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自定内容
汉中时间
文章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正文
赵栩自选诗六首
Published:2020-02-08 10:08:29    Text Size:【BIG】【MEDIUM】【SMALL

赵栩自选诗六首

诗人档案:赵栩,男,1958年生于陕西省汉中市,祖籍山西,陕西理工大学(原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北京大学访问者,现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汉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在汉中教育学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执教。80年代初期开始诗歌创作,先后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诗歌作品百余首,并得到著名诗歌评论家谢冕先生好评。出版诗集《秋天的班车》、《生命的钟》;翻译(合译)作品《艺术》音乐之神。现居汉中。

 

秦岭随笔(组诗)

 

 

眺望苍苍莽莽的群山

云横千里

飘荡在巍峨的峰巅

走入郁郁葱葱的峡谷

让人惊心动魄的峭壁巉岩

 

雄浑壮丽的秦岭啊

是谁在扪胸长叹

连绵起伏的广袤山脉

古老大地的褶皱

横亘在国家版图中央

 

夕阳在天边映照

太白积雪闪烁

逶迤的峻岭崇山

山下一望无际的黄土地

那里是龙的故乡

 

 

一条条深深浅浅的河

散布在纵横的沟壑

高耸的山脊是中国分水岭

向北的水系注入黄河

山南都通往长江

 

沿着潺潺流淌的山涧

伴随季节落落涨涨

蜿蜒幽邃的山谷

嶙峋的巨石

洗涤尘嚣的地老天荒

 

凋敝的木板吊桥

连接密林深处的小道

溪水在松树下流去

时尔漂浮着落叶

和永远带不走的月亮

 

 

竹林遮蔽着残破的石阶

宁静的山间小路

灌木丛生的故道已经废弃

只有崖壁上遗存的石孔

见证着昔日辉煌

 

想象千百年前的商旅行人

艰辛跋涉的模样

在人迹罕至的幽谷深林

坐看崔嵬险峻的山岭

揣着诗与梦想

 

几页战火烽烟的民族历史

也从这里匆匆走过

古老的关隘至今仍在

马蹄声已沉寂

淡淡余辉铺向远方

 

 

夏枯草半掩着山路

不知名的鸟在林间鸣叫

树上核桃熟了

年轻人们早已离开

土坯墙结满蛛网

 

没有悠长的农耕牧歌

只有椴木蜂巢

山坳簇拥着几户人家

像草丛中倦怠的猫

孤寂的袅袅炊烟

 

风吹来斑斓的色彩

洒满层层叠叠的山坡

亘古的绚烂与荒芜

人只是自然的一个部分

无尽辽远沧桑

 

唐诗散笺

 

1

之前或之后的千百年

是否有人记得

春天,开阔宁静的江面

一轮圆月升起

花朵在夜晚绽放

 

回望巍峨的城阙

云烟渺渺

天际一片辽远

 

2

这是一段年轻时光

各种语言和面孔

拥向华丽的帝国之都

豪放的音乐

霓裳羽衣的舞蹈旋转

 

春风的剪刀

正梳理着新绿的长街

柳絮飞扬

 

3

策马纵情驰骋

渴望遥远的沙场

新丰美酒正浓

相逢一笑无醉不归

咸阳少年

 

让我们去天涯游荡

鸟瞰葱笼大地

在群山之巅

 

4

旌旆在风沙中翻飞

羌笛述说着思念

孤城遥望

橙色余辉下的大漠

黄河蜿蜒悠长

 

马蹄声远去

新月从天山跃出

云海苍苍茫茫

 

5

分别在羁旅的歧路

钟声飘过青浦

疲惫的孤帆悄然落下

满天星斗

江水缓缓流淌

 

鸿雁渐飞渐远

楼台凝望

前程枫叶如霜

 

6

古筝的琴弦砰然断裂

杀声从幽燕响起

刀枪剑戟交织如林

寒光闪闪

血沿着关隘溅过

 

烽烟散去

残阳定格在天边

城外,一条红色的河

 

7

清晨,雨开始飘洒

打在退色的荷叶上

一遍遍擦洗这片天地

太多的大喜大悲之后

鸟鸣清婉平和

 

白云在僻静的山角

辛夷悄悄吐蕊

竹亭里传出长歌

 

