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明新风,让城市更有温度(一等奖)
□勉县第四中学八(3)班:苏许定一
□指导老师:杨淑娟
汉中,是镶嵌在秦巴之间、汉水之源的一颗璀璨明珠,自古就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美称。这个古老又历史悠久的城市,不断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拓展城市空间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让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和谐相处,创城市文明之魂,让城市更有“温度”。
汉中市着眼于城市与人融合,在绿化美化上下功夫。在不断扩大城市框架的基础上,加大城市基础资金投入力度,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完成一江两岸、旧机场片区、城东新区及大河坎片区的完善,铺镇组团等。汉中城市的发展方向为 “南移、东扩、西进、北优”。即:向南引导城市向滨江地区拓展,同时完善大河坎片区,带动周家坪组团;向东开发城东片,带动铺镇片和柳林组团;向西完善旧机场片和城西片,开发梁山片和龙江片;向北以现状108国道为界,以南重点完善开发区北区、兴元湖片区,以北重点开发石门组团。
城市发展从结构上打破传统的圈层式发展模式,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由圈层式向沿江组团式转变,引导汉中城市进入沿江发展时代。总体概括为“一江两区三组团,三轴十个功能区”,让城市由东向西,从北到南,草木葱茏、绿树成荫、如诗如画一般,使整座小城呈现出新的气息和美丽端庄,成为一座文化与生态共融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的“温度”,不仅在风物之美,更在于精神之美。城市是文化的容器、记忆的载体。一座城市吸引人的不是旖旎风光,而是其独特的精神气质。近年来,汉中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着力打造“汉中好人”品牌,培育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传统美德文化,发挥群体效应,提升全市人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用道德之美雕刻出城市文明新高度。在推选“好人”上,注重“小”处着眼下功夫。探索形成了村(组)、镇(单位)、市三级公示,村(组)、镇(单位)、市三级推荐,市镇(部门)联合考察,纪委监委、公安、卫健、市场监督、税务五部门审核,推荐评选模式,在全市广泛开展,“汉中市最美系列人物”“天汉工匠”“汉中好青年”、汉中市三八红旗手以及市级以上“文明家庭”“劳动模范”“巾帼标兵”等推荐评选活动,注重从平凡岗位上的“无名英雄”中,从日常生活里的“善行义举”中,发现、挖掘“最美人物”、“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汉中好人”等系列先进典型,着力构建多层次示范群体。
我们切身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变化,这不仅仅只在眼底的无限风景,更多的是人间的一片真情。这种“温度”根植精神之美,而更在于人文之美。不论我们身在何处,都能听到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拾金不昧等感人故事。如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93岁高龄仍热心公益,多年来一直坚持做好事的离休干部赵成福;有不顾个人安危,用14分钟拯救了一条鲜活生命的钢铁工人马涛;有以诚守信、诚信致富的脱贫群众叶小侠;有两次无悔援藏,将一腔热血洒在雪域高原的人民老师黄文华;有疫情中担当使命,参与钟南山院士团队编写《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的90后乡镇医生郭发刚;有20多年尽心尽力照顾患病患病婆婆和瘫痪丈夫,用大爱抒写人间真情的李平华;更有9年抗癌成功,化身励志传奇的宣讲先进杨茹侠……他们在细微处展现伟大、在点滴中体现崇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明的价值尺度,用道德品质汇聚了社会的正能量。一个个闪耀的名字,刻写了伟大时代的凡人善举;一串串感人的事迹,彰显着推进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明,是城市发展的基石。现如今,在一批批好人榜样的感召下,汉中已涌现出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和中省市好人929名,其中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5名,中国好人28人(组);省级道德模范及提名37名,陕西好人84名;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200人(组),汉中市最美系列人物575名。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物为天汉儿女树立了道德标杆,成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旗帜。汉中市学文明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用他们的善行义举,给身边的人们带来了温暖,也让我们的城市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