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动的文明——汉文化之光(三等奖)
□勉县武侯中学高二(云)班:杨旭宁
□指导老师:陈 妍
志青云
建安二十四年,初春,巳时。
天色清冷,寒风打叶,枝叶沙沙作响,树下日影颤动。远望蜀军营垒,寨门大开,鼓角不鸣,只见军旗飘摇。“嘎吱”,一曹军士卒手中弓箭随手臂颤抖,发出低沉喑鸣。狂风骤起,掠过森严玄甲。“撤!”曹操下令。紧绷的弓弦旋即一松,曹军身着玄甲退去,如同石块在平地滚动。“击鼓!”“开弓!”“射!”“随我冲杀!”数令并下,赵云一骑绝尘,直突敌阵,身后披挂万箭,蔽日遮天。“杀!”赵云挺枪立马,厉声长喝。身后蜀军扑来,角声满天,鼓响动地。
在初春,震落凛冬的寒霜。
夕阳侵吞着远山,燃烧着,骄傲着,赤红的日光洒落大地,落在箭羽上,落在汉江上,水光炽烈,翻腾涌动,像是永不熄灭的流火自天穹降下,要焚尽黑暗。赵云走向江边,疲惫的身骨撑起白甲铿然,将枪扎进江水。流水被枪尖割裂,白缨翻舞,血色殷红。汉水翻涌,长枪岿然,枪影被夕阳拉长,刺到汉水对岸。赵云长久静默,逆流而望,直至彼端青云,日落星起之地。
看山河
建兴十一年,仲夏,午时。
山岩陡峻,壁立千仞,十数年前的焦土上,草木青葱,杜鹃声声急啼,在山间凄厉回荡,找寻。“伯约啊,推我上去看看吧。去见见他们……”“是。”姜维利落地答复,推动丞相的四轮小车,走出树荫,热烈的日光直刺双目。刀疮箭痕爬满小车,姜维一步步踏去,笔直沉稳,小车尖厉嘶叫。
“伯约啊,十四年前,在此地,法孝直帷幄论策,筹计定军;黄汉升金鼓震天,推锋必进;赵子龙空营慑敌,虎威冠世。那时,我曾以为炎炎大汉,中兴指日。如今,这成都天府倒似囚住了我们。你,是否有能力,代替我们,走下去?”一阵风过,蝉鸣忽起。“是。”姜维沉声应道,面色坚毅,硬如山石,“届时,末将愿与丞相自汉水出西川,下江陵,平建业。长风九万里,直下看山河。”蝉鸣愈发激越,盖过杜鹃啼泣。
定军一役的火,还在烧。
姜维俯首鸟瞰,两山扼喉,汉水挣扎撕扯,远远的,竟觉涛声震天。龙困于渊。汉水翻滚,扭曲,长吟,撕咬。攒聚的两山终于破开一道裂痕,撕裂,破碎,成为通途。虬龙身披日光,仰天呼啸,直下东海。
祭炎汉
炎兴二年,冬,亥时。
大雪铺天盖地,压在成都。府外士卒身披红袍,腰挎寒刀。一如门前那杆赤色将旗,独立在漫天雪粒中,独立在孤独中,沉默地僵硬着。却又像焚城大火肆意燃烧,掀起蔽日尘烬,作雪落下。沉默,静得能听到雪落的声音。“报,将军!白毦军旧部七十二人列阵府外,正欲死战,请将军下令!”言语仍旧干脆利落,却难掩苍老。士卒中,一人昂首走向姜维,地上留下或深或浅的脚印。
雪还在下,落在火炬上,刺啦作响。“值得吗?我,为什么?兴复汉祚?万代传颂?呵呵……”姜维想着,“自建兴六年至今,三十六载,心中的火尚不曾熄灭吗。那就肆意烧起来吧!在黑夜中烧出破晓!遗臭流芳,我不在乎!”
“杀!”
尾声
“那一战啊……”说书人一顿。“接着说啊!”听众俯身向前,催促着。“直杀得昏天黑地,日月遁形,”说书人接着道“雪夜里,五步之外难见对面。只听得刀枪相错,声若惊雷,枪尖碰出火花,映出两人面孔。须臾已过百合,终是邓将军英勇非凡,砍下叛将姜维首级!”
座下一片嘈杂,闻者皆不住称叹邓艾之勇。
说书人继续道:“闻得那姜维胆大如斗,邓将军即剖腹去胆,欲见一番。剖开看去,果似斗般大小,却像心一般搏动不止。邓将军立以一剑刺破其胆,钉于地上。说来甚怪,那胆中竟满是鲜血,霎时血涌如潮,所过之处雪尽皆融化,地上血流斑驳,好似熔岩流灼。
据说,那血蜿蜒曲折流到汉水,自汉水下江陵,过建业,奔向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