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为民(网络最佳作品奖)
□镇巴中学高二(16)班:何 骁
□指导教师:杨盛峰
这里黄沙满天,充满了野性的味道。
我的向导是一位典型的西北汉子,嘴里不时哼着不知名的小曲儿,驾驶的汽车却像是暴怒的猛兽,咆哮着穿过一道道大漠丘壑、骇人崖壁。听着汽车轰隆隆的声音,我心莫名地跟着一起颤抖。
就在我抱着怀里的相机手足无措的时候,一道粗犷的声音响起:“哎,娃娃,坐稳了,额要加猛油了。”他的话,就像是一双大手,狠狠地把我按在座位上。我慌张地看向窗外,望着荒无人烟、一望无垠的大漠,自然而然地想到了我的采访对象。
“叔,李厂长就在这个地方待了十六年?”我大声向汉子吼道。
“这地方,老缺水哩,又是风沙,又是啥的,得有个人看着。当年好多娃娃都在这里待过,但都受不了走哩。只有李家娃娃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六年。”说到这儿,他略微顿了一下,继续说:“你是从有水的大城市里来的娃,不知道缺水是个啥滋味儿。额们的那个小城,以前赶上几场大沙暴,那一点点水硬生生被挤干了,好多人都是渴死了的。”
“那市上就没安排人再重新找过吗?”
“你又不是没看到,这大沙漠,一抓一大把沙,动不动沙子就上天了。”说到这儿,他微微叹了口气。“后来,政府管理水资源的那个李处长,在一块地硬的地方找到水了,到那儿远得很,上百里路哩。结果呢,那个李处长回去的时候,刮大沙,出了车祸,人没了。”汉子现在的声音不再像先前那样有力,而是多了几分柔和。
“再后来呀,为了这点儿水,每年有人来,每年也有人走,后来就没人来了。”车子在这原野怒吼,好像是在发泄情绪一样。
“你不知道吧,李家娃娃最开始在部队上的。这年头,当了兵,就等于有了铁饭碗。可那娃娃,就留在了这个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生活的小城。最开始当宣传监督员,挨家挨户搞节水宣传,还时不时帮人修一下管子。但后来,一听百里外的水厂缺人,赶忙跑去了。这都快没水了,宣传个啥。”
听到这儿,心中不禁想起自己所处的那座城市,每天的水啊,不要命似的浪费,每个人对这个廉价的资源不曾有过些许珍惜。但他们眼中的廉价,却是这里的人不可想象的“奢侈”啊。也难怪市上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与其说是节水,倒不如说是对人的考验。希望这次的宣传,有一定的效果。
“叔,那就是后来的李厂长吗?”
提到李厂长,汉子的脸上又多了点儿笑容。“是喽,就是后来的李厂长。那娃娃,要强得很。来的第一天晚上就开着一辆破车,到处检查。险得很,好几次都差点翻车。在这个地方,除了老天爷给你作对,时不时断了你的粮食来源,还有那些野外的畜生,每天晚上嚎两嗓子,让人心惊胆战。”
听着这些,一想到满天风沙下打着车灯、艰难地行驶在沙丘上,时不时还要拿个手电这里摸一摸、那里看一看,运气好了要吃两嘴沙子,运气不好了,有个野兽作伴儿,心里就直打怵。心中对李厂长的钦佩又多了些。
车子继续向前。远远看去,就像是一片孤舟在沙海上挣扎着行驶。甚至就连水厂那里,也不过是稍稍大一点儿的船罢了。
“李厂长在这儿风吹日晒的,十六年过去了,为大家伙儿的日子着想,但大家伙儿都希望他能离开。”
听到这儿,我按捺不住,一下子弹起身来,下意识问了一句:“为啥?”
这次汉子直接哽咽了。
“李厂长在一次体检中查出了大病。大夫说了,这是他干活儿太久落下的病根儿。额们大家伙儿都劝他走吧,那娃犟得跟头驴似的。”
我的心中也酸楚起来……
“娃,我这次除了给你做向导,就是去接他的班的。到时候,还需要你给他说道说道。知识分子,说话跟额们不一样。”
我猛然别过头,看着这个四五十岁的粗犷汉子,却再也说不出一句话。
为了水,多少人为之付出啊。又突然想到了那个为找水而牺牲的李处长。
“叔,那个李处长……”
话还没说完,他就开口道:“是喽,李家娃是李处长的儿。那个砖头堆就是他的墓。”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一个蓝色的水厂映入眼帘,而在它的右侧有一个不起眼的砖堆,旁边站着一个黝黑又结实的男人。
车子缓缓停下。“叔,他叫什么名字?”汉子想了想,郑重地说:“李为民。”
一个星期后,我回到了我的城市,这里再没有沙漠的呼啸,取而代之是穿城而过的河水声。
此刻,我正在快速敲击着键盘。那是我写给汉子,写给“李家娃”的敬意书。他们的故事被我带给了这座城市,节水的念头终于走进了人们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