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幸福园,共享汉中美(二等奖)
□汉中市龙岗学校八(5)班:熊靖尧
□指导老师:喻 兰
在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有一座城市,这里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这里是汉江之源,也是汉文化之源;这里是“西北小江南”,更是“鱼米之乡”;这是一座神奇的城市:这里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生态宜人。这座城市,名叫汉中。
十五年经济蓬勃发展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行程之末,他亲切地对乡亲们说:“我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时来过汉中,这些年一直牵挂着这里。这次来,看到这里发展变化很大,城市井然有序,很欣慰。”
是啊,15年前的汉中,没有现在规模如此之大的城市,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没有繁华的商圈,没有很多前来投资的企业,没有领先陕西的教育,农村还随处可见土坯房……
然而,智慧与勤劳并存的汉中人一向能创造奇迹。15年后,这里坐落着各大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城市连成一片,工业区、经济开发区遍布于城市的周边;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名校、名企纷纷落户于此;汉中人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空调、彩电、小汽车已成为生活的必备……
十五年,汉中,从鲜为人知到众所周知,从贫困迈向发达。十五年,汉中人手头不再拮据,汉中的经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汉中富起来、强起来了!
数千年文化重获新生
总书记在参观汉中市博物馆时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自秦朝设汉中郡,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这里是秦蜀古道的连接地,是中原与巴蜀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这里是博望侯张骞的故乡,一代名相诸葛亮与纸张的改良者蔡伦长眠于此;这里自古因易守难攻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无数精锐在这里折戟沉沙……
2000多年以来,数不清的故事在汉中上演,它们或流传至今,或销声匿迹。现在,人们拂开历史的重重迷雾,使被淡忘的的辉煌史实再次呈现与前,并将会将它们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汉中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汉中,正在走快速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走上了快车道。漫步汉中,犹如漫步于历史的殿堂。汉调桄桄、石门十三品、黄官藤编、两汉三国古迹让汉家发源地的古老的文化记忆又鲜活地浮现在眼前。
上万年生态苍雄峻秀
总书记考察天汉湿地公园时,称赞这里是市民“幸福园”。他强调“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西汇集区和供给地,保护好这一区域的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生态公园建设要顺应自然,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和系统性修复,促进生态保护同生产生活相互融合,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
汉中从不怠慢生态建设。天汉温湿地公园是集汉江度汛、生态修复、水源涵养、休闲观光多功能为一体的水利景区,风景秀丽、生态良好;龙头山常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奇石、云海、彩林、雾淞等景观令人流连忘返;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大巴山脉,景区水资源丰富,林木茂密葱郁,被誉为“巴山深处的绿色明珠”;长青华阳景区,气候变化多样,景色秀丽壮美,“秦岭四宝”在安居与此,被称为“动植物生态资源宝库”……
汉中立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汉中深山里的茶叶、木耳销往全国各地;珍稀中药材救济病患;生态旅游和特色民俗吸引天南海北的人们……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美丽的汉中盆地,造福于世世代代的汉中人民!
汉中,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以其秀美的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不断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如今的汉中,是一座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高铁从油菜花海上飞驰而过,古建筑与高楼大厦并存。“三秦大地皆兵家,汉中山路少行人”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汉中人民正过着“汉中桃花扇底风,不似江南赏桃红”的令人羡慕的生活。幸福的汉中人民,将会继续在这片幸福的土地上,播种幸福!数十年后,我们将握住发展家乡的接力棒,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赓续“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力争建设更加美好的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