玩笑吗?要知道,之前魏延的官职也不过就是牙门将军,虽然说那个官职比较特殊,但说死了,那也就是个杂号将军,而且,更重要的是,魏延现在要当的是什么?直说了,魏延如此全权手握汉中军政大权,如果刘备是名义上的“汉中王”,那么在魏延去担任职位之后,魏延就是实质上的“汉中王”。让一个原本只是一个作战的小将军,忽然担任三军的统帅,任谁谁也想不通啊。其实从这里看来,刘备不愧是具有汉高祖的血脉,要知道,敢这样任命年轻人的君主,刘备可不是头一遭,别的就不提,高祖刘邦任用韩信那遭可要比刘备这要震撼的多的多。而关于此次事件,历代的名家也都有不同看法,正如宋代陈普是这样骂的:“关羽不能当一面,魏延何敢比淮阴。”诚然,陈普这样说,很明显就是在讽刺刘备不会用人,真以为魏延能比的上军神韩信啊。当然,也有晋人张耽是这样夸赞的:“使以故之明君靡不慎于将相也。然议者举将多推宿旧,未必妙尽精才也。且韩信之举,非旧名也;穰苴之信,非旧将也;吕蒙之进,非旧勋也;魏延之用,非旧德也。盖明王之举,举无常人,才之所能,则授以大事。”

如史书中的记载,刘备让魏延表态,魏延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就说了两句话:“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什么叫嚣张,这就叫做赤裸裸的嚣张。魏延的意思的确很直接,意思就是,如果曹操尽起他所有的兵力,无论多少,我都能以当前的兵力,保住汉中。但如果曹操仅率领十万大军来攻,那么,我必让他有来无回。而奇怪的是,听到魏延这么说大话,刘备也不怀疑,只是一味的“称善”。关于刘备启用魏延之事,我们只能说,刘备的识人之能的确是非常厉害,或者我们可以猜测,刘备既然敢如此用魏延,那就说明,刘备知道魏延能行,至于为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也无法得知。

而关于魏延的那番大话,我不知道曹操是否也是真的听到过魏延这句话,总之,在魏延镇守汉中期间,曹魏的军队也真就几乎没有侵犯过汉中,反正史书上在这段期间,确实没有曹军以大股兵力入侵汉中的记录。但是,请大家不要以为这期间是因为蜀汉够强大,所以曹操才不敢进犯。恰恰相反,这期间,正是蜀汉势力最危险的时期。建安二十四年,孙权麾下大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袭取荆州,并斩杀蜀汉第一大将关羽,故而蜀汉与孙吴的盟友关系正式破裂。几年后,刘备更是尽起蜀汉兵力征伐孙吴,奈何,兵败夷陵,军力更是损失殆尽,当时,要不是曹魏突然陈兵吴国边境,恐怕吴国统帅陆逊已经率领吴军直取蜀汉腹地了。同样,要是魏国此时再猛攻汉中,那么,青黄不接的蜀汉王朝,完全有可能迅速覆灭,同时,关于汉中战略位置的重要性我们更要非常清楚,因为,自古以来,基本上凡是北方势力准备南下攻打南方的战例,其所实现的战略,基本上都是先夺汉中,再取巴蜀,而后再直下南方之地,也就说,曹魏势力比谁都更想夺取汉中。但是,庆幸的是,汉中有魏延在,所以,在魏延驻守汉中期间,曹魏军队终究也没有再犯过汉中。或许我们在这里并不能多看出魏延的军事才能。但是据史书明确记载,在魏延死后,蜀汉将领王平等人也正是因为沿用魏延所部署的防卫体系,才一次次的成功击退了曹魏军的进攻。由此则可以看出,魏延的军事才能之强。

话再说回来,也正是因为刘备的信任,所以魏延才有机会,能够以一青年之姿手握汉中军政大权,成就一番功绩,让曹魏悍卒终究不敢越雷池一步。而同样是因为魏延值得刘备的信任,所以,刘备才敢于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尽起大军伐吴,尽管此战败了,而刘备也不久就去世了,但正是因为魏延的镇守,才让蜀汉政权终究是有惊无险的从败仗的危机中成功走出,并顺利的完成了政权的权利交接。让本来就贫弱的蜀汉政权依然能够屹立于世。不得不说,魏延的功劳是蜀国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然而,魏延或许不会想到,在刘备逝去后的他,终其一生也再没有机会独自领军进行征战了。

