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自定内容
汉中时间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由汉中同城生活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创办,2015年8月28日上线试运营。本网立足汉中,放眼全国,旨在为社会各界提供高端资讯,倡导高端生活,引领时尚生活潮流,为汉中人提高生活品质及商务活动搭建一个最佳的电子平台。试运行期间各种缺点和漏洞在所难免,期待社会各界关注、支持,欢迎市上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朋友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告招商:汉中高端生活网首页和内文页面备有各种规格、各种不同效果的广告位,网站运营初期半年内一律按3折优惠,欢迎各广告客户考察、了解、优选,洽谈广告合作业务!详请请点击了解        征稿启事:汉中高端生活网面向市内外网络写手常年征稿,稿件类别,举凡市内各种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热点事件、重点案例、社会新闻、深度报道等)、山水游记、诗歌、散文随笔、心情文字、言论杂谈、小说(长篇连载)、名流传记、各种各样的精美图片、书画作品电子版等,皆所欢迎。来稿一经采用,将有薄酬,详情请点击了解       新刊上线:《同城生活》杂志总第013期于2015年7月2日出版,全市各县区发行正在进行中,同时该期杂志电子版自即日起在汉中高端生活网正式上线,供读者随时上网浏览。索要本期杂志的网友请电话垂询:0916-2858738  ,上线阅读的朋友请点击了解详情      本公司现有汉中市区106路公交车体广告位招商。传播亮点:106路公交车全部为刚购进崭新车辆,车身总长为8.5米。运营线路自石马路时代嘉都起,穿过人民路、天汉大道、中心广场十字等人流密集大道,途经铁路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石马立交等重要车辆集散地,特别是穿行于汉中中心广场十字(运达与石马批发市场之间)、汉中中心医院等人流密集公共场所,广告传播价值显著,为汉中广告客户投放车体广告首选。详情请点击了解
自定内容
图片详情
叶 平
人物档案:叶平,60年代出生于陕西洋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三极神性写作主力作家,汉中市诗歌研究会副主席,大文化季刊《文化汉中》副主编。先后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小说界》、《萌芽》、《青年文学》、《散文》、《散文诗》、《延河》、《山东文学》、《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文学报》等数百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获《人民文学》全国征文奖、陕西省首届报告文学最佳作品奖等省级以上文学奖30余次,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出版《朴素的距离》、《沿着河流行走》、《纯情的手势》、《守望天平》、《引酉魂》等文学作品9部,改编(合作)34集电视剧《那个年代》2010年深圳电视台播出。现供职洋县文化馆,任《洋州文艺》执行主编。

编者按:如果在汉中作家群里找一位写得又好又快的高手,大约非叶平莫属。只是在这里我们并不想过分地强调多产——强调多产往往造成误导,让人误以为写得越多越好、越能够被人尊重。作家不是劳动模范,没有才华的多产有什么意思呢?那其实只是愚蠢的象征,很不低碳环保。作家如果还算有趣、懂得一点自爱的话,则一定要强化质量意识,宁可少些也要好些。优秀的作家一定要有品牌意识——作家写作不是经商,但作家反复以一个名字发表文学作品的行为,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文学的品牌,万不可存丝毫的侥幸心理,以为可以用垃圾堆积起来的数量去忽悠外行,你如果胆敢让读者上当的话,他顶多只上一次当,以后再碰到你的东西很可能打死也不读了。叶平是写得较多的,但之所以得到我们的推荐,更主要的原因是写得好,通过散文的经营,叶平塑造了一种风格,建立了一种有效的表达系统,打造了散文作品所能抵达的纯银的质地,这是叶平作为一位作家得以成立、并且赢得尊重的一个根本原因。正如叶平名叫《朴素的距离》的散文集所示,他的文字是朴素的,写的那些人和事都是相素的,与时尚、潮流、先锋相去甚远,可谓繁华落尽,回归平淡,但也唯因其朴素无华,个中的情感便愈是真切。