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自定内容
汉中时间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由汉中同城生活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创办,2015年8月28日上线试运营。本网立足汉中,放眼全国,旨在为社会各界提供高端资讯,倡导高端生活,引领时尚生活潮流,为汉中人提高生活品质及商务活动搭建一个最佳的电子平台。试运行期间各种缺点和漏洞在所难免,期待社会各界关注、支持,欢迎市上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朋友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告招商:汉中高端生活网首页和内文页面备有各种规格、各种不同效果的广告位,网站运营初期半年内一律按3折优惠,欢迎各广告客户考察、了解、优选,洽谈广告合作业务!详请请点击了解        征稿启事:汉中高端生活网面向市内外网络写手常年征稿,稿件类别,举凡市内各种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热点事件、重点案例、社会新闻、深度报道等)、山水游记、诗歌、散文随笔、心情文字、言论杂谈、小说(长篇连载)、名流传记、各种各样的精美图片、书画作品电子版等,皆所欢迎。来稿一经采用,将有薄酬,详情请点击了解       新刊上线:《同城生活》杂志总第013期于2015年7月2日出版,全市各县区发行正在进行中,同时该期杂志电子版自即日起在汉中高端生活网正式上线,供读者随时上网浏览。索要本期杂志的网友请电话垂询:0916-2858738  ,上线阅读的朋友请点击了解详情      本公司现有汉中市区106路公交车体广告位招商。传播亮点:106路公交车全部为刚购进崭新车辆,车身总长为8.5米。运营线路自石马路时代嘉都起,穿过人民路、天汉大道、中心广场十字等人流密集大道,途经铁路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石马立交等重要车辆集散地,特别是穿行于汉中中心广场十字(运达与石马批发市场之间)、汉中中心医院等人流密集公共场所,广告传播价值显著,为汉中广告客户投放车体广告首选。详情请点击了解
自定内容
图片详情
卢慧杰

古建专家卢慧杰的传奇书缘


撰稿/图片:刘诚



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喜欢买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由喜欢而至于潜心收藏,由收藏而至于以书为友、以书为伴、以书为屋,藏出境界,藏出让国内收藏界专家交口称赞的地步,仍令人感到吃惊!

他就是著名古建筑工程师、前汉中市人大主任郭加水笔下的中州汉子卢慧杰。

卢慧杰,男,1954年生于河南农村。系西安市古代建筑工程公司古建工程师、一级项目经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理工学院汉水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汉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收藏家协会书刊收藏委员会常务理事、汉中市古建民居协会会长。曾参与承建陕西历史博物馆(古建屋顶部分),获国家建设部最高奖——鲁班奖;在世界瞩目的中国三峡电站建设工程中,他的公司中标承担高难度三峡工程瞿塘峡摩崖石刻搬迁保护工程,其事迹多次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及全国各大报刊跟踪报道;在汉中境内,古汉台望江楼的重建和多次维修,略阳江神庙的重建,灵岩寺大规模维修,也都是出自他的手笔。这位从小失去父爱、全靠母亲含辛茹苦一手带大、吃过树皮草根、当过生产队长、古建工程队合同工和技术员、终于在古建筑领域打拼出一片天地的古建筑专家,早年经历的最令人痛心的事件之一是,在文革初期的破四旧运动中,经由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的姐姐定期邮寄耐心积累、曾经让他引以为傲的600多册藏书(包括成套的《中国少年》和各种小人书),被迫付之一炬——父亲在历史上曾经是少校军衔的国民党军医,运动中首当其冲,眼见到处都在破四旧、批斗人,藏着那么大一堆封资修无疑非常危险,少年卢慧杰只好胸口一捶,将那些凝聚着全部情感的书搬到院子里亲自点火烧掉了。

 


 

“火整整燃烧了一下午才把那么多书烧完。你能想到,我当时一边哭一边烧,哭得有多么伤心。这的确是最令人痛心的事,因为截止那以前,这些书一直是我少年时代快乐的源泉。那时,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几乎每一个月都能从附近的邮政局收到姐姐寄来的小人书,有时是《中国少年》,有时是连环画,这已经成了我的一个小小的‘特权’。每收到一次都要兴奋好几天,还要小心地盖上姐姐为我特别刻制的私人印章,表示‘它从此是我的了’。这样下来,到六年级毕业的时候我已经有600多册书了。小朋友们想看书都来找我,我想读别人的书也可以互相交换,我的阅读和交际范围因此迅速扩大,这使我在当年的小朋友们当中显得相当吃香。”

