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自定内容
汉中时间
文章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正文
李青石:古代诗人在汉中
Published:2016-12-24 21:13:29    Text Size:【BIG】【MEDIUM】【SMALL
许多人以为古代的汉中地处秦岭巴山之中,被重重大山屏障,是一片蛮荒、偏僻、边远、贫穷的不毛之地。其实这里有一片肥腴、丰饶、温润的土地,这里有一群勤劳、淳朴、富有创造力的先民。汉中先民筚路蓝缕、开山架栈,开通一条条通向外界的道路。汉中境内有陈仓道、褒斜道、灙骆道、子午道、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连云道、马鸣阁道等数条通往中原、西南、西北的道路,是古代秦、蜀、陇之间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名符其实的栈道之乡。自古以来许多诗人行走在层峦叠嶂、千沟万壑的秦巴山中,吟咏着或慷慨激昂、或清新婉转、或哀怨悲凉的诗章。

周秦汉魏,神山圣水育家邦

对于秦岭以北的中原人来说,远古的汉水、秦岭、巴山是一片神秘、神奇、神圣、神往的土地。汉中境内的旱山(今称汉山)是周王朝的神山,汉水与天上的银河相对,是人们心目中的圣水。西周初年,周天子派重臣沿着艰险的秦蜀古道来到汉水之滨,祭拜圣山旱山。当敬神的牺牲——红色的公牛、祭祀的美酒——汉中黄酒,摆在旱山山神面前,人们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祈求神灵赐福时,随行的诗人诗兴大发,他用诗歌描述了宏大的祭祀场面,“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他祈求神灵庇佑自己能施展才华、实现理想与抱负,像矫健的雄鹰翱翔在蓝天,如自由的鱼儿畅游在深渊,诗人吟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诗经•大雅•旱麓》是诗人在汉中这片土地上最早的吟诵。
今天的汉山虽已失去往昔的神秘与神圣,但它依旧是汉中最美的山之一,挺拔高耸,葱郁苍翠、瑰丽神奇。每年三月,登山赏花之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站在汉山之巅放眼远眺,数万亩油菜花尽收眼底,汉水河谷似金色的锦缎铺就,美若仙境、令人神往。
褒斜道南口的褒谷口,是倾国倾城的美女褒姒的故乡。然而历史和诗人们对这位汉中女子的评价都是不公正的。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能,重用奸佞,导致国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税赋沉重,加之遭遇地震、旱灾,民不聊生,民怨沸腾。荒唐的周幽王沉溺酒色,不理朝政,四处寻求美女。为博得冷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导致犬戎入侵,国破家亡,自己身首异处,褒姒也被掳犬戎。昏庸的周幽王玩灭了自己的国家、玩丢了自己的性命。而当时的一些诗人却将周王朝的覆灭归咎于无辜的汉中女子褒姒,《诗经•小雅•正月》说:“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这是极不公正的。每次乘车途经褒谷口时,都会想象褒姒无奈地告别亲人,翻越秦岭踏上不归之路的悲惨情景。
汉代的《汉乐府》民歌和文人五言诗虽然没有产生在汉中的,但汉初风云际会的历史活剧给后代诗人留下了丰富的诗歌创作题材,引发诗人们无尽的遐想。韩信、张良、萧何、刘邦、拜将坛、汉台、张良庙都是后人吟咏的对象。
建安二十年(215年)夏,曹操亲率大军翻越秦岭由陈仓道征伐张鲁。诗人王粲随曹操参与了此次征战。这一年七月,曹操率兵由散关抵达汉中地区的阳平关。张鲁原已有意向曹操投降,但张鲁之弟张卫不肯就范,要与曹军一搏,在阳平关依山修筑十余里的营寨抵御曹军。曹军久攻不下,粮草已供应不上,准备撤军。一个偶然的机会,战场形势突然发生逆转,张卫的军队莫名其妙地失败了。王粲的《从军诗五首》(其一)记录这次征战“陈赏越丘山,酒肉踰川坻。军中多饶饫,人马皆溢肥。……拓土三千里,往返速若飞。歌舞入邺城,所愿获无违。”诗中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与自豪。歌颂了诗人心目中的明君贤相曹操驰骋疆场、荡平割据、统一天下的辉煌业绩。如今,位于金牛道与沮水道要冲的古阳平关原址上,今人修建了新的关城供人们追思远去的历史。
曹操大军第二次西征汉中时,曹操驻马褒谷口,看奔泻而下的褒河水,挥笔写下“衮雪”二字,这大约是抒写褒谷风光最短的诗歌,写出了褒水奔腾出谷,浪花激扬、一泄千丈的壮观景象。随曹操两次出征汉中的文人们还有曹植、陈琳、路粹、杨修、丁仪等。

