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自定内容
汉中时间
文章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正文
洋州城西新戚氏——汉中翼行传媒为洋县戚氏街道办事处500米文化墙特别策划
Published:2017-12-15 17:32:14    Text Size:【BIG】【MEDIUM】【SMALL

今日乡镇:

 

洋州城西新戚氏

——汉中翼行传媒为洋县戚氏街道办事处500米文化墙特别策划

撰稿/翼行传媒 

编者按:汉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地方文化,积淀深厚;奇风异俗,多姿多彩。除了人们熟知的地理历史人文胜迹外,许多东西仍然埋没民间,不为人知。近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精准扶贫,各地越来越重视地方文化建设,纷纷搜奇探微,多所建树。本文系由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应洋县戚氏街道办事处之邀,为当地500米文化墙建设项目特别策划。文稿在整理撰写时,参考了戚氏地方历史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旨在以自由通俗的笔法,对戚氏一带地方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奇风异俗进行抢救性的挖掘保护,不同于以地方历史研究为特点的学术性论文,未必经得起专家学者考证。本文稿在高端DM杂志《同城生活》总第27期王牌栏目“今日乡镇”刊发后,引起一些读者浓厚的兴趣,现精编发布于此,供社会各界读者朋友参考。

  

洋县城西新城区,高铁过境天地新。

江山百代才人出,傥水侧畔有遗风。 

洋县戚氏街道办事处,位于洋县城西2.5公里,因境内有汉高祖刘邦宠妃戚妃墓而得名。

此地,东邻傥水,南滨汉江。辖区总面积68平方公里,辖151社区144村民小组77182.74万人口。西成高铁洋县西站建成,108国道横贯全境,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健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戚氏人民在洋县县委、洋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201311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洋县筹建“全国朱鹮生态保护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洋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城区经济文化重心东移,戚氏街道办事处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辖区现有加工、建材企业29个,戚氏工业园区业经省级评审,已具雏形。利达油脂厂年加工油菜5000余吨,玉虎复合肥厂年产1000吨,膨润土化工福利公司年产活性白土1.5万吨,石英砂厂年产石英砂1.5万吨,农业综合开发皂素厂年产皂素70吨。今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优美,“菜、果、药、畜、烟”五大支柱产业全面发展,观赏花卉面积不断扩大,“公司加农户”的定单农业初具规模;县重点工程项目——三馆一中心及中国最美油菜花海主会场及“湖光山色”观花点相继落户辖区,展现出无比美好的发展前景。

壮哉戚氏!西望,则沃野平畴,烟树历历,渺渺乎皆温婉鱼米之乡;北顾,则大山森列,巍巍乎若待发之樯。傥洛古道由此逶迤北向,穿越茫茫秦岭,通往关中大平原;滔滔汉水,经此间而东流长江,扬波万里东海。东方宝石朱鹮,翔集于晨昏之际,美轮美奂,成此间良好生态之标志;中国最美油菜花海主会场,四海宾客奔来此间,而成中华大地一年一度之胜景。

昔者,宋代艺术家文与可在此治民以礼,大文学家三苏在此地徘徊留连,又因西汉著名美女戚氏归葬此间,更令世代感慨,欲说还休。辖区古树名木古井古建不胜枚举,人文传说与胜迹在这里挥之不去。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丰富,交通四通八达,开发前景广阔。进入21世纪,时闻平民子弟考入重点大学,在外建功立业;又有名人如胡蝶者(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主播)纷出,成名成家,走上时代潮头。地灵人杰,卧虎藏龙。或历史人物应时运而沉浮,或身民间奇人,怀绝技行走乡里,修水利而兴农桑,造福乡里;或天上大神,除妖孽而护生民。茫茫乡里,时有奇人,出草莽而万代留名;皇皇民间,多有高士循天意而行侠,泽及乡里。

乱世演武,盛世修文。改革开放凡四十年,戚氏巨变。未来主城东移步伐加快,市井乡里,繁华日新,移风易俗,面貌一新,而成洋县之经济社会文化中心;更因西成高铁“洋县西站”落户此间,四方宾客涌流,成一县面向世界之窗口。欣逢盛世,特挖掘历史文化,欣然筑墙,将辖区历史文化传说疏理汇编成篇,以励民志,以彰人文,创造辉煌,更期来日。

 

历史人文篇 

考戚氏地方之得名,盖因汉高祖刘邦宠妃戚夫人归葬于此地。而戚氏究竟何许人也?其死后何以归葬此间?其中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故事,更令人感慨唏嘘。

 