时至今日,回忆起这些早年的往事老卢仍然满怀深情,其中幸福与伤感都有。

小小的图书富家翁“破产”了。曾经引以为傲的大量藏书,因唯恐成为罪恶被迫付之一炬,一下子什么也没有了。少年卢慧杰再不是同学们心目中的藏书英雄,而是黑五类子弟,心里那种失落感真是刻骨铭心,挥之不去。一天在三叔家偶然看到一本《毛选》,急忙想办法据为己有;到西安探望姐姐,偶然看到一本中学语文读本,上面有《过秦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古典诗文,也要想办法搞到手,反复阅读。无论什么书,也无论能不能读懂,到手就读。偶然得到一本《实用内科学》,两三个月居然翻得滚瓜烂熟,甚至一度燃起勃勃雄心,要当一名医生悬壶济世,而这看起来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父亲本来就一名医术高明、少校军衔的国军军医。后来一度又想当厨师,因为正好看到一本《食品工艺学》,里面专教怎么做菜,况且二舅本来就是大厨,不愁没有师傅。据老卢讲,这本书三元定价,可身上只有二元钱,买不起就站在书店读,结果被人家赶了出来。在那个困难的时期,老卢去书店与其说是买书,还不如说是为了饱饱眼福。有时看上了一本书,觉得太贵买不起,就一连几天在那里徘徊,有时甚至被认为是要偷书,难免闹出误会。1981年,这位在古建筑领域几经锤炼的青年工程师第一次来到汉中,在新华书店看到一册书,定价三元六角五分,身上只有三元五角,再就是几斤粮票,就提出是否可以用粮票来顶账?因为当时一斤粮票能值二角五分。店员说这怎么行,后来见他实在想买,少一角五也卖给他——这本书此后一直跟随他转战古建筑工地,如今每当看到这本书,就像看到了一位不离不弃的老朋友。

或许正是极度的精神困乏和大批藏书被焚毁之后的失落和疼痛,更刺激了卢慧杰心里对书籍的渴望,这位未来的书籍收藏名家就这样重起炉灶,不声不响地开始了他的第二轮书籍收藏活动,而这一轮书籍收藏活动居然横跨将近四十年漫长岁月,一直持续到了当下。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也没有具体的收藏目标,哪里黑了哪里歇;仅只是出于爱和占有的欲望,老卢的古建筑事业做到哪里,书就收藏到哪里。书开始是一本一本地到手,后来是一摞一摞地到手,老卢的藏书越来越多,慢慢地堆满了客厅,堆满了卧室,堆满了办公的场所,最后百川归海,都汇入了他的“书库”。

