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自定内容
汉中时间
文章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正文
陈家林:酉水街最后的守望者
Published:2018-03-03 21:21:11    Text Size:【BIG】【MEDIUM】【SMALL
如今的酉水街,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兴洪和繁荣,逢二五八的集市已不复存在。低矮的土木房屋显得沧桑陈旧,就像风烛残年的老人,与周边拔地而起的座座农家小洋楼形成明显反差。在小街中段住着一位八十三岁的叫陈家林的老人,他是酉水街最后的守望者,本来可以在大都市坐享清福、颐养千年,但是对故乡魂断梦绕的情结,使他毅然选择了回到酉水街居住。
陈家林老人,每天来回在不足千米的小街上踱步走动,看看日渐冷落的小街,他不无感慨,70年前悠悠往事,如今仍历历在目。1939年春他随逃荒避难的父母一起从遥远的巴山有目的的向酉水河滩走去,当时听说有王氏兄弟在这里办民团,带领酉水河周边群众抗捐抗税,国民党政府拉兵不敢到这里胡缠,一时间酉水河畔成了灾民的避难场所,王氏兄弟为了妥善安置从四面八方涌来的灾民,他们在酉水河以东修了几十间土木结构的房屋让灾民居住,陈家林父母便以自己的面皮手艺扎根在酉水街,一住就是一辈子。
酉水街虽小,但是地理位置重要,它是汉中通往关中之东路子午大道要塞所在,南来北往的军旅商贸脚夫都要在此歇脚休息。当时赵德厚,刘正义两家十多间的客店天天爆满,不足千米的小街光饮食店就十多家,家家生意爆满,餐饮供不应求,每天街上客流量多达二三百人,每逢二五八场,街上人头攒动,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酉水周边群众都会把自家粮油牲畜菜蔬农具等拿到集市上交易买卖。换回自家所需食盐布匹,针线头脑等家需物品。远自谢村黄酒,顶顶蒸馍贩子,纸坊街的枣糕馍,汉中盐客,北山木炭,南山的米豆腐等,不过当时河南来的灾民赵贵清家的布匹生意最红火,槐树关金水街都开有分店,宋家肉铺生意也不错,一场两头猪也不够卖。每逢月底最后一场下街戏楼便要唱戏,那街上更是人肩接重,热闹有加。酉水河地区十里八村的群众都会赶来看戏,连上街的王家兄弟办的免费义务新学学校的学生都要休学一天,一起凑热闹看戏。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1949年十月逢场,在群众一片愤怒中,将旧政府乡公所乡长揪出来一顿乱棒打死,随着新中国成立,酉水街也获得新生,在新社会体制改革下,私商联营,酉水街有了公有制的合作社,生产资料,日用百货,人民所需应有尽有,邮局,卫生所,学校,信用社相映的服务机构都落户酉水街,酉水街成了酉水地区文化交通中心地,当年逃荒来的外乡人就成了酉水河滩永久的居住人,陈家父子凭自己的面皮手艺变成了公有制食堂的主要成员,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具有商业头脑的陈家林率先把洋县面皮生意做到了西安城,随后又将酉水街左邻右舍十多户村民都介绍到西安,想成一道独特的特色美食。如今都靠着面皮走上了致富之路,过上了小康生活。座座小洋楼在酉水河滩上增添了新的景观。
解放后,随着城市公路的建设,酉水河渡口被结实的钢筋水泥大桥所代替,交通便利,窄小的酉水街不在适应时代需求,显得萧条冷落。随着撤乡并镇,行政区划,酉水街昔日的红火热闹将成为遥远的回忆传说!陈家林老人,从小到大,从大到老一直在酉水街居住,从上街到下街,从下街到上街,不知道走过了多少个来回,如今又回到酉水街,这里有他难舍的乡亲,每天看着那已陈旧破落的老街,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亲切感,这条街他是百走不烦,看着小洋楼将要取代街上的旧门房,他想的更明白,新旧更替,自然规律,谁也改变不了,就像再强壮朝气蓬勃的人总会走向暮年日落,看着酉水河两岸,过去王河坝坝荒凉的河滩已经变成现代化新村,那不正是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可喜变化吗?我能亲眼见证家乡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巨大变化,此生足矣。

广告位
自定内容
数据统计:
 
自定内容

汉中翼传媒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脚注信息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 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