大唐盛世:诗坛巨擘颂华章

唐朝是个盛产诗的时代。虽然那时传媒并不发达,但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让脍炙人口的诗歌在民间传播。唐代诗歌的普及程度远非今天能比,热爱诗歌的人也比今天更多。唐时秦岭、巴山古道中的每一个驿站、寺庙、旅舍、酒馆的墙壁都是诗人发表新诗的阵地。古道驿站墙壁上常常有第一流的诗人的题咏。元稹路经秦岭中的骆谷驿时,看到墙壁上题满了老朋友白居易、崔诏、李逢吉、王质夫的诗,欣赏朋友的诗,如同他乡遇故知,消解了诗人漫漫旅途中的劳累和寂寞。诗人欣赏之余,自己也题了一首《骆谷驿》于这面诗墙上,诗曰:“邮亭壁上数行字,崔李题名王白诗。尽日无人共言语,不离墙下至行时。”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春,诗人沈佺期因罪被判流放驩州(治所在今越南荣市)。这一年对于曾经仕途顺遂、人生得意的沈佺期来说,是他命运的转折点。他被吏卒们押解着,踏上流放贬谪之路。从长安出发,翻越秦岭,夜宿褒斜道上的七盘岭驿站,诗人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那秦岭皎洁的山月、那碧空璀璨的银河感受到了这位落魄的诗人忧思与悲伤。诗人也在这座高山驿站中留下了他人生中最好的一首诗《夜宿七盘岭》。“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是那个夜晚沈佺期所看到的秦岭夜景。
七盘岭驿站今已不知在何处,我们只知道褒河水库西面的那片山岭是沈佺期曾经走过的七盘岭。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一家在战乱中又遭遇了天灾,凭小小的八、九品小吏的薪俸无法在关中生活下去,老杜只好弃官加入逃荒的流民行列,走上漫漫蜀道。杜甫一家翻越秦岭、巴山走向成都时,在略阳飞仙岭细如鸟毫古马鸣道上,经受了乾元二年最寒冷的冬天。他在这荒野中无助地悲吟道:“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他觉得自己无法让妻儿过上安定的日子,心中十分愧疚。感喟道:“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马鸣阁栈道凛冽的寒风见证了诗人的苦难。
翻过飞仙岭之后,杜甫一家踏上金牛道,翻越五丁关,到宁强。走在宁强五盘岭上,看到那险峻的山、清冽的水、淳朴的人,老杜稍稍有了一点好心情,诗人吟道:“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饱受了人间苦难的老杜太容易满足了,秀美的山川、淳朴的山民,就能消解老杜半年多逃难途中劳累、饥饿、寒冷带给诗人的痛苦。
永泰元年(765年),边塞诗人岑参被任命为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经灙骆道前往蜀中上任。寒冬十一月,诗人踏上险恶的灙骆道,他在《酬成少尹骆谷行见呈》一诗中还真实地描写了灙骆道的险恶及秦岭深处独特的风光。灙骆道中千崖万壑、林木苍莽,山崖壁立千仞、道路纡回曲折,冬日的坚冰使得车轮打滑行进艰难,密集的竹林常常挂住行军的旗帜。进入山林中天昏地暗分不清早晚,行走在山崖悬空的栈道上令人心惊胆颤。仰望攒集的山峰直插云霄,直到正午时分山谷中才能见到一缕阳光。为了赶路,诗人一行“夜宿月近人,朝行云满车”,晓行晚宿、十分辛苦。山中的景色十分奇异,潺潺的泉水流入石罅之中,雷电劈打使千年古松树心枯焦。历经了人生坎坷、看惯了官场险恶的岑参在险恶的灙骆道中感慨道:“浮名何足道,海上堪乘桴。”诗人此时已萌生归隐山林之意。
走进汉中长青华阳景区的苍耳崖、龙吟峡、大坪、小坪、兴隆岭一带,仰望头顶一线蓝天,脚踩乱石嶙峋的山路,耳听滔滔山溪咆哮,你会切身感受到岑参行走在灙骆道的艰辛。岑参所描写的这段古道,没有被现代公路覆盖,还略有古貌。而今古道上虽然没有豺狼虎豹等猛兽,但这条路山高、水险,林深、草密,时而有毒虫野蛇出没,只有护林人员、采药人或探险的驴友偶尔经过。
唐时的秦蜀栈道也是南北物资交流的的大动脉,西南地区的粮食、茶叶、锦帛、土特产等通过栈道源源不断输往长安、洛阳及中原、西北地区。唐玄宗为讨爱妃杨玉环的欢心,让蜀中官吏派驿卒马不停蹄地日夜奔驰在千里蜀道上,往长安运送荔枝。晚唐杜牧有诗讥讽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条为杨贵妃运输荔枝的蜀道指的是经汉中洋县、镇巴通往四川的古道洋巴道,后称为“荔枝道”。
李白虽然没有走过秦蜀古道,但凭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为我们留下了浪漫的诗篇《蜀道难》。诗中所吟诵的青泥岭、五丁关都是秦蜀古道中重要的诗歌意象。
唐代在秦蜀古道及秦巴山水间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的诗人还有张文琮、卢照邻、骆宾王、王勃、高适、韦应物、武元衡、刘禹锡、白居易、令狐楚、李绅、章孝标、温庭筠、雍陶、李商隐、曹邺、薛能、薛逢、胡曾、郑谷等。