西汉著名美女戚氏

汉元年(前206),刘邦率兵西入关中,直捣秦都咸阳,秦王子婴素服白马降于灞上。同年十二月,项羽平定河北,西入函谷关。因起兵西进前有“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誓约,按理说刘邦应为关中王,可项羽依仗兵强马壮,竞自立为西楚霸王,统辖梁、楚等九郡富庶地区,定都彭城,反而将刘邦封为汉王,统辖巴、蜀、汉中等偏僻郡县,定都陕西南郑(今汉中)。

史载戚夫人和刘邦相遇,当属刘邦最落魄的时候。那时,在和项羽的几次对阵中,刘邦一直是项羽手下败将。彭城一战,刘邦更是被打得丢盔弃甲,连父亲、老婆都成了项羽俘虏。刘邦一路逃到山东定陶,在一户戚姓人家,意外地遇到了漂亮的美女戚姬,一见钟情。戚姬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自幼受父母精心培育,相貌秀丽,精通音律,擅长歌舞,又正值豆蔻年华,而刘邦此时正值壮年,虽久处沙场但难掩其一脸英气,尤其是起兵两年来英名广布,于是很快便赢得了戚氏父女的仰慕。刘邦迎娶戚夫人后甚是宠爱,此后征战一直将其带在身边。此后刘邦在南郑休整数月,已是兵精粮足,遂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重新占领三秦地区,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帷幕。每场拼杀之后,戚夫人都会以歌舞为刘邦庆功,兼以戚夫人善解人意,处处体贴,刘邦对戚夫人宠爱有加,此后戚夫人又为刘邦生下儿子如意。

汉二年(前205)二月,汉王刘邦命关中百姓废秦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和“稷”,改用汉的社稷,标志着汉政权正式建立。同时封发妻吕雉为王后,册立6岁的嫡子刘盈为王太子。刘邦因宠幸戚夫人,继而认为太子刘盈为人仁慈柔弱,想废掉其太子之位,另立戚姬之子如意,认为赵王如意酷似自己,戚夫人出于对自身及爱子如意的安危考虑也支持这种做法。如意封为赵王后,几次差一点便可取太子刘盈而代之,皆因大臣诤谏加之张良献策而未能如愿。后刘邦病故,太子刘盈继位,为汉惠帝。吕雉升为皇太后,立刻下令囚禁戚夫人,剃光头发,让其着囚服在永巷舂米。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出一曲流传至今的《舂歌》,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听到这凄婉的歌声,吕后勃然大怒,下令召赵王如意进京。如意此时不过十二三岁,名为封国之王,实则年幼识浅,凡事皆靠国相周昌主张,吕后只好先召周昌,再召赵王。如意不敢拒绝,果然来到长安。吕雉虽狠毒,刘盈却天性善良,无论如何也要保全弟弟性命,所以自打如意踏进长安,便将其保护起来,不仅亲自出城迎接,且从此与其同食同寝,吕雉一时无从下手。一天刘盈外出习射,如意因年幼贪睡无法早起,吕雉便趁这半刻派人毒杀了如意。等到刘盈兴冲冲地回来,只剩下赵王如意轻纱床上七窍流血的尸体。

毒杀赵王如意后吕雉步步紧逼,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人彘”事件。吕雉命人将戚夫人手脚砍断,熏聋了她的耳朵,灌哑药将其变成哑巴,关入猪起名“人彘”。不仅如此,吕雉还让自己的皇帝儿子刘盈来看。当刘盈得知“人彘”便是戚姬时大惊失色,泪流满面,喃喃说道:“太残忍了!哪里是人做的事,太后如此,我还凭什么治理天下!”刘盈天性宽厚仁弱,受不住惊吓,从此一蹶不振,每天饮酒作乐,放纵无度,不问朝政,如是浑浑噩噩七年之后一命归西,年仅二十三岁。被吕后辱为“人彘”数天之后,戚夫人就悲惨死去,此后六年吕后也一命归西了。

 

戚氏坟的传说

戚氏本系山东定陶人,史有明载。但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有“洋川(今西乡、洋县)者,汉戚夫人之所生处也”的记载,《汉中记》亦有“洋川者,汉戚夫人之所生处也”的记载,洋州百姓因强烈同情戚夫人悲惨遭遇,便附会其说,造戚氏墓以实其说。而据《汉中府志》,戚夫人乃定陶人,《史》《汉》有明文。今洋县、西乡有戚夫人故里及墓,其然乎?否。大抵汉中多附会汉初事,如萧何追韩信于韩溪,樊哙造桥于马道,曹参修堰于山河,事属可通。若戚氏村(戚姬生处)、冉家山(冉闵故址)、相公山(载之别墅)、隗嚣台、陈仓道、古梁州、美农台、曹操城、郑子真宅、钓鱼台、扁鹊城、张良辟谷处、蔡伦造纸坊、建文崖、鬼谷墓、萧何墓,则半属无稽也。

