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9日星期三 🌤

心中的龙(一等奖)

发布日期:2024-12-30 15:57:21   浏览量 :194
发布日期:2024-12-30 15:57:21  
194

心中的龙(一等奖)

□汉台区龙江街道办事处沙沿小学五年级:李皓然

□指导老师:师小云


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感受经典魅力。

——题记

汉中人称“西北小江南”,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汉台龙江依山傍水,龙江龙舞在当地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挥手起雨,我舞动生风,看我东方升腾的中国龙……”配合着《中国龙》的音乐,精彩的龙舞表演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哇!快看!锣鼓震天,号角齐鸣,一条青龙,一条黄龙,在鞭炮的“噼噼啪啪”声中登场了。经过一系列的热身后,龙头高昂,龙身翻腾,龙尾劲摆,举着鳞爪,样子威武,如同蛟龙出海,排山倒海,势不可挡。两条“巨龙”在锣鼓的伴奏下不停地扭动身躯,时而回首摇摆,时而上下翻滚,时而张嘴“咆哮”,互相争夺着一颗大大的“明珠”,正在上演一出“双龙戏珠”的好戏。真可谓“金龙翻舞正飞腾,逐日追云气势升”!人群中,我和小伙伴的目光被紧紧吸引——再看舞龙人,他们身着金衣,灯笼裤,布制腰带,手举着木棒,跑、跳、站、蹲,一会儿翻筋抖,一会儿人叠人,他们好像和巨龙成为了一体。每当这个时候,全村男女老少都会“欢声笑语满街中,锣鼓喧天看舞龙”。

龙舞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生发于人们对龙的崇拜和精神寄托。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舞逐渐演化为民间娱乐活动,发展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现如今,龙舞文化已经遍及中国大陆以及世界各地。

汉台区龙江地处汉江与褒河交汇处,临水而居的龙江人爱水敬水,当地人和龙的渊源至少可追溯至明代。龙舞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还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的家乡,就有一位汉中龙江龙舞道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龙江文化站原站长闫克元,在研学活动中他细致讲解表演细节,讲述龙江龙舞的历史文化知识,为我们缓缓揭开了这项指尖上的非遗的神秘面纱。龙江人敬龙舞龙习俗久远,龙舞道具制作技艺应运而生。龙江文化站还将龙舞活动等送进了图书馆和博物馆,只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文化,让后辈把龙舞传下去,把龙舞的精神传下去。如今,龙江龙舞已经走进汉中各县区70余所校园,实现了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全覆盖,通过各类宣传、科普活动,在青少年心中种下了一颗龙江龙舞的“种子”。随着同学们的动作,小巧精致的手把龙、威风凛凛的九节龙,游走、翻腾、缠绕,赢得阵阵欢呼声和掌声。我和小伙伴积极撰写广播稿,在“红领巾爱祖国”宣讲活动中进行宣传,也为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做出我们小小的贡献。

“龙江大舞台”乡村文化站定期有惠民演出,在进行龙舞排练表演时热闹非凡,常常把村委会围得水泄不通。除了这样的演出活动,“亲子教育”“自助书屋”“农业课堂”的开展,让龙江当地村民们有了更多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享受文化带来的快乐。一批批“文明家庭”“和谐村组”“道德模范”层出不穷,孝老敬亲、守望相助的淳朴乡风,积极向上、大胆创新的民风成为了龙江亮丽的新风景线。

再回顾习总书记来汉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习爷爷把目光投向了汉中的历史文化,提出对汉中的发展指示,不就是让我们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文化吗?

“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2023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汉考察时,始终牵挂着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我的家乡龙江,我的故土汉中,龙舞已成为当地一抹绚丽的色彩,相信文化的传承、文明的熏陶,将让龙江让汉中的未来更美好。

助营销
/ PUSH PRODUCT
传口碑
/ WORD OF MOUTH
树品牌
/ BUILD BRAND
推产品
/ PUSH PRODUCT
翼传媒网
TEL:0916-8818872
邮箱:yuanliuw@qq.com 641362069@qq.com
客服QQ号1:2733041880
客服QQ号2:2256025272
版权所有: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备案号:陕ICP备2024049648号-1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天汉大道中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