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自定内容
汉中时间
文章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正文
时代需要专家,也需要杂家——陕西省十佳电视艺术家丁利专访
Published:2015-08-04 09:21:14    Text Size:【BIG】【MEDIUM】【SMALL
丁利,1941年6月生,汉中市人,汉中电视台文艺部主任,系汉中市戏剧家协会和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曾在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声学研究所任辅助研究员,后调回汉中,先后在汉中市创作组、汉中市京剧团从事戏剧创作。八十年代初调汉中电视台任编导。先后在全国、省级报刊发表作品200余篇,执导影视作品100余部,其中创作于八十年代初的六场大型现代京剧《喜娃招亲》和九十年代初执导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栈道》等在全国和全省获奖。1992年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新闻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陕西十佳电视艺术家。

《栈道》拍摄的前前后后

时代前沿:丁利先生,由黄建中策划、王蓬执笔撰稿、由你执导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栈道》曾经给汉中人、乃至全国观众留下了印象。我个人感觉它是汉中这块地方有史以来所能拍摄的电视专题片中最好的一部,有一股大家之气,交谈就从这里开始,好吗?

丁 利:好。《栈道》的拍摄对我来说,的确不同寻常。此前我曾拍摄过不少专题片,你像由我撰稿、执导的电视专题片《春官说春》,这部片子后来获全国首届电视片展播三等奖;在中央台播放;还有电视片《藤乡情》,获全国“百城风情”展播二等奖;电视片《护鸟神》,获西北片电视片评选一等奖。先后由我执导拍摄的电视片多达百部以上,大多都获了奖,可是从来没有像那一次拍摄《栈道》那样心中无数。

时代前沿:以前拍过与栈道相关的片子吗?难度主要在什么地方?

丁 利:以前拍摄过蜀道,是在四川广元一带,长度也不大。这次是在汉中本地,是栈道,我虽然是汉中人,自小在汉中长大,可对栈道是门外汉。怎么导?路线怎么走?抓什么?哪些是该抓的?哪些是不该抓的?我没有过任何研究。

时代前沿:既如此,为什么要拍栈道?这件事是谁的创意呢?
丁 利:最早是由王蓬和黄建中策划的。最初是一种民间自发行为。其立足点是,栈道是古代汉中人民最伟大的创举,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想对有关栈道的东西来一次梳理,把它保存下来,并通过电视的形式介绍给更多的人知道。可是要拍成电视,没有电视人参与不行;找谁?找来找去,就找到了我头上。

时代前沿:你在市电视台工作,台领导对这件事支持吗?

丁 利:我当时立刻找台领导征得了同意,然后就进入了一个学习研究的过程。我翻阅了大量有关栈道的历史资料,看了有关石门研究的所有材料,以求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栈道文化的行家。后来的情况是,越学越感觉到这个题材还真的是抓对了。

时代前沿:在这件事情上,政府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丁 利:这件事后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就演变成区上和市上都积极参与的政府行为了。政府的参与重要性显而易见,最现实的是,使我们得以顺利筹集到拍摄必不可少的经费。

时代前沿:据我所知,这部片子好像是从1991年开始拍摄的吧?
丁 利:是的,当时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最初是由王蓬写了一个栈道故乡行》,12集,就以栈道为主线,串起栈道遗迹、风情、人文景观等。拍摄时走到哪里,就商量到哪里,前半年几乎一直在探讨怎么个拍法。多亏王蓬和黄建中二人肯下功夫,终于拿出了现在这样一个模式。这个模式的特点是,详细向世人展示栈道的形成、形态、历史作用三大块知识。在风格上,突出史料性、可视性和普及性,要求经得起学者和后代人的推敲。

时代前沿:这与你们做得扎实直接相关。当时拍摄很难的吧?
丁 利:大家为此吃了很多苦头。为了真实再现栈道风貌,王蓬还特意请人用一个礼拜的时间,按一比一的比例在留坝的绝壁上临时搭建了一段20多米长的栈道。

时代前沿:拍成后,先在哪里播放的?
丁 利:〖HT〗拍成后,先拿到北京请赵忠祥配音,然后回汉中送审。正巧当时一个全国性的石门文化研究会在汉中召开,国外的一些专家也来到了汉中,就先在这个会上播放了,结果受到了一致好评,几乎可以说是造成了轰动。