但考诸民间传说,戚氏与洋县戚氏坟、洋县戚氏村地名之由来,恐并非如此简单。

在当地民间传说中,戚氏或许另有其人。相传刘邦在成汉王之前,曾屡败于项羽。一次兵败被追兵追赶,逃至戚氏村时,又饥又累,适逢一戚姓女子于井边洗衣(今戚氏村委院内),上前打过招呼,讨要水喝。戚姓女子便给他水喝;见其浑身是伤,无力逃跑,便急中生智,将其藏入轱辘井中,等追兵走远了,再将其拉上来,救了刘邦一命。刘邦见此女妙龄,生得又清纯脱俗,貌若天仙,感念其救命之恩,临别时对戚姓女子说:“他日成王,必将娶之。”谁知追兵追赶无果,又折身返回,得知是当地戚姓女子救了刘邦,于是上报官府,要将戚姓族人满门抄斩。得知消息,戚姓人情急之下,只好改戚姓为武姓,纷纷逃命,大部分逃往本地山后村,方免遭灭门之灾。彼时楚汉相争,天下大乱,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戎马倥偬,一去再无音讯,戚姓女子因刘邦答应迎娶,拒不婚嫁,每日辗转村口,引颈北望,思念刘邦情深,后忧郁成疾,年纪轻轻竟一病归天。刘邦打败项羽,念其发祥于汉中,本人又是汉王,便将其朝代命名为汉,从此君临天下,踌躇满志。曾带着庞大的天子仪仗回归故乡,宴请亲朋父老,席间仗剑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忽一日,念及当日救命女子,历历如在目前,于是暗中派人询问,方知其思念成疾,已然过世。为感念其忠诚及救命之恩,遂在当地(今戚氏村)为戚姓女子建衣冠冢,随来军士官员,一衣一撩土,成其大堆,足足300多方,此乃洋县民间传说中戚氏坟之由来。据老人回忆,戚氏坟顶部还有一洞,扔石头要很长时间才能听到落底声。戚氏村现有武性1068人,逃奔后村改姓武后人43153人,据传均为戚姓后裔。

又相传,戚夫人乃戚氏第十六世祖姑奶,名戚金贵,以贤德名于世。其父凤起公因贤德被秦王选为谏议大夫,任真定府六载。秦王失政,凤起公复归定陶,后得遇刘邦嫁其女,遂有后来惨遭吕后迫害故事。戚夫人被害后,戚家满门被剿,逃出少子,出西安奔凤翔府猴石山居住,或有一支逃奔今洋县戚氏,念及戚夫人悲惨遭遇,建衣冠冢以寄托哀思,则仅限传说,无可考。

 

西汉舞蹈家、诗人和围棋高手

无论真相如何,被戚氏百姓隆情纪念的这位悲剧女性,其实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她不仅美如天仙,而且有多方面的杰出成就。如果活在今天,无疑当是最亮的影视明星。

戚氏的诗歌成就。戚夫人本来不是诗人,也无意于做诗人,但在惨遭吕后迫害的初期所唱《舂歌》,是其现存唯一一首出自戚夫人创作的诗歌,其中后四句据考证为最早见于正史记载的五言诗。该诗形式灵活,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一个被侮辱与被伤害的弱女子形象呼之欲出,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成为可以和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相媲美的千古绝唱。《汉诗总说》评:“汉人诗未有无所为而作者,如《垓下歌》、《舂歌》、《幽歌》、《悲愁歌》、《白头吟》,皆到发愤处为诗,所以成绝调;亦不论其词之工拙,而自足感人。”

戚氏的舞蹈成就。戚夫人是汉代女舞蹈家的杰出代表。史载戚夫人精于舞蹈,既会跳当时流行、刘邦又极喜爱的“楚舞”,又擅长“翘袖折腰之舞”。所谓“翘袖折腰之舞”,想必不是某个舞蹈的专名,而是一种以舞袖、折腰为主要动作的舞蹈,是一种特别注重腰功与袖式变化的舞蹈形式,从汉画像砖石所见,多为舞袖、折腰动作,这是汉代常见舞蹈动作。对此刘歆《西京杂记》写道:“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毕每泣下流涟。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彻云霄。”

戚氏是史籍记载最早的围棋高手。戚夫人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棋手,比南北朝时代的娄逞早了六百多年。只是戚夫人下围棋,是一种具有巫术作用的祈福消灾的迷信活动。据《西京杂记》记载,每年八月四日这一天,戚夫人总要陪高祖刘邦下围棋,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八月四日下围棋,成了汉宫中的风俗,这一天也被后世人称为“围棋节”。

 