两宋诗章:古道万里觅封侯

北宋时期的汉中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兴元、洋州是重要的边贸物资茶叶的主要产地和集散地。兴元是一座经济贸易比较发达的城市,又是四川通往中原的交通枢纽。南宋时期的汉中一直是抗金与抗元战争的前线。两宋许多诗人都曾写诗描述这方山水旖旎秀丽、记录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经历、抒发对这片山水的人生感悟。
熙宁六年(1073年),著名的诗人、画家文同由陵州(今四川仁寿县)知州调任兴元知府,来到汉中这大汉王朝的龙兴之地。任兴元知府两年多,文同写了数十首吟咏汉中的诗歌,他的《丹渊集》中有多首诗歌作品描写汉中城内外的人文景点与山水风光。诗人曾多次登上汉中城楼,极目远眺,秦巴胜景尽收眼底;低头沉思,千年往事涌上心头。他在一个晴日的傍晚登上汉中城楼北眺秦岭时看到的景象是“秦岭巉巉列万峰,晚岚浑欲滴晴空。”他在《北城楼上》一诗中这样描写了登上汉中北城楼的感受:“满目望不极,城楼当最高。地形连楚阔,山势入秦豪。平外斜通骆,深中远认褒。图经何壮观,故事有萧曹。”
文同的这首诗写出了汉中山川特点,汉水东流入楚进入开阔的荆楚大地,城北的秦岭连接秦地,壁立千仞、山势豪迈。汉中附近有褒水、灙水与关中地区的斜水、骆谷相通,蜿蜒流淌的汉水与天上的银河遥相对应,古称天汉,气象壮观,汉初的萧何、曹参曾在这块土地上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对萧、曹的赞颂表达诗人渴望在这块土地上成就功业、有所作为的愿望。文同任洋州知州时还在洋州留下了大量诗画。
乾道八年春,诗人陆游为实现“上马击狂胡”愿望,从军来到宋军与金人的秦岭前线司令部梁州,担任四川制置使王炎的幕僚。从金牛道过勉县后,看到“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的汉中美景,了解到这里“地近函秦气俗豪”,他认为经略川陕、恢复中原,应该以“关中为本根。”
在汉中短短八个月时间里,陆游的足迹走遍秦岭巴山中的条条栈道。他曾翻越大散关深入敌后的渭河北岸侦察,这是十分险恶、艰苦的军事行动。一次诗人率一小部分侦察部队趟过已结冰的渭水侦察,为了隐蔽,不能埋锅做饭,有时一连多日吃不上一口热饭,偶尔有顿热饭吃,吃的也是夹有硌牙的沙子的山荞畲粟和发霉如土色的黑黍黄穈。“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山荞畲粟杂沙碜,黑黍黄穈如土色”就是这次敌后活动的记录。诗人多次经过褒斜道,“屡经汉帝烧余栈,曾宿唐家雪外城。”他看到当年张良建议刘邦烧毁的栈道,想到刘邦君臣在汉中建立的宏伟基业,“岂知高帝业, 煌煌汉中起。”诗人也多次走入秦岭深处的骆谷道,他说“我昔在南郑,夜过东骆谷”,他经历了驻守骆谷道中最艰难的生活,“云深骆谷传烽处,”“骆谷雪深风裂面”。他也曾从骆谷道翻越秦岭潜入金军占领的鄠县,“青荧并骆谷,隐翳连鄠县”。诗人还从嘉陵江水道到鱼关前线,“千艘冲雪鱼关晓”、“千艘粟漕鱼关北”,是他在鱼关前线看到的漕运繁忙景象。诗人还在距鱼关不远的秦岭深处的小县两当小住过一晚,他在晚年回忆这段经历时吟道:“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
乾元八年十月,王炎被招回朝担任枢密使,王炎幕府解散,诗人担心恢复大计终成泡影,感到前途渺茫,心情非常沮丧。陆游来到汉中是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季节。而诗人离开汉中时天气也像诗人的心情一样低沉、阴暗、凄冷。“细雨骑驴入剑门”描画的是陆游告别汉中时凄凉的背影。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年秋,沦为阶下囚多年的汪元量以黄冠道士的身份南归故乡。诗人从陈仓道翻越秦岭,在秦岭峰巅,面对绵延千里、层峦叠嶂的万重大山,诗人诗兴大发,高歌道:

峻岭登临最上层,飞埃漠漠草稜稜。
百年世路多翻覆,千古河山几废兴。
红树青烟秦祖陇,黄茅白苇汉家陵。
因思马上昌黎伯,回首云横泪湿膺。

登上险峻的秦岭峰巅,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遮天蔽日的漠漠黄尘和无边蓑草。在苍莽的秋色中,眺望秦川大地,再次引发诗人兴亡之感,世路翻覆、河山废兴,红树青烟笼罩着当年秦人发迹的黄土高原,黄茅白苇掩盖了大汉王朝的巍峨陵寝。策马秦岭道中,诗人又想起当年韩愈被贬潮州时离妻别子、云横秦岭、雪拥蓝关、泪湿衣襟的惨状。
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深秋,汪元量来到兴元府(今陕西省汉中市)。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元军进攻四川时途经兴元,在蒙古铁骑蹂躏下,这座千年古城毁于战火,破败不堪。汪元量途经这里时写了《兴元府》一诗记叙了兵燹后兴元府的惨状:

秋风吹我入兴元,不马荒邮倚竹门。
诗句未成云渡水,酒杯方举月临轩。
山川寂寞非常态,市井萧条似破村。
官吏不仁多酷虐,逃民饿死弃儿孙。

秋季的汉中原本是丹桂飘香、瓜果成熟、稻粱收获的季节,本应呈现出一派人欢马叫、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而经历了南宋末年的战乱之后,当年地位仅次于长安的的赤畿兴元府如今己失去了往昔的繁华辉煌,败落得如同一个破旧的村庄。这也许与汪元量从历史典籍和前人的记载中读到的兴元府反差太大了。诗人此时的心境也十分凄凉,身倚残颓的邮驿的竹门,任秋风吹拂着自己的须发。望着高天的流云想作首诗吟咏这座千年古城,但已寻不出赞美的语句;想借酒消愁,己是寒月临窗、天色已晚时分,身只影单、独酌寡酒、索然无味。诗人想到兴元府衰败的原因是元王朝官吏残暴不仁的苛刻盘剥,造成黎民百姓背井离乡、举家逃难、弃尸他乡。这原本富庶的鱼米之乡田园荒芜、山川寂寞、市井萧条。诗人在客观的描写中展现了宋亡元兴时期汉中历史悲惨的一页,深寓着王朝的兴替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的灾难的喟叹。这破败如荒村的兴元府已不值得诗人留恋,诗人匆匆离开汉中从金牛道奔向四川利州。
两宋时期还有许多文人骚客或仕宦、或赶考、或求学、或省亲、或征战、或赠答,在秦蜀古道留下大量诗篇,如石介的《蜀道中念亲有作》、苏轼的《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苏辙的《兴州新开古东池》、范成大的《寄题汉中新作南楼》阎苍舒的《兴元》、辛弃疾的《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汉中》、黄裳、吴泳、杜范三人同题的《汉中行》等。