叶平出身于一个基层干部家庭,又有过从军和南漂深圳的宝贵经历,但自小生活在农村,参加工作后又多数时间生活在洋县,对洋县这一片土地可谓赤子情深,念兹在兹。读叶平散文中这些朴素的文字,就如同听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围炉夜话,讲述他经验中那些有意味的事物,真思考、真性情跃然纸上,我们能感受到作者,不玩花活、不游移、心不在焉,而是有一说一,神情专注。多年来,叶平偏居于一隅,克服文学上根深蒂固的地理歧视和传播上的重重困难,老老实实生活,老老实实写作,思考生、思考死、思考苦难、思考这一片大地上博大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平凡人艰苦卓绝的生活与奋斗,每每在作家内心激起情感的波澜,引发深入的思考,而这些思考又能够与人类经验接轨,于是有限的生存经验在这里获得了普遍性。这里选发张先生评叶平文章一篇以飨读者。


由山溪而山泉:叶平写作的多种可能性
撰稿/张嘉豪

首先要说,叶平是一个处身底层的平民作家,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其心志和境界的超凡脱俗,事实上他已经做到。
叶平是一个多面手,最初以小说入门,上过《小说界》那样的名刊。出版了四部报告文学,代表作《世纪之梦——陕西省洋县“引酉工程”史话》,获“陕西省首届报告文学评选”最佳作品奖。文学评论也很显眼,《文艺报》《文学报》发过多篇凌角分明的批评文章。初涉影视创作即有斩获,根据原著《淘金》改编(合作)的34集电视连续剧《那个年代》,在广东、深圳台播出;四集电视纪录片《引酉魂》获各类奖项上十次。然而,给他带来广泛影响和自信的当数散文创作,“散文家”的称谓对他也是实至名归。不仅仅因为发表的几百万字作品,获得的几十个奖牌,更在于作品的深度、广度和属于自己的视镜与文风,以及持续健旺的创造力。
如果要系统地展开对叶平散文的评论,需要更长的篇幅,这里只重点聚焦在此发表的几篇作品。不知是揍巧,还是叶平自选的初衷,我发现这组散文,与他的创作历程和现状,自有一种吻合和印证。
叶平对山溪有着深厚的自恋情结,想来大抵有两个原因:自小生长在秦岭南坡的山野里,山溪像母乳一样是滋润他生命和文学的源泉;山溪奔窜在林莽深处,品质洁净、天性自由,不卑不亢地向荒泽大野流去,这正是叶平一直向往的人生气象。于是,一个巧合出现了,叶平的人生历程和文学苦旅仿佛与山溪有一种天缘:在秦岭腹地的山围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在大自然的课堂里,接受了文学最初也是终生受益的启蒙。高考落榜,与心仪已久的大学中文系失之交臂;以山溪的坚执和信念走向军营,凭山灵水秀的写作,从汽车兵、连文书、团新闻报道员,到武汉军区《战斗文艺》编辑,距离神牵梦萦的解放军艺术学院仅一步之遥。退伍后又回到出发的起点,文学成了重新出航的一叶孤舟。他似乎命定与“磁场中心”无缘,只能远远地望着,然后悲壮而知趣地迂回,从遮蔽在荒草间的小路,默默地向心中的梦境跋涉。几十年百折不回的前行,终于出现在俗世的视线之内,却还是山溪般在最低的位置流动着。然而,让许多人惊诧的景象终于出现—-这是多么清澈、宁静的一条山溪!不管山外发生了什么,它依然遵照内心的节奏流动着,即使融入河流,也不失清明、晶莹的本色。如今,这样的山溪还有多少?如此的比喻应该是恰当的,不妨去山溪的“源头”看看那里的植被——
高考落榜后,我满心悲情,不想见人,只想用文字与心灵交流,作家梦就是从这时开始的。白日里,我伴着母亲,在四山合围、溪流欢歌、蝶飞鸟鸣的田地里挥汗耕作。夜间孤灯独明,在方格纸上含泪耕耘。一封封稿件从山村飞向远方,大都泥牛入海。母亲每天早晨去山垭口拾柴割草,盼望邮递员送来山外的喜讯。更多时候,她缓慢地走下斜坡,脸色如灰暗的天空,冷清、平静像屋后的泉水。终于收到了大大的印刷品邮件或汇款单,母亲喜悦的身影特别轻盈,朝阳中仿佛一帖剪影。然后如一缕清风,一路小跑下了屋后的斜坡,看我打开信封时,阴郁的脸上尽是惊喜,心里不知有多甜蜜。(《母子一场》)
这种情景是那个年代过来的农村作者都熟悉的,由叶平写出来,不仅清新、温暖,而且过目难忘。母子间的血肉深情,励志青年的顽强拚搏,卑微善良者对美好明天的期待,在线条流畅、意境温润、气象柔韧的构画中蔚然成“湖”。
“过河”与“卖猪”的细节,许多农村人并不陌生,但依然忍不住会掩卷落泪。即使是一无所知的城市人,读这样心酸又本色的文字,难道没有想哭的感觉吗?人性和人心都是相通的,任何方式的母爱,只要足够平凡又伟大,都会让人怜悯和敬仰。
如果我还可以对母亲说一句话,就是:母亲啊!我只顾往前赶路,忘了你一直还在目送我,当我想起转身望你的时候,已经走的太远,再也看不到你了。来生来世,求你还让我做你的儿子好吧!