地方文化篇 

七眼泉的传说

洋州城西七公里地,有个地方叫“七眼泉”。相传此地曾是一片原始森林,荒无人烟。遇改朝换代,天下大乱,周边百姓苦无安身之处,便选择此地作为容身栖息之地。他们生儿育女,在黄土大山上安宅扎营,以捕猎、采集为生,世代繁衍生息,倒也无忧无虑,衣食无忧,逍遥自在。可惜没过多久,此方宝地便被一条恶龙盘踞。恶龙贪得无厌,不仅要求每年有丰厚的献祭,还要求以童男童女活祭,否则便以旱灾相加。有一年,由于当地居民稍有怠慢,恶龙发威,一连三年大旱,树干枯了,庄稼连年歉收,最后连人畜吃水都成了困难。本来安定定富庶的“世外仙山”,慢慢成为恶龙肆虐、民不聊生的荒山野岭。此种境况惊动了过路的日值功曹,立刻回天庭报告玉帝,玉帝委派身边的七仙女下凡查看实情。当七仙女驾七彩祥云来到人间,看到这一带赤地百里,庄稼颗粒无收,方知恶龙作恶生灵涂炭,不禁潸然泪下。七仙女的眼泪从此变成七眼泉水,从后面的半山上平地涌流而出,幸得七眼泉水滋润,大地重又恢复生机。村民感念七位美丽的仙女,为了让后世子孙铭记恩德,便将村子改名“七眼泉”。据老者介绍,七眼泉后来悉加保护,用大青石垒砌,建成了七口古井,其水甘冽,夏天时冷冽贬骨,深冬时井口蒸汽腾腾。其中一口更是惊奇:无论多少人取水,水线始终保持衡定,水面还常年泛着七朵水花(七股小泉水直往上冒)。相传每逢天旱,只要淘一下天就下雨,甚是灵验。但有一年淘井,忽听里面水声大作,有人说里面镇着那条恶龙,是玉帝罚它在这里将功赎罪的;淘得太过,会引发大水冲毁村庄,于是急忙找来一口大毛边锅倒扣在井口,将这口井封闭了。前几年碰上大旱,又有人前往淘井,指望再度兴云作雨,把水给淘出来,只是再也找不到了。其余六眼古井仍在,因用上了自来水而废弃了。

 

八龙王的传说

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的动物: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神龙在天,更是见首不见尾,兴云播雨,甚是灵异。据说龙有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也常自称“龙的传人”。

八龙这个地方,与龙的关系似乎尤其亲近。

相传很久以前,现今的八龙一带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妻子怀胎一年,生下一个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老族长知道后,大发雷霆,一口咬定此乃不祥之物,逼着夫妻俩把婴儿卡死。夫妻俩不忍心,就咬咬牙,将婴儿放到门前的荷花池中。几天后妻子下床,到荷花池淘米,猛然看见她的儿子从荷花丛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讨奶吃。娘疼爱儿子,就抱起来喂奶,就这样,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儿子三次奶。一天两天三天,一年三百六十天过去,儿子渐渐长大,却现出龙的样子来。消息传到老族长的耳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没卡死,反而长大了。就想出一条毒计,要宰掉它,为民除害。一天中午,老族长身藏一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边树丛里。等啊等,女人终于出来淘米了,又等啊等,果然有一条小龙游到岸边来向女子讨奶吃。老族长见状,冲上前去举刀便砍,小龙连忙跃人荷花池中,可是这一刀却将小龙的尾巴砍了下来,谁知正好池中停着一只大蝴蝶,蝴蝶见小龙无故受害,心里十分同情,就飞过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变成了一条美丽的龙尾巴。就在这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花瓣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那条龙一下子长到十几丈长,骤然从池中跃出,身上插满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飞腾而去。老族长见状,当场吓死了;小龙娘见儿子飞人云层,含泪连唤三声小龙,可是小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不过小龙并没有走远,因为此后每逢干旱,小龙都会飞回来播云降雨。为了感谢小龙的恩德,八龙一带的百姓就将这一带叫作“八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舞龙,来纪念和庆贺。

关于八龙地方之得名还有一说。相传很久以前,现今八龙一带的郑姓祖先,为生计曾搬到铁河大龙洞附近安家。洞口有块宝地,每次挖地到此,就大雨倾盆。一次又到那里挖地,突然一镢头挖出一个玉石龙头,和书上画的龙头一模一样。更奇的是,就在郑姓人家抱着龙头过河时,忽见从上游漂来一块木头,细看原来是一节当地常见的柿木,形状酷似龙身,却长着八条螃蟹腿。郑姓人下意识地捡起,和怀里抱着的玉石龙头一接,居然长在一起,再也取不下来了。此事相传甚远,有得道的高人说,此非普通的木和石,乃螃蟹成仙变成了龙,乃受玉帝差遣下凡普救众生的。村民皆以为然,于是将其视为神物,取名“八爪金龙”简称“八龙王”。遇干旱年份,当地村民便供奉“八龙王”求雨,有求必应,十分灵验。后来游方喇嘛盗走了玉石龙头,为保龙身,郑姓人返回老家(今八龙一带),延请高手雕刻木龙头代替,集资建八腊庙供奉。久而久之,当地地名也就改为“八龙”,早前曾有乡的建制,现机构改革并入戚氏街道办事处。

