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自定内容
汉中时间
文章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正文
恐惧还是欢呼?细数人工智能“新身份”
Published:2017-10-24 11:21:48    Text Size:【BIG】【MEDIUM】【SMALL
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强大,人类的担忧也与日俱增。
不久前,普华永道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未来15年内,英国约有1000万个工作岗位可能被机器人及自动人工智能取代。报告还预测,到2030年,约有30%的英国职位将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德国为35%,日本为21%,而美国高达38%。这并不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类似的报告,麦肯锡预测,到2055年全球经济体的有薪工作中,49%将实现自动化,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为中国与印度。创新工场CEO李开复甚至认为,10年后人工智能将替代世界上50%左右的工作。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些报告提出的可能性,因为随着机器学习技术不断突破,人工智能正在制造、IT等行业中得到应用,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替代人工。那么,人工智能还将胜任哪些工作,拥有哪些“新身份”?我们不妨发挥一下想象力……

金融分析界的“超强大脑”

当AlphaGo 战胜了一众围棋顶尖高手后,人们在惊呼之余并没有意识到AI会对自己的生活带来多大影响,毕竟围棋离大部分人的生活很远。但当今年年初,美国高盛集团高管在一次研讨会上宣布,其在纽约股票交易柜台雇佣的600名交易员已被削减至2名时,人们一片哗然——很多行业的饭碗都在被人工智能AI抢走,金融业首当其冲。
早在2014年,一家名为Kensho的人工智能公司成立,他们推出的产品“沃伦”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将获得的海量经济数据、金融交易信息等转化成预测模型,从而提高投资理念测试的效率、质量和数量,对传统的理财顾问发起挑战。
而随着近两年来AI领域的迅猛发展,这种可怕的替代人工之势愈演愈烈。今年2月,摩根大通宣布开发了一款金融合同分析软件COIN,原先需要律师和贷款人员绞尽脑汁耗费36万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COIN只需几秒就能完成,这让华尔街很多交易员和对冲基金经理感受到严重的冲击。
据了解,COIN还只是其斥巨资开发的2000多个技术项目中的一个,摩根大通专门设立了技术中心,聘用约4万名技术工作者,技术预算达96亿美元,专攻大数据、机器人和云基础设施,期望借此找到新的收入来源,降低人员成本和风险等。
不过令金融白领们稍感些许欣慰的是,有专家指出,未来五到十年AI或许还不能取代很多人工交易。AI现在承担的还是比较简单的交易,而对于一些复杂交易,例如大宗商品交易、石油交易等等,还需要对市场的直觉,需要对整个市场的全面分析和准确判断,因此人类还具有一定优势。

“隐形”的驾驶员

学车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难事。即便驾照考下来,能够顺利上路也是不容易的。因此自动驾驶技术受到很多人的关注。随着特斯拉等厂商的大力投入,自动驾驶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终于成为现实。
以特斯拉为首,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研发自动驾驶汽车。在这一领域,互联网企业走在了传统汽车厂商的前面。特斯拉声称,其Autopilot 已经实现了超过2 亿公里的安全行驶。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平均每1.5 亿公里发生一起致死交通事故。
自动驾驶为人们出行带来了便利,同样也对传统的驾驶员这一职业带来挑战。人工智能下的自动驾驶是不是能够替代驾驶员?这很有可能。
今天,越来越多的厂商投身于自动驾驶领域,而市场上的一些汽车已经具备了简单的自动驾驶功能。在这一驱使下,人们很自然地认为,人工智能下的自动驾驶将淘汰未来大部分的驾驶员岗位。数据显示,英国交通运输行业约有95万个工作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占目前员工总数的56.4%。首当其冲的是仓储和运输、物流行业的驾驶员。根据毕马威的预估,在未来数十年内,自动驾驶车辆也许能将事故发生率降低80%。
出租车司机也将受到自动驾驶的冲击。科幻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无人驾驶汽车,使用软件呼叫,进入车辆之后直接报出目的地就能将乘客送达。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完善,这一场景将很快在现实中出现。
然而关于自动驾驶,最大的争议在于监管和立法。这涉及汽车的制造商、拥有者和使用者,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如何界定和划分?更重要的是,要界定汽车和乘车人的责任,这甚至涉及机器与人之间的伦理问题,非常复杂。

