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导航
- 资讯
- 头条
- 校园快讯
- 网站公告
- 专题
- 观察
- 视频
- 国际
- 汽车
- 楼盘
- 文化
- 财经
- 诗歌
- 小说
- 人物
- 网络
- 纪实
- 社会
- 旅游
- 娱乐
- 时尚
- 两性
- 美容
- 散文
- “综合创建杯”第七届作文大奖赛(请按组别投稿)
- 灵异
- 科技
- 秘闻
- 杂谈
- 历史
- 读书
- 养生
- 探险
- 乡镇
- 趣闻
- 时装
- 观点
- 军事
- 爆笑
- 时政
- 猎奇
- 家庭
- 访谈
- 收藏
- 交友
- 揭秘
- 育儿
- 演讲
- 民俗
- 艺术
- 职场
- 讲座(作文方向)
- 优秀千字文
- 特约作文专栏
- 同题作文
- 莲花圣手:搞笑零分作文
- 优秀原创作文推荐专区
- 我的青春我的梦-校园演讲录
- 本月推荐:莲花圣手之星
- 原创作文自由投稿专区
- 讲座(口才方向)
- 情书自由投稿专区
- 汉中特产
- 随笔
- 教育
- 生活
- 体育
- 天汉女子诗社专栏
- 文库
- 广告客户链接页面
- 现代应用文自由投稿专区
- 莲花圣手周末作文训练营
- 陕西理工大学知行文学社原创作品专栏
- 莲花圣手作文大奖赛入围稿件(小学组)
- 莲花圣手作文大奖赛入围稿件(初中组)
- 莲花圣手作文大奖赛入围稿件(高中组)
- 镇巴中学特约作文专栏

姜国元
汉茶产业早期功勋人物姜国元
曾经奋斗,曾经辉煌
姜国元:一代茶人的传奇经历和荣辱沉浮
撰稿:张生 图片/老树提供
一位勉县土生土长的茶业拓荒者,自1961年在本村发现一棵古茶树开始界入博大精深的茶叶研究、种植、开发、研制和营销事业,把自己的一生与茶产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直到研制成功定军茗眉、武侯春等驰名全国的高端名茶,再到创立定军山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全县茶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后来的7万余亩,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制茶英雄。然而在正需要放手大干一场,将他亲手开创的制茶事业推向高峰的时候却激流勇退,从公众视野中闪电般消逝。
姜国元,一位茶产业的先行者和拓荒者,倾注毕生的精力于茶产业,带动勉县茶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如今勉县茶产业强势崛起,在汉茶产业格局中已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位置。
听姜国元的故事,品人生潮涨潮落,带来的不只是惋惜,还有怀念与敬重。
刻骨的饥饿感:一代茶人在社会的夹缝里慢慢长大
姜国元出生在勉县阜川区小河庙乡一个大地主家庭,父亲曾是国民党地方官员,广置田产,全盛时期,方圆四邻八乡的农民都曾是姜家的佃农。由于办民团保卫地方,父亲一度成为团总,建国后清算那一段历史,多起人命案件被算到父亲头上,1950年被镇压,年幼的姜国元被一位租种他家田地的佃农收养下来,总算勉强有了一个新家。这一重大的事件影响深远:从此这位幼小的农家子弟,不只是失去了家庭的呵护,而且出身不好的历史包袱注定要伴随漫长的一生。
谈到早年那一段坎坷的生活,姜国元突出的感受是饥饿,刻骨的饥饿感贯穿了童年和少年。
姜国元识得一些字,应当说是一个奇迹:十几岁了才进入村里小学,一入学就是四年级,好在半年之后,总算跟上了学业。六年级毕业后,家里的意思是让他回家务农,可他想去读初中,当时勉县归黎坪区管辖,整个区域只有黎坪区下属的元坝镇(现属南郑县辖地)有一座初中。家里不让去,姜国元坚持去,家里便威胁不转粮油关系。姜国元是个外表温厚而内心坚定的人,执意去几十里地的元坝镇报名上了初中。姜国元上的这一级是这所初中第一届,学校十分简陋,只不过是一些简易的棚子,一边上课一边建校。每天下课后,姜国元都要为学校背砖瓦,拣干柴,到野猪出没的老林里挖菜根,为此经常饿昏在学校。一次上早操时饿昏在路上,幸而被老师救活,这样勉强挨到初二,老师见他实在无力支持学业,只好劝他回家。姜国元无奈,只得深一脚浅一脚踏上了返家的路程。几十里的路程,途中还要翻一座大山,在经过漆树坝时眼前一黑,又昏倒在路上。大约天不绝人,一位在这一带做了倒插门女婿的乡党正巧从这里路过,发现是他大吃一惊,急忙背回自己家里,给他喂米汤,将他再次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次日又背他到漆树坝看医生抓药,在乡党一家的潜心照料下,姜国元重又及恢复了体力。好心的乡党见他求学心切,表示可以供他完成学业,并当即送给他十升玉米珍子,于是姜国元重返学堂。可是这些粮食远远不够支持学业,吃完了又陷入了饥饿。由于不愿为乡党增添更多的负担,姜国元只好完全斩断了上学读书的念头,从初中二年级肆业回到了家里,从此失学——那一年,姜国元不到十三岁。