 

佛耳山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现今陶岭村一带寸草不生,恶风暴雨不断,毒蛇猛兽出没,百姓苦苦度日,苦不堪言。后来玉皇大帝驾前一只金凤凰,因犯天规被罚入下界,被派到陶岭一带降妖除魔,普救生灵,戴罪立功。这只金凤凰果然痛改前非,不辱使命,频施法力,呵护众生,立下无量功德。从此凤凰脚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好。到唐朝中期,当地百姓为感恩德,在凤凰背上修筑起一座庙宇,供奉诸神牌位,四方高僧,或偶然路过,或慕名而来,在这里传授佛家学说,教化乡里,时间长了,这里便成了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引得各方香客奔来此间,一时香火旺盛,盛况空前。这座大庙历代都有修缮,到清末还进行了一次大修整。因这里供奉的佛爷笑口常开,耳朵特大,此地因而得名“佛耳山”。久而久之,佛耳山便传开了。

 

太师坟的传说

在现今太师坟村一带,有两条小溪自后山逶迤而来,在一座黄土山丘前合流,再向下游注入汉江;在两条小溪交汇处有一座大坟包,人称太师坟。上世纪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平坟种地,太师坟被毁;后大修农田水利,周边几个村在两条小溪合流之处修建了水库,其地从此碧波荡漾,神秘的太师坟又因水库的仰水,淹没于水库之中。

戚氏太师坟村因“太师坟”而得名,乃戚氏地名因历史文化名人而来又一案例。

据传此太师名叫王师德,其墓位于戚氏街道办事处石羊村,墓主籍贯及生年无考,只知道在南宋历史上是个大人物,做过太子老师。考诸史料,宋建炎四年(1130年),王师德官至承宣使。时正值金人作乱,汉中成为抗金前线,与金兵时有激战。绍兴三年(1133)二月,金国四太子完颜宗弼(即金兀术)率军由商洛破饶凤犯洋州,王师德奉诏率军入洋州,在与金兵激战中英勇捐躯。朝廷念其军功,加赠少保少傅,诏赐厚葬于当地,并敕建祠与墓前。原墓高大,墓前立石碑9通,石羊3对(石羊村因此得名),墓地树木森茂,每年清明举祭。时至今日,太师坟已沉于千顷碧波,但该村仍时有石马、石人出土,缺失马首。墓前石头被砌入了水库大坝。墓地石板尽皆拆毁用于修房造屋,还修了七间村委会,足见规模之大。

 

魏家庙与北宋名相吕蒙正

魏家庙一带有一座古庙,魏家庙地方也因此庙得名。据老者讲,此庙始建于唐代,此后历代皆有扩建和修缮,香火之盛不可方物,规模之宏大,周边更无出其右者。据说单是主殿,就有两层楼那么高,楼上是戏台,每到清明前后那里都举行庙会,从城里来的大戏班子于台上演戏,院子里坐满看客,叫好之声不绝于耳,商家穿梭其中,叫卖之声此起彼伏。各方善男信女奔来此间,求神许愿,求神问卜,求子求福。据说庙对面也是庙,各殿众神森列,院内古木森然,地上长满了地衣,构成了一种四合院的古建筑格局。近看雕梁画栋,极雕琢之技巧;远望飞檐挂角,高低错落,成一方圣土。晨昏之间,总有钟磬之声相闻,传之甚远,甚是悠扬悦耳。建国后,视一切宗教为封建迷信,于是被辟为学校,偌大的庙宇为数百师生占据,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上世纪70年代学校搬走,所留庙产成了村两委会,文化大革命时尽皆被毁,如今已无当日名刹踪迹。也许得益于此庙风水荫护,魏家庙自古人文昌隆,人才辈出。村内古井数眼,历经百代而不干涸,直至自来水通村前仍供人畜饮水,井口草绳磨痕深切,历历可见。相传当地吕家村吕氏一族200600多口,均为北宋名相吕蒙正后裔,洋县纸坊吕家、马畅吕家,皆回吕家村上坟,认祖归宗。据考,吕蒙正(944946—1011),字圣功,乃北宋大臣。本为洛阳(今河南省)人,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丁丑科状元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再著作郎,入值史馆。公元980年(太平兴国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后任参知政事。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为宰相。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与开国元老赵普同在相位,关系极为融洽。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贬为吏部尚书。两年后复以本官入相。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再度罢相。真宗即位,任命吕为左仆射。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后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卒谥文穆,赠中书令吕蒙正出身寒微,深刻体会民间的苦难,所以读书勤奋、工作勤奋、爱民勤奋,年轻时曾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深知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因撰《寒窑赋》以明志,兹录于后,以供读者诸君参考。至于戚氏吕氏与北宋名相吕蒙正之关联,史无记载,几无可考。