更严格的金融监管员

构建金融系统的基础是数据,而人工智能在数据处理上有着人工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让人工智能完成金融监管的工作似乎顺理成章,但这种只基于数据分析的金融监管,无疑会更加严格。
让人工智能完成金融监管工作的条件已经具备。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前局长谢平表示,金融监管相关的大数据已经完备,机构数据、交易数据和社会网络中相关行为数据,可以利用数据技术将其动态标准化,金融监管的各种指标及其变动都可以看做是模型的参数;监管机构所有人员关于金融监管知识的总和,对人工智能而言,都是可统计和可掌握的;机器学习可以模拟统计规律,自动校准算法,跟踪并算出每个金融机构的风险和金融系统风险,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解决方案。谢平特别强调,尤其是伴随着人类金融交易越来越复杂,人工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就会越来越大,而人工智能凭借着比人工更高的效率,将成为金融监管的必然发展趋势。
不过,让人工智能来进行金融监管工作,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正如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黄海洲所说,中央银行的监管与金融市场中跟踪股票的人工智能非常不一样,央行的政策制定既要有“建设性”又要有“模糊性”,有一个与市场博弈的过程,而这显然是人工智能无法胜任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惠晓峰也表示,人工智能的算法只是一个优化,让计算能够逼近人们想要的那个目标,但其本身并不知道中间的结构,因此如果政策或者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机器就需要重新学习,它不可能比人更加聪明。

消除病痛的妙手医生

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在显著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随着手术机器人技术的日渐成熟,那么未来是否会有一些简单的手术将由手术机器人独立完成?这是否也意味着一部分医生将因此而丧失岗位?
近日,《Science Robotics》网站发表的一篇文章称,瑞士伯尔尼大学研发的一款机器人,在医生的监督下顺利“主刀”完成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之前类似于达芬奇机器人这样的手术机器人需要由医生操作手术臂进行手术,而这款机器人则是只需要医生在一旁监督,完全由机器人自己“主刀”。这对于手术机器人技术而言,无疑是一次进步。
据悉,相比较人类,手术机器人在感知力和灵敏性上都有优异的表现,而且不会受到体力的束缚,因而当前越来越多的医院引入手术机器人。
不久前,一款植发机器人的出现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传统模式下,医生要为患者植入2000根头发,需要耗费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医生还要人工提取毛囊,无论是对于患者还是医生而言都是煎熬。
如果将植发交给机器人会出现什么情况?植发机器人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取到高质量的毛囊。这意味着采集毛囊不再需要多至10人的庞大植发团队,只需要1名训练有素的医生,按照患者特殊的体质和头发参数设置系统,植发机器人就能自动筛除低活性的毛囊,识别和选择最好的毛囊收集,同时精准判断每一个毛囊的深度、角度、粗细、方向等,无论提取多少毛囊, 机器人都可以胜任,并且能够避免人体疲劳和潜在的误差,从而提升植发手术的成功率。
从上面两个案例中能够看到,机器人在外科手术中拥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不过目前业界仍然认为,人工智能无法取代外科医生,因为更多的手术都是复杂的且高度依赖医生的经验。

能写会画的艺术家

凭借超强的数据计算能力和信息存储处理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完成众多逻辑性很强的工作,然而对于艺术创作这一需要情感和想象力的行为,人工智能也在逐渐渗入。
在2016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作诗”的智能机器人在浙江乌镇亮相,承载着人类无数情感和想象的诗作,如今也能由冷冰冰的机器来完成。其实,人工智能早就试图渗入到艺术领域中,两年前一款名为Prisma的应用程序问世,该应用可以凭借其背后的神经网络,从梵高等画家的作品中学到技能,并重新绘制一幅图像,其作品与真正画家的作品相差无几。谷歌也研发了用于绘画的人工智能系统DeepDream,该系统建立在神经网络算法的基础上,分析用户输入的图像,再对其进行加工。此外,2016年,谷歌发布了一个叫Magenta的项目,该系统可以通过学习来编写音乐,一些网友利用Magenta制作了不少“音乐”,然而效果并不好。
随着绘画、作曲、作诗这些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自留地”渐渐地被人工智能攻破,艺术家们也逐渐从自己的创作中抬起头,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慌又进一步升级了。不过,也有人指出,这些具有“艺术天分”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实只是艺术创作的辅助系统,艺术创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种能力和技术,更需要的是人类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在艺术领域里的应用可以让艺术创造变得更加简单,但距离真正取代人类还很远。

