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汉文化之光,品汉文化之韵(三等奖)
□南郑区高台中学高一(11)班:易智敏
□指导老师:刘 燕
流光一瞬,亘古千年,在中国的历史上“汉”从来没有消失过,汉文化犹如精美无比的绣品以昂然的身姿呈现在历史的卷轴上,而我的家乡——汉中,更是一个充满汉韵的地方。
汉中,位于中国版图的地理中心,历经秦、汉、唐、宋三筑两迁,却从来都是藏龙卧虎。这里的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历史的沧海桑田,每一个细节都证明着民族的成竹在胸。
你可曾了解过汉中的古老与美丽?汉中汉文化源远流长,不仅被誉为文化之乡,也拥有“小江南”的美称,更是被世人称赞为“蜀汉之地,中国之根”。汉高祖刘邦曾在此起兵,建立了雄伟的汉朝,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谱写了辉煌的一页,南郑汉山脚下正矗立着刘邦宏伟的雕像,他遥望远方,见证着汉文化的不断传承。唐宋元明时期,汉中继续保持着其文化繁荣的态势,诗词歌赋、科技艺术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到了清朝及民国时期,汉中虽历经战乱,但汉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在这里,无论走在大街还是小巷,都能让你领略到汉文化的深厚底蕴,似乎吸入肺腑的都是汉文化厚重的历史气息。
你可曾领略过汉中古建筑的独特风格?汉中古城墙、古汉台等,都体现了汉代建筑的艺术特色。青瓦木楼,木质铺板门,古香古色,门框、檐口、梁架、廊壁、隔扇、窗棂、栏杆、柱础等,到处饰有祥禽、瑞兽、山水花树、水浪奇石等为题材的木雕,是陕南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瑰宝。蔡伦墓园内花木葱郁,古柏参天,碑石林立,青竹吐翠,丹桂飘香,殿宇古朴典雅,塑像彩画栩栩如生,无处不体现着汉中传统建筑的艺术之美。
你可曾感受过汉中的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汉调桄桄博采众长,吸取秦腔、川剧、碗碗腔之长,与汉中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唱腔既有秦腔的高亢激越之美,又有陕南地方音乐悠扬委婉之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汉中是闻名遐迩的“藤编之乡”,盛产藤条。而汉中藤编作工繁杂,这项技艺也被列入非遗。一根细藤、一双有力却沧桑的手便可编织出精美的工艺品,有精致美丽的遮阳帽,有装饰着花朵的小篮子。这些技艺,传承给了一代又一代汉中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变其本心,这亦是一种汉韵。
你可曾品尝过汉中绿茶的清香?汉中绿茶历史渊源流长,始于商周,兴于秦汉,盛于唐宋,繁荣于明清,已有3000多年历史。据《华阳国志》记载,汉中绿茶在周武王时期已作为贡品,宋代更是通过“茶马互市”成为国库的重要财源之一。远离污染的自然地理优势和生长环境使汉中茶具有香高、味浓、耐泡、形美,这也让汉中仙毫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汉中你不论走在何处,都能发现卖茶叶的摊主,捧起一把清茶于鼻间轻嗅,扑面而来的便是让人甘之如饴的清香,若是泡上一杯清茶饮下去更是沁人心脾,口中唯留余香,细细品味更是品不尽的汉风与汉韵。别有韵味。在这里,品茶、采茶、制茶成为了汉中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敲响历史的方钟,听厚重的声音翻阅汉文化长长的卷轴,悠久灿烂的汉中文化不仅沉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更是汉中人民文化自信的精神家园。承汉文化之光,品汉文化之韵,今天的我们更要积极为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我将带着家乡汉文化的种子播散开来,使之长成参天大树,开出名为汉韵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