 

五郎庙的传说与手工挂面

五郎庙自古人文昌隆,民风淳朴。村里加工手工挂面,自北宋雍熙年间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所产手工挂面因其工艺独特,物美价廉而名闻遐迩,享誉国中。

五郎庙原名南阳村。相传北宋雍熙三年(986),洋州大旱。北宋北伐之役失败后,抗辽名将杨继业五子杨五郎,因深感朝廷奸佞作祟,导致抗金受挫,悲愤之下在五台山出家为僧。此年春末云游到洋州之南阳村,见庄稼颗粒无收,为百姓生活计,于是在这一带小住数日,晓行夜住,每日里四出寻找水源,最后发现傥河上游周家坎水源丰富。经反复考察琢磨,后率领村民挖堰筑渠,将傥河水引进村里,解决了当地群众的燃眉之急。看到南阳村旱情已解,杨五郎即不辞而别,不知所终。村民感念杨五郎恩德,遂集资修庙,四时祭祀,人称“五郎庙”,南阳村也从此改称“五郎庙”。

谈及五郎庙手工挂面,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自杨五郎帮助村民解决水源后,当地连年丰收,村民囤积小麦,常遭鼠咬虫蛀,浪费甚巨。庙里一老和尚不忍粮食被糟蹋,便琢磨出手工挂面制作技术,并向百姓传授,从此加工手工挂面成了当地一项重要的致富门路。到明清时,五郎庙手工挂面在关中、成都、湖北等地商埠已有销售,盛名之下,五郎庙的手工挂面还进入宫廷,列为贡品,成为皇室御膳坊佳品。一说手工挂面一向流传于北方,后成为宫廷御膳坊佳品,但由于其复杂的工艺,一般民间望而生畏,一向无缘消受,令人奇怪的是,此种独特的面食竟然在五郎庙一带落地生根,传遍古洋州地面。说来也是有缘,原来五郎庙一带在古代曾是著名的官窑,专为官府烧制陶器,至明代达到极盛。所制陶器郁货山积,通常需要专门的驮队向北方转运,故而与宫廷采办多有往来。不久闯王起事,清兵入关,明朝宫廷玉石俱焚,宫女杂役四散逃命,便有御膳坊大厨奔来此间,靠宫廷掌握的手工挂面制作绝活,在五郎庙一带收徒传艺维持生计,宫廷绝活从此花落民间。专家介绍,五郎庙手工挂面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它沿袭宫廷制作工艺,又不断吸收融合当时的科学技术,生产工艺日臻完善。其原料选用当地无污染、无杂质之优质小麦,经筛选后粉碎磨细,并须经过和面、醒面、盘条、绕条、二次醒面、拉条、上杆、下杆、包装等十一道复杂工序方可做成。其成品不仅面条细如粉丝,且保持了面条爽滑筋道的原始口味,具有色泽洁白、条形光滑、细如银丝、中心空通、入口滑嫩、口感筋道、柔软爽口、不断条、不浑汤、耐煮等特点。从食补的角度来看,可补血益气,养阴补虚,增强免疫力。直至现当代,洋县民间仍有以手工挂面作为送礼佳品的习俗,每逢年节,亲朋之间相互以上好的手工挂面相送,传递一份浓浓的乡情民俗。

近年,五郎庙村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手工挂面产业,在保持原有绿色无污染、无食品添加剂、纯手工制作的基础上,注册了朱鹮牌商标,设计了美观、大方的统一包装,这一倍受消费者青睐的地方特产从此走向市场,逐渐成为超市的热销品和馈赠亲朋好友的时尚礼品。五郎庙一带已是远近闻名的手工挂面产销基地,全村年产手工挂面200余吨,年产值400多万元。村里的一些后生,大学毕业后回归乡里,搞起了电商平台,依托低廉快捷的现代物流,专做手工挂面电子商务,无论多么远,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能下单,产品远销西安、重庆、山西、湖北、成都及汉中周边县区。加工手工挂面这一传统工艺,已成为五郎庙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盛世蓝图篇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车轮滚动到了今天,改革开放渐入佳境,洋县加快发展,主城渐渐东移,全县重点项目不时落户戚氏辖区,天时、地利、人和俱足,戚氏人民迎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戚氏人民在办事处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创新推动项目,努力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保障全县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如今,一个基础设施完善、人民富足文明、百姓安居乐业、人民家庭和美的新戚氏已成为现实。