擅长检索的律师助理

今天,就连律师都已经相信人工智能取代律师岗位只是时间问题。
《纽约时报》不久前撰文指出,为法律工作量身定制的人工智能技术已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进步,这使得一些律师担心他们可能成为硅谷的下一个受害者。不过最近的研究以及人们依旧使用软件工作,意味着律师事务采用人工智能让法律工作实现自动化,是进展非常缓慢、需要一步步完成的工作。
事实上,这些律师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目前,世界上已经出现了首个人工智能律师——ROSS。ROSS源于几位学生的竞赛项目,该项目随后成功转化为创业公司 ROSS Intelligence,并得到了全球最大律师事务所 Dentons 旗下的 NextLaw Labs 的投资,最终成功上线。
作为人工智能律师,ROSS可以帮助人类律师比以往更高效地进行案例的检索,在传统模式下这一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ROSS可以在接受问题后的几秒钟内在海量的法律文档中找到与问题匹配的内容。
当然,就像是人工智能对于其他工作的替代一样,这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相关应用的落地。因而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人工智能律师将更像是人类律师的得力助手,帮助其检索文档,而如向客户提供建议、书写案情摘要、判断和出庭等工作,还将由人类律师来完成。

冉冉升起的演艺圈新星

人工智能不仅能够胜任工人、医生、分析师等工作,甚至还可以当演员。
2016年,据日媒报道,日本微软公司开发出的可进行网络交流的人工智能形象,女高中生“Rinna”将以演员的身份出演富士电视台系列电视剧《世界奇妙物语 '16秋季特别篇》。在此之前,Rinna已经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并且一直以穿着制服的女高中生背影示人。
而除了出现在电视剧中,人工智能有望成为现实场景下的演员。日前,迪士尼在美国西南偏南音乐节上宣布,未来将在迪士尼主题公园里推出卡通形象的机器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这些机器人可以和游客互动。这意味着大家熟悉的迪士尼形象将推出机器人版,在迪士尼乐园中和游客见面。虽然迪士尼没有透露过多的细节,但是业界还是认为这些机器人可能像人类一样,扮演唐老鸭、七个小矮人甚至白雪公主等形象,在迪士尼乐园中跳舞,并和游客拥抱、合影。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想感慨一下现代人类真会玩,人工智能也能拥有角色。事实上,这确实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可能,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虚拟世界还是在现实世界中,机器人都将拥有自己的形象和身份,那么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塑造演员角色,绝对不仅仅只是尝试,而可能成为一种趋势。

让人敞开心扉的心理分析师

对于人们而言,面对计算机说真话,可能要比面对一个人更容易,而这正是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在心理治疗领域大有可为的原因。
美国洛杉矶科技创新实验室的乔纳森·格拉齐和他带领的研发团队创造了一个心理医生——艾莉,并利用计算机对人类的互动进行了多年监测后推测,如果人们面对的是计算机虚拟人物,也许更愿意敞开心扉。为了验证此观点,艾莉的研发人员邀请239名自愿者与艾莉畅聊自己的生活。一半志愿者被(如实)告知将和人工智能虚拟人类进行互动,另一半志愿者被(虚假)告知艾莉有点类似于由人操控的木偶。结果发现,比起那些相信在与计算机交流的参与者,相信艾莉是由人为操纵的参与者更不愿意透露个人信息,在对话过程中表现得更为谨慎。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方面,计算机更容易能够让人卸下心理防备;另一方面,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也许能够相对于一个心理医生给出更高效、更准确的诊断结果。例如,Dartmouth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用于探测人心理健康的应用StudentLife,通过采集手机里包括运动、通话时长以及来自麦克风上的内容,从而判断一个人每天的生活情况乃至心理情况。例如,当一个人和别人面对面交流的总量出现明显下降就可能会被判断为抑郁。
但是,冷冰冰的数据判断,是否会出现偏差呢?这是目前人们对于人工智能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的主要顾虑。事实上,人是情感动物,拥有复杂多变的情感,是很难被准确计算出来的。以上款应用为例,如果一个人只是短时间内因为过于疲劳而需要独自静一静,结果却被软件评判为抑郁,岂不是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责任编辑:桂楷东  来源: 人民邮电报)
广告位
自定内容
数据统计:
 
自定内容

汉中翼传媒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脚注信息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 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