2013年初夏一个星期日的傍晚,我应邀造访了卢慧杰装满了宝贝的“书库”。

老卢的“书库”其实就是他的家。这座位于古城汉中大河坎金地阳光小区附近一栋大约500多平方米的独立四层楼房,其中每一层楼的每一间房的每一个立面,从地面到天花板,都被一律木质的大书柜占据,一架挨着一架,排满了这座大房子的所有墙面,成千上万或新或旧的书籍,按照主人给它的分类,整整齐齐地摆满了所有的书柜。老卢的藏书包罗万象,从自然科学到社会人文,从政治到文学,从神话到人物传记,从地方文化到大部头的《四库备要》,到《资治通鉴》,到各国通史,到外国文学,不仅多而且全,甚至一些小国文学书籍都辟有专柜。更令人惊讶的是,老卢还细心设置了地方作家专柜,陈列着很多本土作家的作品,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居然很容易就找到了笔者近年出版的几部文学专著。主人不无得意地给我们几个指指点点:这里是政治类,那里是党史类,另一架是日本文学,旁边是法国文学、德国文学,而对面的一架是哲学,或人物传记;其中的某一架则是生活情趣类,如此等等,真是林林总总,如数家珍。老卢说,这座四层楼的房子里共有90架藏书,西安还有9架,还有一些书存放在河南老家,总藏书量大约130架六七万册以上。还有大量的书籍因为没有地方上架,随意堆放在墙角,书桌下,床上,沙发的扶手上,茶几上,有的因为没有地方陈列,只好打包码放在一些建筑的空档,几层楼梯的角落都塞得严严实实。在这里主角是书,人只是客居者、入侵者,每一个走进这里都得接受书籍的审视和打量,从而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就像一滴水融进茫茫海洋。它们散发着一种特有的古旧的气息,给人一种人类文明的重压,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有些书柜的门是打开的,有些书柜干脆不设门,任它敞开,显然是为了防潮。这么多的藏书,老卢当决不能轻言搬家的,不说家具电器,单是搬动这些书就是一件令人望而生畏的浩大工程,想一想都让人发愁。如果交给专业的搬家公司呢,一来极可能散失,二来很可能磨坏了边角,因为每一本书都有一个脆弱的身躯。在平时呢可以想见,为了摆弄这些书,老卢会花费多么大的心思——据老卢自己讲,有时为了让翻乱了的书统统归位,这位略显发福的中年人会在书架前一忙就是几个小时,更多的时候则是在这些书架之间走来走去,这里看看哪里看看,这里摸摸那里摸摸。为每一层楼配备的一只轻合金扶梯,经常被他不停地到处移动。有时为了防止虫蛀和受潮,仅仅是打开书柜的玻璃门仍然不够,还要将书架上一些特别宝贵的珍本,小心地搬到通风的位置进行晾晒,末了再小心地一一归位,就像一位执迷于养花的老者,一有空就活动在心爱的花盆之间。有客人的时候主人高兴,往往会不厌其烦地带着大家,将这里每一层放置的藏书参观一遍,顺带着回答一些客人有关藏书的提问,这已经成为这里聚会的固定节目。如此四层楼参观下来,我不禁暗想:老卢啊老卢,幸而你是古建筑专家,你亲自设计建造的家当然格外抗震,若是一般砖混结构的房屋要承受如此海量藏书的重量,真是难以想象!

书可以是一个人的收藏,也可以是一个人生存的见证。在数十年的漫长岁月里,这些书就这样陪伴着主人,看着主人在这里走动,焦虑,思考,回想,早出晚归,走过事业的漫漫征途。这里海量的藏书,每一本后面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故事,牵连着一位爱书人丰富的情绪和记忆。据了解,老卢的藏书大体有五个渠道的来历。一是从书店购买。多年来,无论到了什么地方,都要去逛逛书店,一进去就出不来,出来就抱出一摞书。有时到外地开会,带的钱花光了,居然想办法欠着,回到家再把款给人家汇去。老卢这大半生去的地方并不多,国外只去过日本,在那里呆了五十多天,回国时带回一批日本古建筑书籍,在上海由于超重不让登机,只好邮寄。国内去的地方也不算多,只是每到一处往往一住几年,逛书店更是必修功课,而且总是要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甚至写些笔记,决不走马观花。二是在旧书摊淘,这是主流来源。多年来每到一地,无论多么忙,旧书摊都是必去的所在,时间一长,许多旧书摊的老板都成了熟人。如果到西安去呢就尽量安排在双休日,以便能有充足时间逛逛朱雀路古玩市场,那里一条街全是旧书,价格也很便宜,每次去都会有意外的收获。什么书买?什么书不买?则全看当时的认知和兴趣,但也有一个方向,那就是讲配套,尽量往全里买。有时发现有书可以送朋友,也是一个购买的理由。有些书虽不是太重要,但看着养眼,价格也便宜,也可以出手。以往买书自己带,所以只能量力而行,西安有了朋友,便先放在朋友那里,再请朋友办理托运,80斤重一包书,托运费才十元上下,想想又方便又划算,于是不再忧心搬不动,从此凡有看上的图书,只管放手购买。三是在废品收购站淘,这也是一个重要渠道。老卢说,别以为废品收购站就没有好书,事实上有很多好书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都被人送到了废品站,而那里的书往往是论斤卖。在废品站,他曾经按每斤四角的价格,只花一百多元购全了世界各国历史,每本书仅投8分。还是在废品站,还是按四角一斤的价格,他购得一套珍贵的《汉中府志影印本》,花不到十元钱。还有一次,从废品站购得1985-1990年《读书》杂志,仅花费17元,最奇的是其中还夹着两张面额各50元的有奖债券,试着到银行兑现,居然成功兑回了本金,觉得这是上天对购书的奖赏,立马钻进书店全部购买了新书。无独有偶,1995年花五角钱在旧书摊买回一本《南越古国考》,里面又夹着100元面值人民币一张,老卢认为这是上天对藏书的奖赏,决不能挪作他用,于是又全部购买了新书。有一次看中一套书,价格高达5000元,但觉得有价值,狠狠心购买下来,这是老卢藏书经历中最贵的一笔交易。书有时也像是在等候着某个人:1973年在山东掖县发现了《永乐大典》门字部,专家认定是真迹,出影印版300部,每部定价90元,银川书店进回二部,十几年无人问津,谁知正好被银川书店闲走的老卢看到,几经商量,最终好书卖与有缘人,两部书以四折价格让老卢购得。四是邮购。据老卢介绍,以前当工人买不起,为买书经常在书店徘徊,尽量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常常错过好书。自从1983年被一家古建筑公司以每月千元高薪聘用,生活日渐宽裕起来,买书也大胆了,敢跟出版社索要书目了,那以后翻开厚厚的书目,有看中的就花钱邮购,毫不犹豫。五是朋友赠书,先后有几位朋友直打电话给老卢,声言有书相赠,不收分文,他们认为书放在这里最值,像这样从朋友那里得到的赠书大概有几三轮车。1998年参与汉中读书藏书大赛,老卢以绝对优势赢得第一,奖金1000元捐给了农二哥诗社。