 

中国最美油菜花海与湖光山色观花点

汉中是驰名全国的最美油菜花海观赏地,洋县是汉中市全国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的主会场。为了保证一年一度的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顺利开展,戚氏办事处经科学规划,建成北部5.2公里旅游观花环线。工程克服了丘陵林区施工不便等困难,对环线公路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全面完成清障工程、路基工程及停车场等环线附属工程,确保一年一度汉中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洋县主会场观花线路全线畅通,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山村旅游通道和环境。为了有力地配合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戚氏办事处还在潘湾村八组选址,建成“湖光山色”傥河观景点,包括一个观景台、两个停车场,为中外游客来洋县观赏最美油菜花海提供最佳的环境保障。作为全县重点项目“印象洋州朱鹮景区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部5.2公里旅游观花环线和“湖光山色”傥河观景点,将成为一年一度全市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的主会场,既是展现洋县旅游形象的重要窗口,也将成为省市全域旅游环线上重要的游客集散中心,对汉中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读者无妨想象一下,每当农历的春节过后,当人们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时,洋县大地的数十万亩油菜花次第开放,大批中外游客奔来此间,既可驱车沿北部旅游环线观赏花海美景,又可登上“湖光山色”观花点俯瞰平原美景,拍照留念。和风吹来,花香扑鼻;徜徉花海,竟日不归;头顶是瓦蓝的天空,时见朱鹮翔集,附近不远还有牛头山万亩梨园开得正盛,如果走累了,还有洋县美食可供品尝,花美人悦,不亦快哉。而远眺油菜花海北部高峻的黄土丘陵,戚氏人民精心种植的“真美汉中”四个深绿色大字,清晰可见。

 

洋县西站:面向世界的洋县门户

20135月初,国家重点工程西成客专洋县西站现场鞭炮齐鸣,礼花响彻天空,飞转的CFG桩钻机直插定点桩位,标志着西成客专洋县西站拉开了施工序幕。

西成客专洋县西站落户戚氏,是全县人民的一件大喜事,更是戚氏人民望眼欲穿的一件大喜事、大盛事。工程总投资260多万元,占地9.42亩,除主体工程外,还包括一条6米宽、1公里长的柏油迂回路。如今工程全面完工,正面高大的主体建筑——候车室气势恢弘,偌大的广场上停落车辆,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上,“洋县西站”几个遒劲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随着西成客专全线开通,周边服务设施日臻完善,中外游客将大批涌入戚氏,为洋县带来前所未有的正面冲击。

西成客专洋县西站,是十三五期间全县重点工程,是未来洋县面向世界的窗口。洋县西站的设立,将促进洋县搭上成都、西安两大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顺风车,同时极大地促进洋县丰富旅游资源的开发,届时川陕两地游客可以更快地到达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华阳古镇,智果寺藏经楼等旅游景点,对戚氏办事处未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必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主城东移——三馆一中心落户戚氏

洋县发展,主城东移,戚氏这一片沉睡千年的大地,被加快发展的号角唤醒;蕴藏在这片大地之下的创造活力被迅速激活。作为继洋县西站之后主城东移又一标志性工程,三馆一中心落户戚氏,推动戚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已成为未来新戚氏又一亮点。

三馆一中心建设,系洋县十三五期间又一组重点工程。三馆:一是洋县文化馆,二是洋县文博馆,三是洋县图书馆。此三馆者,皆为全县文化专业机构,各有重要功能。原址在洋县新北街,多年来几经搬迁扩建,在县域文化建设、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多年来分散办公,办公场地狭小,设施设备相对落后,已经不适应洋县快速发展的需要,如今按高标准上档升级,总体迁入戚氏辖区。一中心:指洋县最美油菜花海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在功能上直接服务于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旅游节,在规划上紧邻三馆,相互借势;工程设计大胆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在保证各项功能基础上超前设计。除建设一座与现代游客接待服务中心相匹配的主体建筑外,还包括一座规模宏大的停车场,工程规划建设水平领先全市。

如今,三馆一中心即将全面竣工,气势恢弘的现代建筑群矗立于戚氏辖区,对戚氏及周边基础设施文化商业活动的拉动作用正在显现,新戚氏建设渐入佳境。

 

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

戚氏办事处紧紧抓住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两条主线,下大力气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生事业,把中省市县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取得明显成效。

