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汉中,文化名城(三等奖)
□城固县第一中学高一(16)班:张雯晰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这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游览汉中时所写之诗。汉中,一个多么亲切的名字,没错,它正是我的故乡,养育我哺育我的一片故土。
汉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秦惠文王在公元前312年设置了汉中郡,这是汉中作为行政区划的起点。汉中这个名字来源于汉水,尽管汉中市并不位于汉水的中游,但汉中郡的设立,标志着这一地区的正式命名,从此汉中便开启了它充满传奇色彩的道路。
叶适曾写下“汉中王霸地,从古锋镝争”这样的雄壮诗句。的确,汉中自古以来都是历代王朝的统治者争相渴求拥有的一片沃土。它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多彩,无论哪个国家拥有它,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于是它就成了兵家的必争之地: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筑坛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逐鹿中原,平定三秦,统一天下,成就了汉室天下四百多年,自此,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而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一代名相诸葛亮在汉中屯兵8年,度过了他一生最为呕心沥血的岁月,他与刘备的君臣故事也广为流传,成为经典,其安息地武侯祠,被称为“天下第一武侯祠”。
这里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四大发明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韩信、诸葛亮、曹操等帝王将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伟大诗人曾探访、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
汉中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蔡伦墓、武侯墓、古褒斜栈道、石门十三品、灵崖寺摩崖石刻等,是两汉、三国旅游热线,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武侯墓、褒斜道石门及其石刻,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8处。自然景观有南湖、红寺湖、南沙河、天台山、午子山等7处省级风景名胜区。这为汉中开发旅游业,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优厚的背景。汉中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李先念、徐向前、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和战斗过。参观这些先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你能够深刻的体会到红色精神的魅力,接受红色文化的浸染,为汉中的青年一辈们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教育基地。
现如今,汉中文化也正在更广阔的平台迈进。“汉风秋月”中秋晚会、“天汉传奇”实景演出广受好评,天汉湿地公园醉美芦花成为“网红打卡地”;话剧《四叶草》、微电影《守护》等“汉中故事”传扬全国;国际留学生感知汉文化活动联通中外;首届朱鹮国际论坛、全球创新创业教育论坛暨产教城融合发展论坛、全球旅游推介暨世界旅游小姐总决赛成功举办,汉中进入“高光时刻”。
汉中的美食更是数不胜数。城固的热面皮让人流连忘返;上元观的红豆腐可谓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下饭菜;光闻原公杂烩的香气,都会让人沉醉其中……
2023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返京途中,来到陕西省汉中市考察。那几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汉中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政协委员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时隔2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陕西,令三秦儿女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接下来,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不负厚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汉中青年定当不负总书记的期盼,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用心建设大美汉中、大美陕西、大美中国!
“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汉中是我的故土,我的家乡,我将紧跟总书记的脚步,努力建设美丽汉中,为家乡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