回到家里,小小年纪的姜国元发愤干活,正好当时政策允许挖八边地,山里到处都是地方,只要勤奋就可以开荒,姜国元日夜劳作,挖出七八十亩地,第二年包谷获得丰收。在姜国元的努力下,家里重修了五间瓦房。1958年吃食堂,姜国元因识字被公推为村会计,那个困难的年代里人人都吃不饱肚子,这个村却因姜国元的苦心经营,大家的伙食得到了保证,因此第二年原来的队长病死之后,姜国元在大家的一致推举下当上了队长(兼村会计)。其他地方都吃不饱,这个村却还有余粮,一时引得各地纷纷前来参观取经,姜国元从此成了名人。也是机缘使然——就在吃食堂的同时,村里一株老茶树引起了姜国元的注意。这株老茶树根深叶茂,据主人讲,原为先祖从四川引进,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村里人不时从上面摘一些枝叶回家煮水喝。对于一般人来说,不过是一株可以煮水解渴的奇怪的树而已,但对身为队长、千方百计为大家谋划生活的姜国元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于是把这个情况说给当时的公社书记,谁知公社书记是个茶迷,闻知这里有一种奇怪的老树,心里知道这可能是茶树,立马让姜国元带他亲自察看,察看了还不够,还从当时的行政公署和县上请来了农科员,经过科学勘察,作出了让大家惊心的结论:这是一棵老茶树,而且小河庙这一带,土壤的酸碱度、地质情况最适合茶树生长。于是决定在小河庙这一带开辟茶园。这个事交给谁办?老茶树是姜国元发现的,他又是队长,自然交给老姜来办。
一位茶业功臣的人生就从这里开始!第二年,姜国元带领村民上茅草坡开荒,从外地买来茶树种子,建起了小河庙第一座茶园。一棵老茶树的发现,成为一代茶人一生事业的开端。
驰名全县的茶场场长、名茶研制者和茶产业领军人物
茶园是办起来了,只是谁也不知道这茶园会拥有怎样的前景。但茶园带来的变化却实实在在被人们感受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大家只能在生产队里挣工分的时候,姜国元的茶场工作稳定,福利令人羡慕,俨然成为当地乡间青年向往的一座就业天堂。很多人都想到老姜的茶场干活,一些生活无着的流浪汉更是把茶场当成了家,老姜硬是将一座茶场改造成了人们信赖、愿意在这里安身立命的家。在这里他们享受到的是全方位的关照呵护:稳定的工作,无微不至的关怀,遇事情可以商量的领导。老姜甚至牵线搭桥,帮助他们成家。最让人感叹的是——由于老姜的全力帮助,一位流浪汉居然把媳妇娶到茶场,就在那里拜天地结为连理,一时传为佳话。
老姜种茶的事很快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姜国元随即被推选为小河庙乡及阜川区茶叶协会会长。肩上有了责任,老姜觉得不干出点成绩,对不住各方面的期待,于是1986年自筹资金研制定军茗眉、武侯春、武侯毛尖并一举取得成功。武侯牌定军茗眉系列名优茶,采摘于定军山域海拔800-1200米的茶树鲜芽精制加工而成,具有纯绿色、无污染、全天然、富锌硒的特色。经过五年的探讨和工艺修整,定军茗眉于1990年8月通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名茶技术鉴定。该茶以“外形匀齐显毫,细秀如眉,色泽嫩绿,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芽叶完整”的独特品质特征,很快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并迅速占领市场,年产量约15万公斤。武侯春研制于1991年,1973年通过专家技术鉴定。该茶是继定军茗眉之后的又一名茶产品,以“清秀显毫,形似兰花;汤色碧绿,清澈明亮;滋味鲜醇,嫩香持久;叶底嫩绿,明亮成朵”的独特品质,受到众多茶叶界专业人士和广大消费者的好评。1991年定军茗眉、武侯春通过中国茶科所鉴定。1992年定军茗眉获西部地区“陆羽杯”奖和中国农业部首届食品博览会银质奖。1995年定军茗眉被中国国务院办公厅选定为“国宴用茶”。1996年获陕西省政府第一届名茶评比金奖。1997年定军茗眉分别获得国际茶会金奖、中国西部技术交易会金奖、中国杨凌农博会“后稷金像奖”。1998年定军茗眉、定军春在陕西茶叶评比会上再获金奖。名茶的研制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勉县人种茶、制茶的积极性,经济效益随之大幅提升,老姜一时声名雀起,成为全县广为人知的制茶英雄。