时代前沿:这部片子影响确实大,到现在人们还在谈论它。
丁 利:后来从汉中一直播到省上,又播到北京,在全国产生了影响。到92、93年的时候,这部片子获得陕西省电视创作一等奖。这是我们原来没有意想到的。

时代前沿:今天更年轻的人们,对历史虽然没有多少研究,却知道栈道谈论栈道,栈道知识得到了普及,人们甚至言必提栈道精神、栈道文化,这与你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丁 利:这是我作为《栈道》创作集体的一员最感到欣慰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不认识栈道,到今天栈道成为汉中一个著名文化品牌,首先离不开黄建中、王蓬等人对栈道文化的发现和挖掘。没有他们创意、奔走呼吁,就没有《栈道》的拍摄和后来褒河石门栈道景点的形成,以及后来栈道文化的普及。

时代前沿:《栈道》以后,你还拍摄过有关栈道的题材吗?

丁 利:那是到了1966年,我利用拍摄《栈道》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又独立拍摄了一部《栈道情》,这部片子后来获全国电视音乐风情片铜奖。通过一位栈道拓片老人对栈道拓片人生经历的追忆,反映汉中几千年来的变迁,实际是通过栈道浓缩了汉中几千年的历史。它在艺术上的特点是:全片没有一句解说词,全部由音乐和意境构成。栈道是一个静的东西,电视是动的东西,我通过一位拓片老人的拓片动作,将动和静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曲折的经历与执著的追求


时代前沿:先生在电视制作艺术上如此有造诣,请问你是从一开始就搞电视的吗?
丁 利:说来话长。我最早是陕西师大电子系的学员,还没等毕业,就被中国科学院陕西分院抽调,分到下属的一个声学研究所当辅助研究员,具体参与了利用超声波技术在地下探水的工作,也就是在咸阳以北的二道原上为打井找水准确定位。后国家因暂时困难进行机构撤并,我于1963年回到汉中,我的一生从这个时候开始拐弯,不能再从事心爱的声学研究了,却出乎意料地进入了一家戏剧学校,也就是当时的汉中市(现在的汉台区)京剧团,后来成了该团的一名业务骨干。

时代前沿:当时京剧一定很吃香吧,全省有几家京剧团?
丁 利:只有两家,一家是省京剧团;一家就是汉中京剧团。

时代前沿:经常演些什么戏?
丁 利:全是古典戏,可是很快就进入了现代戏。当时西北局书记刘兰涛打算在兰州搞一次西北五省现代戏调演,不知你记得不记得,当时各种级别的调演是很多的。为此,时任陕西省委第一书记的舒同专程来汉中观看了汉中京剧团的演出。舒是个京戏迷,看完当场定下来,要求汉中京剧团出一台戏参加五省调演。这是一个政治任务,汉中地区不敢怠慢,立即抽调剧作家周西林等,组建起一个创作组。当时创作了一个戏叫《风展红旗》,我承担了这部京戏全部音乐的创作。这部戏没有获得通过,于是又根据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重新创作了一部大戏,取名《斗古城》,我仍然承担全剧音乐创作,陕西就是以这部戏去兰州参加调演的。

时代前沿:你提到舒同,是后来在书法上很有造诣的舒同吗?

丁 利:是。到兰州参加调演是舒同亲自带队,一路上舒同不时修改唱词,唱词一改,音乐就得改,改了又拿过去由舒同哼着细细地品,因而坐火车的一路上不停地修改乐谱,与舒同曾经频繁接触。我手里本来保留了许多舒同手书的唱词真迹,非常遗憾的是,后来“文革”中舒同被打倒,不时有专案组来找我们调查舒同罪证,这些东西只好全部烧掉了。

时代前沿:你介入戏剧音乐创作是从这时开始的吗?
丁 利:是的。从这时开始,我全面介入戏剧音乐达八年之久。在这八年里,我既是京剧团所有戏剧音乐的编写人,还当了乐队的队长、演奏员,同时兼任乐队指挥。

时代前沿:你一定很喜欢音乐,有很好的乐理基础。
丁 利:一直喜欢。我会拉京胡,吹长笛,弹月琴,等等,凡京剧团乐队所使用的乐器,样样都能来几下,而以京胡为最好。
Tag:访谈
广告位
自定内容
数据统计:
 
自定内容

汉中翼传媒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脚注信息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 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