结尾一句,已经让天下孝子们羞愧难当又感概涕零。我们每个人总是忙着赶路,忘记了身后远远目送的那双眼睛,待想起母亲,又怎能赶的回去?这体验谁都有过,痛心自责并尽快补救的又有几人?
写母爱的文字江河滔滔,在名刊大报占尽风光、获取各类大奖或称之“名作”的也已经车拉船载,然而,我还是相信,与这篇毫无来头的短小作品相比,汗颜和愧疚者并不在少数,包括所谓的名家。
这篇给母亲的作品,原文近三万字,写尽了一个孝子对“世界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的赤子之爱,让我非常羡慕和嫉妒——叶平兄怎么有那么好的笔力和耐心,五六年时间,这个作品像他心中的一轮月亮,一直在不断丰满和打磨,永远都不满意,至今没有正式发表,《母子一场》只是其中一个章节。叶平说还要写下去,最好是出一本小书,作为对母亲的忏悔,也作为留给孩子的一份礼物。
叶平的善良、悲悯情怀由此可见一斑。他说这是散文作者必须具备的品质,只要看看他作品中对底层人群和弱小者无处不在的爱愿,就会肃然起敬。
大约在十多年前,叶平为生活所困去独创深圳,他甚至痛下决心把文学梦雪葬起来,“置于死地而后生”,不留任何缠绵。然而,上帝却有意挽留他,把曾经赐予的那支笔又塞进他手中,并赋予那笔以更辽阔的空间和绚丽的色彩。在海天出版社下属的文化传媒公司,他以散文式的报告文学写作为自己打下一片天地。经历一百多位成功人士的采访和写作之后,一次人生和创作的整体升华如期而至,叶平用“脱胎换骨”概括了在深圳难忘的锤炼。不只是出版了四五部书,重要的是用行动见证了山溪投入大海怀抱的全过程。相遇了一批大眼界、大手笔、大情怀的朋友和知音,成功完成了一次视角和胸襟的“切换手术”,他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寒碜的自己,或者说那条清纯纤细的山溪,已经与大海相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生命本身而言,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安顿好肉体和心灵,生活在都市或僻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曾经经历过,真正认领过繁华,才能更好地享受宁静。”从深圳回再到陕南,叶平的人生和创作都进入了成熟期,从他的大量散文作品中,能清晰地感觉到——仿佛一枚坚硬又柔韧的钻头,从容不迫地向历史、向山水、向心灵深处钻探,俗物俗利正被“高大上”渐次覆盖,“独立苍茫”的大气象日渐清晰。我们从《为心“摆渡”》中可以约略看到这种蜕变之后的踪迹——
自古以来,肉身之脆弱和灵魂之永恒的灵与肉的搏杀始终没有停止过,这是一场“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肉搏。佛教东来之后,分水导流,引领有缘人为心筑巢,朝圣路上,不乏帝王将相,历代高僧法师中多有鸿学巨儒。他们以不无悲壮的情怀,挑战着人类刚毅力、坚忍力的极限,证明着佛教信念和佛性生命内能可以转化成何等高远、何等超脱的境界。没有非凡的定力和心力,绝对不可能有此壮举。……一切皆流,唯心永恒。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是‘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我们看到的大自然外宇宙和看不见的心灵内宇宙,都是无边的存在。拥有心灵天空的人不多,拥有心灵宇宙的人极少……
一个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作家,不会沉迷于古纸堆和风花雪月,而会更多地关注时代的苦难与病痛。“写历史、写心灵、写个人体验固然必要,关注当下生境,体味人间冷暖却更为重要。不管写什么,“真”永远是散文之魂,包括心灵、情感、语境的真。即使是特别抒情、诗性的散文也是如此。”近年来,叶平写了一批体量大、视角新、有思想的历史文化散文,散见于《北方文学》《鹿鸣》《延安文学》等刊物,大都作为重头作品出现。同时,也写了不少民生作品,《留守儿童》就是这样的一朵碎花。
……许多心事和体力丢在上学路上,学习就受影响,少不了老师的痛斥,富家子弟的欺辱,七嘴八舌的评说,想父母、怨父母,连哭诉也找不到地方,无助的心门过早关闭,阳光灿烂的笑脸不多,学习好的孩子更少,一个村有一个两个,全村人都会赞不绝口。学不进去的,大人们就无奈地叹息一声:祖坟没埋好,不是读书的料,磨到初中毕业,识点字,去打工吧!