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戚氏办事处党委、政府,积极动员和组织各社区、村组多方筹措资金,对村内道路进行拓宽硬化、绿化亮化,通过整修渠道、新建垃圾填埋点、硬化垃圾填埋场道路、购置垃圾箱、新建垃圾池、购置垃圾清运车、广植绿地、在村主干道两旁墙壁手绘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等有力措施,大力改善生存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如今戚氏辖区,村组道路全部硬化,重点区域环境脏、乱、差等现象明显改善,路面更加整洁,交通更加顺畅通达,商业店面更加整齐有序,全辖区47个社区、村组陆续跻身美丽乡村之列,人民安居乐业,心情舒畅,一个干净有序、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已经成为现实。在精准扶贫方面,戚氏办事处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紧盯脱贫、摘帽、增收三大目标,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和第一书记责任,坚持到户到人、精准脱贫。不折不扣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六到户”要求,强力推进“五大脱贫攻坚行动”,统筹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补偿、教育脱贫、医疗救助、兜底保障等综合措施,不断巩固提高脱贫成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符合村情民愿的银杏、油牡丹、猕猴桃、有机稻米、蔬菜、柑桔及猪、牛、鸡等种养业,扶持有机米稻米种植、蔬菜瓜果种植、小型规模养殖、银杏中药材、油用牡丹等经济作物种植等脱贫产业,先后建立了戚氏村金丰园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潘湾村盛隆养殖专业合作社、五郎庙红建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垚垚挂面合作社,吸纳128户发展种养殖及作坊生产,带动贫困户人均年增收500元,依托志健药业和华瑞牡丹生物有限公司在陶岭、龙王沟、上赵、下赵等村联系发展银杏种植1000亩、油牡丹240余亩,吸纳贫困户186余户。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依托低保、五保、养老及残疾人保障等扶贫政策兜底供养。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农村合疗、大病保险、大病救助后仍有困难的贫困户,落实临时救助补助措施,力争与市县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深入发掘和用好丰富的文化资源,村村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丰富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培育戚氏文化领域领军人物和文艺宣传队,努力打造文化精品节目。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理念,以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为抓手,以西成客专建成通车为契机,大幅提升旅游业整体水平,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点和风景带。以“印象洋州”游客集散中心为核心,以北部旅游环线(五岭线)为主轴,以五郎庙社区-潘湾村为旅游区,大力发展以油菜花海观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以“一山(佛耳山)、二园(柑桔园、银杏园)、三水(贮溪河水库、陶岭水库和张沟水库)”为核心,沿邓八线,以“乡野文化”为主脉,打造以体验农村生活为特色的佛耳山生态农业旅游区。积极配合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重点对戚氏坟、太师墓等人文古迹进行开发和包装,推动戚氏旅游业总体上台阶、上水平。在发展民生方面,戚氏办事处坚持工作重心下沉,着眼底层民众,大力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残疾人等关爱政策,确保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应保尽保。大力实施第二轮教育“五大工程”,持续抓好“双高双普”、营养改善等重点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健全村级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持续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充分保障就业,加强科技普及、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工作,引导农村富裕劳动力外出务工,鼓励自主创业。

    戚氏街道办事处加强基层党建,积极探索推行“廉政诊所”监督工作机制,针对领导干部容易出现的问题,着眼抓早、抓小、抓苗头,全面推行纪委“廉政诊所”定期“巡诊”制度,对各类存在廉政风险的工作进行把脉问诊。“廉政诊所”定期“巡诊”,由办事处纪委牵头,抽调纪委委员、党政办、财政所等部门得力人员组成工作小组,每月定期到各村(社区)、辖区直属单位通过召开动员会、张贴公告、就地查账、谈话、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对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扎实开展“望、闻、问、切”,对“巡诊”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整改,防微杜渐。通过推行“廉政诊所”定期“巡诊”制度,做到了廉政警钟常鸣,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进一步巩固,为建设富强、和谐、文明的新戚氏,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戚氏地方,地理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现代新戚氏建设成就斐然。就历史文化而言,本专题只是撷取其中的一小部分,由于知情人相继谢世,地方历史文献又严重匮乏,民间传说又多所错讹,众说纷纭,致使编撰整理工作困难重重,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仍难免挂一漏万,而致遗珠。另一面,就新戚氏建设来看,尽管已有成就十分鼓舞人心,也只不过刚刚开始,无非登高疾呼以启来者,丰功伟绩,尚待来者。

故,本文化墙的建设是在路上的。它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不是定评,而是一次讨论的开端。它是地方人文一景,是当代戚氏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一道开胃的文化大餐,开场锣鼓已然响起,后续必有好戏连台。

易云:厚德载物,自强不息。信息时代,新情况新事物纷至沓来,机遇当前,时不我待。恳请列位看客和各路方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俟逐步完善修订。预期本文化墙将在不久的将来,以更准确、更完善的面貌示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是为记。

 

建设单位:洋县戚氏街道办事处

策划/撰稿/设计施工: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20173-8

 

 

广告位
自定内容
数据统计:
 
自定内容

汉中翼传媒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脚注信息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 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