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以书为师。老卢就像一只钟摆,年复一年,忠实地摆动在他的海量藏书与古建筑事业之间。书当然是用来读的,可是任一个人有多少寿命,也读不完这里这么多的藏书。不过老卢有自己的见解,他说这些书主要是用来查的,读只是常规用法中的一种。他平时也很忙,再爱读书也不可能读完这么多。只是每淘回一本,都要随手翻一翻,知道大体内容,以备日后用时迅速找到。但对一些感兴趣的书,那是一定要通读,不但要通读,还要细读、反复读。虽说不是金银,不能直接兑换成财富,但老卢坦承,海量藏书给他带来的实在很多。首先是阅读的方便,想读书不用到处跑了。一本书就是一位名师,有这么多书在什么都能查到,差不多可以万事不求人了。老卢以高中文化,可以操作古建筑的专业活计,多半与海量藏书有关。由于常年藏书读书,老卢还成了作家,很早就加入了陕西省作家协会,出版了厚厚的古建筑随笔集,其文笔之清丽畅达,几不亚于一般本土作家。由于这么多的藏书,老卢交上了许多文化名流和层级较高的地方官员,出席一些高级的社交场面老卢自认不怯。闲暇时光朋友来了,所聊话题自然也多与书有关,饮茶品书,那也是一种难得的乐趣,很雅,很受用。还是因为海量的藏书,这里成为朋友圈里的图书集散中心,不时有人从这里借书一用。汉报原副总编刘隆有、文博专家郭荣章等都曾对这里的藏书感到惊讶,为了找到某一本至关重要的书,他们不得不几度往返西安,在这里居然可以轻易找到。老卢这里也来过一些高人,说起来还真吓人一跳:中国收藏协会书报委员会主任李润波看过这些藏书后直言:“就我在全国各地所交朋友中,个人藏书比你多的还没有看到。”有时市上领导为了找一本书,急忙找不到下落,打电话给汉台区图书馆,给陕理工图书馆,回答都是没有,最后也把电话打到这里,结果居然差强人意。

尽管如此,老卢对自己的藏书活动相当低调。他说电子时代,无纸化办公大势所趋,这对平面出版物冲击很大,预测将来这些藏书可能完全脱离阅读的实用性,成为一种纯粹的个人收藏品类。谈到这么多藏书的未来,老卢并不知道它们的走向,至于价值也不是很好说,只是在网上查了一下,当年花5000元购得的一套《四库备要》,如今在网上拍卖价48000元,就是说已经增值了,至于三五百年之后谁也说不准。老卢不无忧虑地说:“几个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也没有这个爱好。我的想法是,只要我在世上混一天,就把这些书守一天。我要看着它们,看着心里舒服,很陶醉。因为我没有其他爱好,对人生没有过高的要求,只要吃饱肚子就行。因为我经历过苦难,最困难时吃过树皮草根,至于身后这些书会不会散失,就不是我能考虑的了。”

这便是陕南收藏名家卢慧杰,他因为卓越的读书藏书活动,让平凡的人生增厚和生辉,从此有了高度。


热门点击榜
 
 
自定内容
数据统计: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 汉中同城生活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5006668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脚注信息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 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