婴儿用哭声向母亲表达诉求,少年儿童用倾诉向亲人表达愿望,如果连倾诉的对象都找不到,也只有一张阴郁愁苦的脸。千余字的这篇短文,形象地传达出弱小者的声音,把一幅色彩沉重的画面推到每个社会人面前。
文学批评是叶平近年来苦心经营的品种,已经渐臻佳境,既煌煌三万余言的《说几句大话——试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几个侧面》,在“陕西首届网络文学大赛”中,获文学理论类优秀奖之后,陆续在《文艺报》《文学报》发表《也说“文学陕军再出发”的隐忧》《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生态”?》《“乡土文学”的忧患与前景》《作家不是一种谋生的职业》等大批作品,诚实不善说慌的秉性再次成全了叶平,他认定这正是文学批评的要诀。
他在《陕西文学:“大树底下不长苗”》中写道:“……大树下花草一律稀疏、寒碜、卑微。这是自然的,它们高耸伟岸,是岁月慢慢成就的稀缺风景,而且愈来愈稀缺。大树需要大空间,也需要更多小风景去陪衬。但必须放弃依附其羽翼生长的念想,小花小草也很美丽,只要鲜艳或翠绿到独一无二。不必担心那些幼小的雪松是否会长成参天大树,它们自有争空间、争阳光的本能和潜力,如果没有,给予也多余,死于营养过剩的花草树木还少吗?被冷落在荒山野岭的岩缝里的松柏低矮而丑陋,但它的美真的会比生长在皇家园林的奇花异木更少吗?仅那份悲壮与坚执已令人叹为观止,只是看上去有些心酸。山有阳坡阴坡,阳坡长乔木,阴坡生幽兰,万物无公平但有均衡,小不平衡无妨,大不均衡失控。阳光照不着是正常,雨水也洒不上就是反常。春天不会遗忘任何一片土地,春雨也该要记得僻壤里那些干渴的禾苗。这才是我们期盼的相对均衡文学生态。……文学的好就在厚道、不势利,她更爱那些在大苦大难中长大的人,他们认识人心与世象、思考生命与社会、洞悉万物与宇宙的能力会更强大、更敏感,作品的成色也更地道、更有情怀,这几乎是成就优秀作家的一个规律。”廖廖数语,便揭示了这个时代文学生态的诸多病灶。叶平评论中像这样的段落不少,如《也说“文学陕军再出发”的隐忧》:“多项文艺创作扶持项目已实施数年,投资过亿,有数以百计的作品和作者获得资助。然而,一次次收网,又打捞出几条大鱼?丰实的资源是否落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俗套,被部分爱跑路、有能耐、欲望大的人捷足先登?盘点优质资源兑换来的大批作品中,有多少‘豆腐渣’或‘烂尾工程’?检阅已经成品或获奖的作品,有多少是让人肃然起敬的‘硬头货’?更多的是以套取资金为目的,借船过河,图其所好,如无根之木,无水之舟,上不了台面,不过一部形式上的“精品”,产生不了多少社会效益,等于花钱买来一些次品和废品。”可谓单刀直入,一下子便点中了一些文艺病态的关键穴位。
《说作家,论散文》更像一篇创作谈。以世纪老人杨绛为例,对生命与文学作了清透的解析。
“……作家心中不能没有精神地标,在巨大的精神存在面前,有本能的敬畏、低头、惭愧、忏悔、沉思意识,说明你也是一棵健旺成长的精神小树。在心浮气燥的时代,作家境界的高低,更多取决于心静的程度,心沉的越深,作品就越纯粹,越容易被人们念记。……这文坛,只有精神海拔的存在,从来就没有什么权威和霸主;要收获心灵土壤里生长的果实,全靠我们自己,还有时间这个忠实的盟友一路作证。……这么说,我们把目光放远抬高,绝不是企狂、奢侈的,有大自然、有古人、有古典、有天资、有执着、有专注、有勤奋,有规律,即使生活在小地方,还有什么权威会吓倒我们?吓倒了,就是不厚实,不成熟、不独立。”