8

群鸟峰峦高飞

久久在树下独坐

何时叶落满溪

古寺凋敝的土墙上

几抹流霞

 

夜,枕着荒石

空旷的山林一片寂静

松子轻轻落下

 

9

如泣如述的锦瑟响起

一幕幕往事

蝴蝶翩翩起舞

阳春三月的郊外

人面桃花

 

夕阳仍照在原上

生命中那些美好日子

暮色洗尽铅华

 

10

昨夜秋风临窗

烛光中梦回故里

烟雨潇潇

归期仍未确定

岁月正在老去

 

让花静静开放

酒己斟满

今晚,明月又将升起

 

汉中印象

 

河流蜿蜒着

象一个民族的文字

在这片开阔的谷地

 

雨季来去匆匆

油菜花开了

金黄色铺满起伏的田野

 

一条路切开蜂群

伸向远方的山丘

仿佛连结另一片天空

 

也许汉家天下曾从那里走出

而不愿出行的人

还在松树下睡眠

 

阳光一次次转换时节

象征生命的叶子

在路旁的灌木间传递

 

一种恒久辽远的情愫

如同苍茫落日的声响

把我的目光淹没

 

哦,父亲

这就是你要追寻的地方

后半生所依傍的家园

 

村落竹林掩映

象一个个藏匿许久的梦

从华灯初上的长街

到白云悠悠的心底

 

 

附录:赵栩诗集《生命的钟》序

撰稿/北京大学教授  谢冕

  

这是一个热爱诗歌的国度。从进入文明社会伊始的数千年来,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就紧紧伴随着中国人的生活,一路前行。无论是风和日丽的和平年代,还是烽火连城的战争时期,世代更叠,岁月变迁,诗歌总是深深植根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真实表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内心感受和精神取向,并且依循其自身规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进发展。一百多年前,当古老中国以艰难而沉重的步履进入现代社会之际,诗歌依然身负众望地走在前列,在许多大师和诗人们的不懈努力下,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完成了一次质的跃进和蜕变,产生了更适应于现代生活的白话新诗,从而更贴切地表现现代国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向度。对此,我在《中国新诗史略》就百年新诗曾有系统地思考和阐述。

然而,我们也遗憾地看到,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以来的这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文学趋向边缘,诗歌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中心。物质化的社会需求和庸俗化的文化消费,急速的节奏和匆忙的生活挤走了仅剩的若干诗意,使这一诉诸心灵的文学脱离了许多人关注的视野。让人欣慰的是,据我所知,同样也还有很多人不为外界的纷纷扰扰所动,始终坚守着诗的家园,甚至不仅是因为热爱,诗歌在不同程度上已成为他们生命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数十年始终坚持写作,以诗的形式记录和表达着自己对时代生活的感受,赵栩便是这其中的一个。

我认识赵栩近四十年了。早在八十年代初,还在上大学的他在报刊发表诗作时,我曾予以过点评和鼓励。不久后他来北大蔚秀园我的家中拜访,记得晚饭后与我的儿子一起去了当时还十分荒凉的圆明园。八十年代初期是一个万物更新生机勃勃的年代,两个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单纯美好的憧憬,如他在一首诗里写到的“城市象一块硕大的宝石/在夜的手掌中闪动”(《给废墟、沉思和明天的歌》)。后来,他和当地几个大学的青年朋友组织了诗歌沙龙,并油印他们自己的诗歌刊物,《城市的绿苹果》、《北回归线》等诗就写于这个时期。然而,在八十年代末,听说他出了事情,之后很多年失去联系。直到九十年代末,他又来了蔚秀园,就象他诗中所写的:“孩子们走了很久/转眼又回来/头发上结满浆果/不做声地微笑/岁月真使人感慨和激动”(《秋天的班车》)。

这些年他经历了一些坎坷,一直还在当地的大学里教书。在我的推荐下,他来北大做访问学者。那是二十一世纪之交的两年,他们一批访问学者和一些博士生,在我和洪之城老师主持的“批评家周末”,对当下一些文学现象做学理性的梳理。我得知他一直还在写诗,回去后即使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也没有放弃。《我们的故事》、《我和神都住在郊区》里的诗作,就显示他这一时期的感受和思考。这次,当我再看到他后期所写的《生命的钟》这些近作,感到他在情感和诗境的开掘上已更进一步了,诗风也从年轻时的单纯朝气,变得深厚通脱,“曾经的少年依旧微笑/心已经变得从容”(《生命的钟》)。