蜀汉章武三年,也就是公元223年,夏四月,一代枭雄刘备病逝白帝城,享年63岁,是为汉昭烈帝。临死之前的刘备,将他的儿子托付给了两名顾命大臣,即丞相诸葛亮与中都护李严,本意是让二人互相牵制,共同辅佐,奈何,李严失利过多,很快整个朝政便成为了诸葛亮一人掌控。偌大的蜀汉王朝,诸葛亮屹然成为了实质上的主宰。而魏延当时作为蜀汉政权之中,忠于先主刘备的诸多将领中唯一一个还在外统摄大军的将军,必然而然的成为丞相诸葛亮的眼中钉肉中刺。而关于这点,其实,我们很容易就能想的通,毕竟诸葛亮已经主宰了朝政,那么,无论他以后是准备做什么,朝政集权都是必须的,因为,这是任何一名想要有所成就的政治领袖都必然会做的一件事,而魏延此人虽然能打仗,是一把好剑,但是,必须握在自己的手里,否则,就很容易遭到掣肘,所以,摆平魏延,应该也算是诸葛亮统摄朝政的关键一步。然,魏延毕竟统军多年,且战功卓著,公然处理,必然会招致群臣相应。

史书则是这样来书写诸葛亮的布属: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其实,这里诸葛亮就是用的明升暗降之法,看上去,魏延从以前的汉中太守,成为了凉州的刺史,一下子从太守上升到了刺史的位置。可是,难道我们的丞相大人不知道吗?现在的凉州还在魏国的掌控之中,你让魏延去当凉州刺史,他给鬼当啊。好,这个咱们不说,再说那个丞相司马,你让一个主宰一方的封疆大吏成为你丞相府的一名吏员,大家说,这不是很明显的压制魏延吗?总算,我们的丞相大人也没有做的也没太过,好歹还有一个督前部的职位,当然,上面还有一个丞相府,所以,此时的魏延,已经彻底由一位驻扎外地的统军大将彻底转化成了一名丞相府麾下的高级将官了。

诚然,诸葛亮做这些也是为了更好的统一军政大权,作为当朝丞相,保证朝廷能够齐心齐力,也不为过,但是,诸葛亮之后对魏延的打压的确是有点过了。而之后的魏延也正如诸葛亮所期望一般,成了他手上最出色的一把剑。

史书对之后的魏延最出色的一仗是这样记载的: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客观的说,此战的魏延的确是真正打出了一代名将的虎威,以一偏师深入敌后,与敌连战数次,直到大破敌军。而诸葛亮也算没太亏待魏延,但是,封赐魏延的那些官职,几乎都是表明工程,魏延要的是什么?魏延要的是独自领军,是能够用自己的方式与敌进行作战。说白了,魏延更适合做统帅,进行全局谋划,而不是一味的做冲锋陷阵的将军。然而,魏延越是这样,诸葛亮就越不会放权。

大家或许会想了,难道魏延就不生气吗?废话,魏延当然生气,但是,生气又能如何,也就只能发一发牢骚。正如史书所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没错,史书在这里记载的魏延所发的牢骚,就是明扬千古的“子午谷奇谋”,所谓的子午谷奇谋,其实就是类似历史上淮阴侯韩信曾经使用过的那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然而,我们这位丞相大人以两字“不许”就让魏延的奇谋,终究只能沦为一个想法。所以,也就造成了后来的魏延对于诸葛亮的严重不满。

其实,关于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历代也是有很多的评价。正如北魏时期的李苗说的:每读《蜀书》,见魏延请出长安,诸葛不许,叹息谓亮无奇计。

古人不是常有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然而,我们这位丞相大人作战还是太正了,作战一味讲究正面稳扎稳打的打,可是殊不知这样稳扎稳打的战争,拼的更多的则是一国的国力,终究因为蜀汉的贫弱,诸葛武侯的北伐大计,始终未能前进一步。

而反观魏延所提子午谷奇袭之计,纵然有冒险的成分,可是,打仗本身就是一种冒险的行动。而那种能够绝对胜利的战争,那压根就不叫战争,那叫欺负人,譬如我们当代的某个国家,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打赢了一个中东的小国,就整天摆出一副天老大我老二的作风,真不知道是什么心态。而纵观魏延的作战风格,却不愧为一代名将,以正合坐守汉中,以奇胜偏师胜郭淮。只是可惜了,一代名将就这么被压制的始终不能伸展。

其实,在历史上,魏延在理论上还是有那么一丝机会的。

史书记载: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適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