明清末世:羁旅行役歌凉悲

明清时期,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远离都城的汉中逐渐被边缘化。战乱、灾荒、瘟疫,使曾经富庶的巴蜀、汉中破败、荒芜、萧条。往日的喧嚣与繁华逐渐成为明日黄花,寂寞与苍凉是明清几百年间秦蜀古道的常态。山水依旧是那些山水,古道依旧是那些古道,只是穿越在山水间、行进于古道上的人们已没有了盛唐、雅宋时期诗人们的感觉了。
王士祯是清初最著名的诗人、学者,他曾两次经陈仓道、连云道、褒斜道、金牛道过汉中,留下了大量吟咏蜀道及汉中自然山水和人文胜迹的诗歌,是清代吟咏秦蜀古道诗作最多的诗人。诗人过留坝时曾有过惊魂的一幕,听到过留坝山中的虎啸狼嚎,他的《留坝》一诗中有:“峡偪风霜气,人穿虎豹丛”的诗句。那时留坝的荒凉景象可见一斑。他笔下留坝观音碥奇异的山:“奔峭汹波涛,大石蹴龙象。”他眼中的褒河水:“渟为千丈湫,潭潭不流宕。”他在《蜀道驿程记》中是这样描写观音碥下褒河潭水的:“观音碥飞湍箭激,凝为深渊,其色黝黑,潭而不流,凭高下瞰,令人魂悸。”
走出山高林深、虎狼出没、杳无人烟的秦岭,诗人来到汉中。汉水边的古城汉中给了诗人意外的惊喜。这座小城经过清初数年恢复,衣冠辐凑、市井繁荣,风物颇似中原。诗人在汉水码头看到一派繁忙的景象,“万叠云峰去广汉,千帆秋水下襄樊”。生在康乾盛世的诗人感受到了民生恢复时的汉中的活力。在刘邦曾经驻跸的古汉台和拜韩信为大将军的拜将坛前,诗人感慨曾经曾经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风云际会已成过眼云烟,唯有汉水静静地流淌,重复着自己脚步。诗人吟道:“风云今寂寞,汉江自波澜。”
金牛道上的五丁关,是传说中战国时期秦国伐蜀,秦王向蜀王献所谓会粪金的石牛,蜀王派五丁力士修栈道运石牛的地方,即今天的金牛峡。这里群峰向天、崖壁陡峭、峡谷幽深、激流湍奔,道路险恶难行。诗人的《五丁峡》诗描写五丁峡险恶、恐怖,诗中吟道:“渐入五丁峡,谲诡骇闻见。斗壁何狰狞,十万磨天剑。攒罗列交戟,茫昧通一线。乱水殷峡中,鲛蜃喜澜汗。”诗人经五丁峡,过宁羌,进入四川境界。
如今的金牛峡入口处有一尊今人雕塑的金牛昂首面向峡谷。但我总觉得这头金牛太呆板,缺乏灵动与生气。
生活于清代乾嘉时期的诗人张问陶或省亲、或婚娶、或科考、或宦游数度穿越秦蜀栈道。张问陶是一位惯于用诗歌记录自己行踪的诗人,他的《船山诗草》和《船山诗草补遗》似乎是用诗写的日记。他在陈仓道、连云道、褒斜道、金牛道上创作的诗歌有上百首。我们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到他最初走上秦蜀古道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这一年三月十一日,二十五岁的张问陶从成都出发,前往京师参加顺天府乡试,于七月中旬到京师。九月秋闱中顺天府第十三名举人。己酉年春闱下第,诗人与其兄亥白离开京师由陆路返回四川。夏天,诗人一行过陈仓道、连云道、褒斜道、金牛道入川。因春闱失利,诗人有暇欣赏沿途风光。他小驻紫柏山,游七十二洞,寻张良仙踪。“云笼紫柏山,烟树何濛濛。岩洞七十二,传是精灵宫”是他初游紫柏山的记录。他对传说中在紫柏山辟谷修仙的张良十分景仰,诗人由衷地赞叹这位功成身退的英雄神仙:“伟哉张子房,仙骨真英雄。”辛亥年(1791年)夏四月,诗人乞假回乡探亲时第四度过连云道,又一次拜谒紫柏山留侯祠。诗人夸赞这位能参透世事智者的清醒,“功成仙骨不争封。”他认为张良是汉初众多将相中最有智慧的、最不可捉摸的,说:“看遍汉家诸将相,斯人出没幻如龙。”他羡慕张良身后归隐紫柏山随赤松子游,“几卷道经三尺几,白云终日在祠前。”