为了带动更多的人进入茶产业,姜国元将目光投向了距离小河庙不远的漆树坝镇。漆树坝位于勉县南部,地处北纬32 57’ 海拔800-1200米之间,土质肥厚,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200毫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终年云雾缭绕,是天然的茶树适生区。经过周密考察,姜国元于1992年将他苦心经营30多年的小河庙茶场留给地方,毅然注册成立了陕西定军山绿茶有限公司,投资2500万元另起炉灶在漆树坝购买荒山5000亩,新开辟茶园2100亩,建立了现代化加工厂房,引进了现代化的制茶机械设备,开辟盘山道路5公里,架设高压线路3公里,修建厂房50余间。天时地利人和都有;经过短短的几年发展,这家集茶叶种植、加工、研究和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已成为当时汉中地区最大、质量最高、设备最先进、清洁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化茶叶企业。所生产的定军茗眉等名茶,于97、98、99年在杨凌农博会上连续三年获得后稷金像奖,在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被推荐为名牌产品,1998年在陕西欧国家茶叶评比会上获金奖,2001年获陕西省首届茶博会金奖,2002年获西部交易会名茶评比金奖第一名。200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汉中视察期间,定军茗眉被确定为专用茶饮品。2007年定军茗眉又获汉中市博览会金奖,2007年,公司茶叶生产达165吨,销售2557万元,并在勉县县城、汉中、西安、兰州、山东济宁、延安、徐州等地建立了销售网点,企业规模、生产管理、产品质量、生产环境等在市县达领先地位。
然而市场无情,由于急于扩张负债太大,一些困扰公司经营的因素也在潜滋暗长。2008年,一代茶人姜国元将公司打包整体转让,消息传来汉茶业界一片谔然,无不为之扼腕叹息。
激流勇退,然而激情犹在,英雄并不迟暮
为什么将公司打包转让,在大发展的高峰为什么激流勇退?原因可以找到很多,其中一条是身体——四十几年为茶叶生产奔波劳碌,老姜的身体有些难以支撑,加之茶产业发展初期投入巨大,不愿意整天陷进债务之中,老姜选择退出,将债权债务打包转让,现在看来也在情理之中。这是个人的选择。许多人表示惋惜,也有人表示不解,但人们认可老姜的为人和他对勉县、甚至全市茶业的一种拓荒和引领作用,仍然在心里为这位有功之臣,保留着一个应有的位置。
什么都在变,不变的是对茶叶的痴情。由同学热切介绍,我在位于勉县火花小区一栋挂有“勉县茶业合作社”标牌的套房内见到了姜国元。这是一位忠厚、厚道的长者,略显发福的脸上,镌刻着半个多世纪的风霜。提到早年因饥饿险些丢掉性命的往事,忍不住感慨万千;而谈及开荒种茶、研制名茶、开办公司的那些峥嵘岁月,兴奋之情仍溢于言表。我的感觉是,在激流勇退之后,一代茶人献身茶业的激情依旧,英雄并不迟暮。如今的勉县,茶园四面开花,茶叶公司如雨后春笋。由于姜国元多年的引领和带动,勉县茶产业已经进入全盛。老姜先后为全县培养技术骨干150人,解决就业900多人,帮助2000多农户脱贫致富,为60多位青年牵线搭桥成立了家庭,资助8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姜国元的公司还乐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家乡修路、架桥、修建校舍,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由于在茶业界的卓越建树,姜国元在2000年被评为陕西百杰人物,2001年被评为新世纪陕西林业十大杰出人物、三秦名人,2005年被评为西部名人、全国爱国报国模范个人,被授予2005年度感动陕西十大杰出人物,2006年被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评为全国诚信经营企业家,2007年被授予中国新农村建设十大杰出企业家称号。
汉中茶产业不会忘记他,汉中名茶研制史不会忘记他,汉中茶人不会忘记他。汉中茶史应当镌刻着一位名叫姜国元的茶业拓荒者的名字,因为他最早进入这个领域,并投入了一生。
2013年5月2-20日 于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