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也就是诸葛亮最后的一次北伐,可惜到了秋季,诸葛亮便因病去逝,遂颁布退兵令书。其实,关于此事,我觉得没有史书想的那么简单,譬如,作为当时的蜀军阵营之中,魏延可以说是除诸葛亮之外的第二人,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毫无疑问都是首屈一指。然而,就在诸葛亮病危之际,却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知会魏延。反而私自安排。作为一国丞相,如此安排后事,谁个见过?何况,就诸葛亮安排的那些人之中,除了姜维是真正领军之人,其他二人不过是丞相府的属吏,放着真正有能力且有资历的魏延而不用,偏偏用那些人,只能证明一件事,那就是,我们这位丞相大人,直到死去,也不愿意给予魏延独掌大军的机会。

事实上,魏延更不是傻子。再说,泥人还有三分活呢?何况还是征战多年作为当时蜀汉政权中的第一大将的魏延。魏延面对此种情景,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很明显这就是诸葛亮到了最后也还是不肯给他机会。那么,既然别人不给,那就自己争。于是,史书是这样记载接下来发生的事。

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才】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

关于魏延的最后,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最终的结果其实我们不用想就能知道,魏延被杀,夷灭三族。当皇帝周围所有人都是杨仪那一方的人,那么,无论魏延说什么,皇帝也都不会相信,所以,他的死是注定的。

可怜的魏延,或许至死都不会明白,为什么他会失败,他做错了吗?在我个人看来,他没错。只是,他用错了时机。的确,诸葛亮虽死,但是,当时正值北伐途中,岂可因为一人之死,就轻言放弃,作为军中除诸葛亮外最有能力的魏延自然不会甘心。只是,他忘记了一点,诸葛亮为什么始终不肯给他放权,为什么始终不愿像刘备一样让他独自领军。是怕魏延谋反吗?我这么说吧,如果魏延真的想谋反的话,在当年面对蜀国最危机的时候,他早就反了,何至于等到现在,何至于在诸葛亮麾下受了那么多年的窝囊气。那么,既然不是这个 ,那是什么呢?我个人的想法就是,还是因为魏延太有能力了。而一国不能有两个掌控者。既然皇帝不能掌权,那么,同样魏延也不能掌权,一旦,魏延领军但凡有所战功,必然就会有损诸葛亮的权利。而只要魏延在诸葛亮麾下一天,那么凡是魏延打赢的每一场仗,则世人就必然都会认为这是诸葛亮谋划之功,但是,如果魏延但凡有失,或许,他的那颗脑袋早就丢了。如此两全之法,诸葛亮那么聪明必然很清楚,所以,自然就不会真正给予魏延放权。而在后期之所以诸葛亮仍然不愿意给予魏延权利,我个人的猜测则是,由于蜀汉多年来的对外征伐,国内已经疲惫不堪,必须进行修养生息。而魏延一旦掌军,则必然会继续大规模对外征伐,无疑,将会彻底拖死蜀国。所以,客观上讲,诸葛亮最后不给魏延权利,也是对的。只是,不论最后的结果是诸葛亮有心还是无心,最终的魏延,还是以一个他想要的结果结束。或许,关于魏延之死,诸葛亮已经想到了,但是,他或许没想到的是,在失去魏延后的蜀汉政权,尤其是对于优秀军事将领的极度匮乏,更是蜀汉政权最后亡国的很关键因素。

当然,我在此文中的一些话语,必然会对某些人心中的那个传奇的诸葛武侯有贬低之意,我只能说抱歉。但是,希望读者明白,本人只在是陈述一些事实,并表达我的一些个人观点,此文仅供大家品味。若有不满,希望不要介意。

总之,魏延就是以如此悲惨的结局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但是,每当人们翻开三国那段历史,尤其是三国中后期的那段历史,注定,是离不开魏延这个人的。无疑,他是复杂的,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只能说,他是一个运气很差的将军。

最后的最后,引用唐人魏元忠的话来结束那个让我们至今都无法定论是非的原蜀汉征西大将军魏延。

夫才夫才生於世,世实须才。何世而不生才?何才而不资世?故物有不求,未有无物之岁;士有不用,未有无士之时也。志士在富贵与贱贫,皆思立功名以传于后,然知己难而所遇罕。士之怀琬琰就煨尘、抱栋干困沟壑者,悠悠之人直睹此士之贫贱,安知其方略哉!故汉拜韩信,举军惊笑;蜀用魏延,群臣觖望。此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也。

二十三年蝉,不是作家,也不是研究史学的学者,他只是一名当下还在中国某个三流大学里读书的普通学生,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名中国人。所以,他学习历史,所以,他在努力写历史,他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国人能了解历史,能了解中国的曾经。他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广告位
自定内容
数据统计:
 
自定内容

汉中翼传媒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脚注信息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 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