诗人初过连云道时,留坝虽已设为汉中府下属的厅,但小城依旧很荒僻,“涧底黄茅屋,云间白版扉”是诗人看到的当时留坝的街景。这里虎狼出没,小城的居民还得时时准备弓箭防备虎患。褒斜道上还有一座景色幽美的青山寺,张问陶辛亥年过褒斜道时曾游览了这座深山古刹,诗人是这样描写青山寺风光的,“画里青山寺,林峦翠织成。经声僧饭早,花气石楼晴。鸟乐人初散,泉香水乍生。远游忘岁序,风定一蝉鸣。”诗人还有《将军石》一诗描写了褒河中的一块奇石“将军石”,诗的题注说:“ 石形如大胃,在七盘岭下,出水中,上镌“屹然砥柱”四大字。”这块巨石如苍龙之角屹立湍急奔腾的褒河水中,与远处险峰绝壁遥遥相对,默默无语,傲然独立。诗人在七盘岭看到的景象是:“侧首俯万仞,高林下蓊郁。”走出褒谷口,他看到汉中盆地的开阔广袤,赞叹道:“山开陇汉平。”“客路明初霁,风烟入望平。”从褒城到沔县的路上,他看到了这片土地肥腴、丰饶,张问陶觉得汉中的山川地理、风物景色、作物出产与湘中和自己的故乡遂宁极其相似,他对汉中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的《褒沔道中》(其二)是这样描写初秋闰七月时节的汉中景象的:“依依双岸柳,漠漠一帆风。小市林檎碧,新渠水稻红。”
张问陶生活的时代是大清王朝由康乾盛世走向衰败的转折时期。他早期写陈仓道、连云道、褒斜道、金牛道险峻、旖旎、瑰丽的山水景色和汉中盆地田园风光、人文风物,鲜活灵动、清新可人。战乱中再过秦蜀古道,张问陶目睹了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土地上的兵燹战火给秦蜀古道上的黎民百姓带来的灾难与痛苦。他的有些诗如老杜的诗一样,真实地记录了官府的贪腐、军队的残暴及动荡中百姓们的生存状况。嘉庆二年(1797)秋九月,诗人由陆路经陈仓道、连云道、褒斜道、金牛道返蜀。这次行旅极其艰难,诗人在《丁巳九月褒斜道中即事》诗中感慨道:“旧说还乡好,今伤行路难。”而行路难的原因是白莲教起义的战火燃烧在汉中和川北了。他在另一首《丁巳九月褒斜道中即事》诗中说:“楚豫兼秦蜀,纵横一妇人。”诗中所说的妇人就是白莲教首领王聪儿。诗人认为王聪儿领导的白莲教起义是敢逼民反,说:“吁嗟杜陵语,盗贼本王臣。”还说:“民谁甘作贼,将苦不能兵。”诗人九月十九日住在宁羌与广元间的神宣驿时,就曾有惊魂一夜,半夜三更遭遇战事警报,吓得诗人一行半夜起身从水路逃奔昭化。诗人描述当夜的情形是“古驿荒寒骤点兵,……峡底争舟孤櫂险,云中传柝万山惊”。嘉庆三年正月十七日,诗人离开成都从栈道返京师,一路翻山越岭、行色匆匆,于二月九日宿宝鸡县驿站。诗人在驿站壁上题诗十八首,记录了从成都到宝鸡二十多天行程中的见闻与感受。诗人这一路经历许多坎坷磨难,看到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场面,“磷火飞残新战垒,骷髅吹断旧人烟。”“关山销尽轮蹄铁,猛虎磨牙看此行。”“荒寒驿路匆匆过,焦士连云万骨枯。”从张问陶的这十八首诗中我们看到,诗人对造成白莲教起义的原因认识非常清醒,他认为百姓造反是被统治者逼得走投无路,“杀人敢恕民非盗。”真正给老百姓造成灾祸的是官军,“大帅连兵甘纵贼,生灵涂炭已三年。”没出现义军,而百姓村庄被焚,所以诗人质疑道:“连村无寇是谁焚?”而一些不良商家跟着清军大发国难财,随军收购兵士们抢劫来的财物,“大贾随营缘我富。”战乱中,无数百姓被清军枉杀,“万鬼含冤指阵云。”张问陶的《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这组诗中的第十二首诗记叙了清军镇压白莲教义军的战争对古城汉中造成的巨大破坏,组诗中写道:“汉沔东流雪未消,军符络绎马蹄骄。仓皇鬼狱来无定,破碎峰峦望转遙。地险不闻由我据,城危几度看人烧。商於何止关秦楚,陇蜀河潼路万条。”清军镇压白莲教的战争中,汉水流域是主要战场,汉中境内的许多城镇遭受战火焚毁,所以诗人说“城危几度看人烧。”
