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导航
- 资讯
- 头条
- 校园快讯
- 网站公告
- 专题
- 观察
- 视频
- 国际
- 汽车
- 楼盘
- 文化
- 财经
- 诗歌
- 小说
- 人物
- 网络
- 纪实
- 社会
- 旅游
- 娱乐
- 时尚
- 两性
- 美容
- 散文
- “综合创建杯”第七届作文大奖赛(请按组别投稿)
- 灵异
- 科技
- 秘闻
- 杂谈
- 历史
- 读书
- 养生
- 探险
- 乡镇
- 趣闻
- 时装
- 观点
- 军事
- 爆笑
- 时政
- 猎奇
- 家庭
- 访谈
- 收藏
- 交友
- 揭秘
- 育儿
- 演讲
- 民俗
- 艺术
- 职场
- 讲座(作文方向)
- 优秀千字文
- 特约作文专栏
- 同题作文
- 莲花圣手:搞笑零分作文
- 优秀原创作文推荐专区
- 我的青春我的梦-校园演讲录
- 本月推荐:莲花圣手之星
- 原创作文自由投稿专区
- 讲座(口才方向)
- 情书自由投稿专区
- 汉中特产
- 随笔
- 教育
- 生活
- 体育
- 天汉女子诗社专栏
- 文库
- 广告客户链接页面
- 现代应用文自由投稿专区
- 莲花圣手周末作文训练营
- 陕西理工大学知行文学社原创作品专栏
- 莲花圣手作文大奖赛入围稿件(小学组)
- 莲花圣手作文大奖赛入围稿件(初中组)
- 莲花圣手作文大奖赛入围稿件(高中组)
- 镇巴中学特约作文专栏

武妙华
人物简介:武妙华,号融古堂主,1958年11月生,在职研究生。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汉中市文联主席。艺术上得益于王世镗章草、楷书、今草及魏晋诸多名帖,坚持数十年,潜心研习。作品参与国内外多类型赛事活动并获奖。2000年作品收入《陕西省著名书画家作品集》、2003年被收入《陕西书画名人一百家》、2008年入选《中韩名家书法集》、2009年入选《大家》刊物,2000年至2009年作品多次在《书法报》、《书法导报》刊登。多件作品被国内外艺术团体及个人购藏。


市文联主席武妙华(右一)出席中国当代诗歌精神重建暨第三极神性写作高端联谊会(第一届第三极诗歌节)并发表讲话(中为时任汉中市副市长曹宏)
武妙华:书法文化的守望与担当(节录)
撰文/潘鸿宾
妙华的书法旁涉虽然广博,但专精止于一人,那就是近代章草大家王世镗。王氏津门人,因与维新派谭嗣同等交谊致力新学,科考牵连受挫而远避陕南,1903起,先后在汉中的褒城、西乡、镇巴三县任知事,此后,曾卜居汉中城内莲花池畔十四年。在书法碑帖资源可自由取用的时代,妙华专事王氏,一方面得“近水楼台”之便,一方面是王世镗书法中的精神气质与妙华的心性有某种契合,更重要的是,妙华通过王氏接通了中国艺术的一根正脉,那就是被称作近代中国文艺复兴的“道咸中兴”。

武妙华书法作品之一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一批汉族士大夫发起了一场延续几十年的拯救清朝的自强运动,书法方面随之兴起的碑学,将中古以前文化大开大合的磅礴创造力隔代输血,使中国书法焕发出新的生机。其势延展到清末和民初,“我们如果把赵之谦、何绍基、吴昌硕、康有为、黄宾虹、齐白石、于右仁、潘天寿、张仃这些文化巨匠的身影连成一条星河,就会惊讶地发现,一百多年来,近现代中国文化的星空,最亮的恒星居然还是在这一条‘道咸中兴’开辟出来的途径上耕耘创作的金石派大师”(王鲁湘语)。列名再多一点,这些人中间定会出现王世镗的名字。于右任赞王氏“三百年来笔一枝”,听似过誉,实则含有受惠者的感佩之情,王世镗兼收章今,以帖化碑的《稿诀集字》,乃是于氏标准草书的先声。……无疑,要沟通与“道咸中兴”的精神联系,成为延续历史文化长城的一砖一瓦,妙华必须先翻越王世镗这座高山,而山路的踪迹即王氏的墨迹。从亦步亦趋的入法,到“我手写我心”的出法,妙华用一支笔苦苦追寻了三十年。例举妙华对“回腕法”的创造性运用。回腕法是清人何绍基发明的一种运笔方法,传为受李广“猿臂善射”启发而悟出。书法用笔主要使用肩、肘、腕三个关节,何绍基将腕关节限制不动,专司回腕把笔,增加了笔对抗纸的力量,实现了“令笔心长在点画中行”(蔡邕语)的中锋用笔,随着肩、肘二关节的运动,书写出饱实浑圆的线条,因摩擦力大使点线生涩,体现出金石气,一变馆阁体的“中怯”(包世臣语)为“中实”。但由于腕关节的定型,使回腕用笔向左转的书写费力,还有捉管太正太紧,辅毫难以发挥作用,更谈不上米芾的“八面出锋”。从何绍基到王世镗的“回腕法”,均力量有余而灵活不足,妙华的回腕运笔只抓关键,回腕握笔掌心朝内,运笔时笔管向运动反方向倾斜,使笔顶纸面,根根笔毫用弯曲产生的反弹力充分“咬”纸,真所谓万毫齐力。腕、肘、肩三关节依次联动,加上所用羊毫长锋,笔肚含墨富,毫端注水慢,妙华一管在握,胸间万壑奔流,走笔纸面像联合播种机驶过田野……

武妙华书法作品之二
文化观念和艺术思维的转变,使妙华书法精神内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对立统一的存在中,原来强调对立,书法形态表现为现象层面的极端化,唯刚是尚。作为对书法家责任伦理的简单指认,我标签式地命名武书为“官人书”,命名的能指和所指不明,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分。“官人书”在理论上与低层次书艺定位的老干部书法、领导题词书法没有拉开距离,亦表明妙华当时的书法状态,尚处于黎明前不明朗的微光中。妙华现在强调存在的统一性,在“极高明而道中庸”中见本质,书法以刚柔并济为美。“文人”更多是处于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守望,易陷入生活琐屑,艺术限于个人雅玩;“官人”更多处于对伦理责任的担当,易背离人性,艺术流于空疏的公共话语。“道咸中兴”的艺术命题由黄宾虹提出,针对文人主体精神积弱的同一问题,他还提出了一个与“文人画”对举的“士夫画”概念。我认为“官人”与“文人”阴阳互动,自然人性与伦理人性两相融合,会产生一个“士夫”人格主体,正好与西方现代公共知识分子对接。

武妙华书法作品之三
“士夫”“穷”可以循道家而“独善”,“达”可以遵儒家而“兼济”;“士夫书”向内守望书法精神,从传统中提取艺术营养,向外担当文化责任,以独立的艺术品格对文化历史和文化现实发言,妙华的书法艺术由此踏上了自我超越的新路。



市文联主席武妙华出席汉中市诗歌研究会成立大会并向大会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