赵栩《生命的钟》这部诗选,将自己40年来的诗歌作品,摘选出一百多首,按时间编为七辑,结集而成。从诗的角度反映了他这几十年生活的情感经历和心灵轨迹,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在我看来,他在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诗歌写作时,无疑受到了当时北岛他们所代表的新诗潮的影响,侧重对人文理想和人性的关注,诗歌表达中较多使用意象的艺术手法。同时,从年龄和经历上,他又属于被称为后新诗潮年代的诗人,较少上代人的历史重负,更加注重诗歌回归个人,更切近日常生活,语言上也更为平民化口语化。这两种养分在他的诗歌中相互融合,自然呈现,从而以自己的内心感受寻求适于自己诗歌的表达方式。诗中既注重自身内心世界对个体生活的私人感受,又往往从独特感受中流露出对社会时代的关注,这也使他的诗作内容形式都显得丰富多样,而贯穿始终的是他对生活的一往深情,对生命本真意义的探寻与感悟。

在赵栩的这部诗集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很多时候在诗的情感表达上,他更长于通过意象的手法抒法自己的感情和独特感受,更多地运用富于审美意味的形象画面,调动读者的情感和想象,而规避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火车开走又回来/卸下许多记忆/堆放在树下/让我想到很久的事情”(《与生活相处》),在这里,语言轻快灵动,具象与抽象相融,富有韵味和张力。“我的梦,存放在清晨的树上/等到生命的秋天来临/小路一片金黄/落叶间藏满秘密”(《夏末与秋》),通过具象画面,使诗人炽热的情感蕴含在看似平静的叙述中,也使诗意富于联想,耐人寻味。“在记忆动情之前/让花从手掌开放/淹没那些忧伤的日子/光荣岁月”(《落霞》),抒而不纵,哀而不伤,许多坎坷的人生经历在这一刻显得澄澈平静,而这种历经艰辛还依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更能打动我们。当然,这部诗集并非所有作品都写得那么让人满意,但从这连续性的七辑来看,随着经历阅历的积淀,在后期的诗歌相对更为成熟一些。如《秦岭随笔》的大气厚重,《唐诗残笺》的凝炼广博,特别是《生命的钟》这首诗,不仅深入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感积淀和人生感悟,也体现了这个时代很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诗歌是一种具有艺术创造性的个人作业,唯有充分的个性化,充分的个人心灵的自由表述,才能具有充分的创造性。我们始终应该把握的是,诗歌到底是审美的,诗的原质应该是抒情的、韵律的、优美的。今天,诗人对语言的态度可以完全自由,可以在诗歌语言与当下生活的切合度上做各种尝试,但不可忘记诗歌毕竟是一种对语言最考究,也是最苛求的艺术,是一个民族语言最精粹、最具审美意味的展现。过度的自由和庸常口语化,对诗的伤害可能是致命的,当诗失去了节奏和韵致,不再以精美的构思和旋律打动人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诗歌失去了这种独特的文学艺术体裁自身所具有的特质。同样,诗歌无疑是立足于个人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的,它越是深入、独特,也才越有创造性和感染力。但是如果过度地沉湎于个人“内心”,而这所谓的“内心”与世无涉的话,很容易会诱使诗歌远离现世关怀而陷入迷思状态,失去对社会生活应有的关注和担当,以至失去精神向度。因此,我们提倡诗人既要坚持自己独具个性的内心感受,同时要尽可能地使这种表达能够传递人们的某种共同经验和情感,保持对现实、人生和灵魂的关怀,诗才会真正具有穿透人心灵的力量。赵栩的《生命的钟》在一定程度做着这样的努力,很多的诗人们都在做着这样的努力,我们期待今天的诗人们能够作为社会良知标举理想旗帜,也期待着中国所有的诗人不媚俗而始终坚守至美的诗家园。

 

谢冕,二O一九年夏于北京海德堡花园

广告位
自定内容
数据统计:
 
自定内容

汉中翼传媒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脚注信息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 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