张问陶的《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十八首》问世之后,迅速传抄天下,受到许多名家的好评。崔旭在《念堂诗话》卷二中说:“船山师《宝鸡县题壁》诗十八首,一时盛传天下。”李元度在《国朝先正事略》中说:“其《宝鸡县题壁》十八首,指陈军事,得老杜《诸将》之遗,传诵殆遍。”顾翰在《船山诗草补遗序》中所说“有以先生《宝鸡县题壁》诗抄示者,余始骇然为惊,见其跋涉关河,崎岖戎马,欲歌欲泣,情乎见辞,以为太白少陵复出也。”张问陶的《宝鸡县题壁》是最具人民性现实主义杰作,展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因为这组作品,许多人把他与诗圣杜甫相提并论。《船山诗草》中有一帧张问陶画像,五官端正、面容清瘦、眼神略带忧郁。身着一件披风的诗人,似乎还未洗去蜀道征尘。
明清两朝已是封建社会末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后的汉中已失去了盛唐雅宋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也失去了曾经在中华版图中的重要地位。诗人途经秦蜀古道,感受到的多是寂寞与苍凉。凭吊怀古是诗人明清蜀道诗歌中最重要的内容。风云际会的汉初、金戈铁马的三国,都是诗人们吟诗作赋的题材。汉中有几个诗歌创作密集的人文景点,拜将坛、古汉台、武侯祠、张良庙等。韩信、张良、诸葛亮是诗人们吟诵最多的历史人物。如明代何景明《拜将坛》、张正蒙的《拜将坛》、张潮的《拜将坛》、张炼的《拜将台》、张佳胤的《马道驿》、侯居坤的《拜将坛》; 清代李柏的《拜将坛》、郑日奎的《拜将坛》、岳礼的《汉台怀古》、高鹗的《韩侯》、林则徐的《寒溪》;明代赵贞吉的《沔县武侯祠》、何景明的《武候庙》、薛瑄的《武候庙》《武候墓》、郭鼎藩的《武侯祠》、清代果亲王《沔县诸葛武侯祠》、郑日奎的《八阵图》《拜武候庙》、李柏《武候庙》严如煜《定军山谒诸葛武候墓》;明代赵贞吉的《紫柏山归山词》、张佳胤的《紫柏山归山词》、傅振商的《青山好》、清代陶澍的《青山好》、钱载的《谒留侯祠》、林则徐的《谒留侯祠》等。
如今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但山水间已没有了当年那些快意的诗。也许是路变了,古老的栈道大多已被现代化的公路覆盖,人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匆匆奔波于生活中的人们也跑丢了诗情、跑丢了诗意。乘飞机飞越秦岭、巴山,倏忽间已过千里,乘车从高速公路过秦岭、巴山,转眼间那些奇山异水已飞转到车轮之后。快速的生活节奏中,人们已来不及观察、品味山光水色中的诗情与画境,来不及揣度、领悟灵山秀水中的天道与禅意。

广告位
自定内容
数据统计:
 
自定内容

汉中翼传媒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脚注信息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 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