说到散文写作,叶平快人快口——
“散文写作很自由,每个人自有套路,无定律,感到适合自己,无传播障碍就好。我自己的体会是:如果散文是湖泊,清澈透明的水质第一重要,思想次之,语言随后;诗意是湖边的风景,像摇曳的月光,任风捣碎,溶之于水,随性随缘,不必刻意。……在全民写作散文的网络时代,若说散文家和普通写手有什么区别,检验的基本标准应该是——用真诚写出忠实于心灵的文字,这些文字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精神高度,把那些深受欲望、愚昧、困惑、苦难折磨的人,摆渡至光明的彼岸;给冷漠的世界注入暖色,使粗糙的生活变得诗意,让短暂的生命早日觉悟。”
叶平以多种可能性,见证了一个底层写作者的坚守、寂寞、自信和荣耀。比如:在无任何资源利用的前提下凭作品叩开一扇扇紧闭的大门,成为体制内的文学工作者,被中国作家协会接收为会员,在市场经济前沿以笔谋生,在喧嚣的当下把一颗浮躁的心在文学里安顿下来……。就算一直站在“中心”之外,无缘世俗意义上的“光环”,有打着自己烙印的“金砖”似的作品储存在那里,已经有足够的从容抵制虚拟泡沫的文学生态。公正地说,比起文坛上万金油式的“熟面孔”,有着山溪本色的叶平不算幸运儿,文学虽然给他带来了前行的微光,但至今并没有迎来泼天的光辉。如果再早十年,那怕是得到主流文坛不多的培训、肯定和关注,以他的悟性、勤奋、苛求,一定会出现异样的风景,至少不会像某些宠坏的文学新贵那样,轻易地浪费和辜负许多人求之不得的公众资源与厚望。尽管如此,他依然凭着苦学自悟,单打独斗,像岩畔的腊梅开的鲜艳。其实,对生活中的诸多不平事,叶平早已看的透彻并知足,内心唯有平静。平静的有些古板又今人羡慕,就像从小营养不良,体质很差,从不离开出生的小镇,生活如钟摆似的“穷孩子”康德,只是心如止水般营造着哲学世界的奇观。叶平的自白包容而笃定:“假如被富贵残酷地抛弃,就热烈地拥抱贫寒吧!假如被规则无情地冷落,就在民间悄然绽放吧!许多时候,富贵或贫寒、庙堂或江湖,都只是暂时的假象,关键是看谁像树一样把根扎的更深,活的更旺、更久。”
面对纷乱吵闹的世象,中年之后的叶平心越来越静,气越来越顺,情越来越真,爱越来越纯。在崇尚娱乐和消费的时代,这恰是一般作家难以跨跃却又是最见人品文品之高下的最后路障。可贵的是,这种品质之于叶平,绝不是临时装出来的表象,而是内在能量的自然呈现。像一汪山泉,自有活水源头,即便被搅混,很快又会清澈起来。如果没有看错,这正是我的发现:叶平的创作已经悄无声息地发生蜕变——由山溪而山泉,正在去往江河湖海的中途。





热门点击榜
 
 
自定内容
数据统计: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 汉中同城生活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5006668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脚注信息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 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