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西乡(三等奖)
□西乡县第五中学八(16)班:王怡翠
□指导老师:江华
变化中的西乡,欣欣向荣的西乡,现代化文明的西乡,我引以为傲的西乡!
——题记
一晃十几载倏忽而逝,再渺小的事物也转瞬即逝,再陈旧的家乡也日新月异。
有一座城市,位于陕南中部,归属汉中市辖。汉中市属长江流域,地处秦岭以南、巴山以北,汉水自西向东贯穿其中。县境以东以石泉、汉阴山二县相邻,南与镇巴和四川通江相接,北与洋县相连、西与城固相接。东西长94.5公里,南北宽64.5公里,这便是我的家——汉中市西乡县。
我的家乡是一个小村庄,在西乡县境内,也在地球的一个角落,也许你在任何一张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踪迹,但这里却养育着千万户人家。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新修的水泥路把连绵的田野分成东西两岸,当我走在这条路上,记忆的闸门也悄悄打开。昔日里为田野划分界线的,永远是一排排水杉树夹着的泥泞小路,每当大雨来临时,这种小道会第一时间变成泥坑,浑浊的水下有着坑坑洼洼的泥路,不是摔倒就是溅一身泥水的乡邻们,脸上无一不挂着惆怅与苦涩……现如今,是一排排直插云天、如军人般英姿飒爽的白杨树屹立在这里。朦朦胧胧,似晨曦的薄雾,又如晕染开的水墨画。此时正处隆冬,但阳光依旧温柔,照在这广袤的土地上,沐浴万物。田野附近有一片池塘,岸边有一丛丛的芦苇,低着头,缱倦细语,仿佛在低吟着一首浪漫的情诗。我俯身用树枝在池塘边的泥土上画圈圈,这里的土很肥沃,很松弛,是天然的软绵绵,毕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啊!风吹过耳畔,田里割麦儿残余的麦秆,发出“啵——啵”的声音,像是大豆破裂的声音。田旁的野草轻轻摇摆,“沙沙”的配乐,再加上不知从哪儿传来的鸟啼声,一首浑然天成的美妙歌曲随之传入耳中。
穿过水杉树之间的水泥路,映入眼帘的便是静谧的村庄了。在这里可以看到红砖灰瓦的小楼房,一般修筑1-3层。以往黄土筑成的土围屋和黑色瓦片已经消失不见,小楼房在村落中整齐的排列着,朱红或灰白的墙体,大红或浅灰的瓦片,在村落中交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倾斜的屋顶上,也排列着前所未有太阳能。每家每户至多至少都有一个小小的前院和后院,前院是孩子们欢乐的小天地。他们在这里一起玩遥控飞机,一起制作机器人,一架架小飞机在蔚蓝天空的白云下自由自在的盘旋,飞鸟也禁不住来这里参与其中。在这里可以看见他们田里辛勤劳作的父母,他们在田中指挥,采用机械化农业生产,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去满足经济需要,省时省力。居家的老人也学会使用高端电器,为在田中耕种的儿子女儿分担家务。后院也十分热闹,碧绿碧绿的黄瓜,肥肥胖胖的冬瓜,红红火火的番茄,细细长长的茄子……应有尽有,它们长得十分茂密,生机勃勃。是见不到虫子和黄叶的,科学技术的发达对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使得农民的瓜果蔬菜产量有很大的提高。
我的城市也十分注重绿化,这个城市中的村村落落,无一不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可以看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奇景;可以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悠然;可以看到“泉眼无声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的柔情。尽管楼房排排坐,但我们依旧未舍弃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竹林茶地,田地果园。山脚下有一些低矮屋子,占地面积大,总是三面环竹的,原是一面竹林,但竹的顽强生命力促使院子三面环竹。颜色是甚是好看,从下往上:松花绿、墨绿、油绿、葱青……越往上绿的越发亮,再往山上高处看,就是粉红粉红的山茶了,这些竹子倒也是落了个清净,秉着高尚品行,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距离县城不远的山上,星罗棋布的茶园也是清新四溢,生活在像这样的世外桃源,是我们的福气。
习总书记说,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汉中城乡人民对生态环境一定会潜心呵护,我的家乡西乡也一定会越来越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