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自定内容
汉中时间
文章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正文
作文与习作
Published:2015-12-17 10:14:30    Text Size:【BIG】【MEDIUM】【SMALL

  我从来不会因作文而苦恼,却因为习作而困惑。两者相似,却又有本质区别。习,新华字典就有解释为学过后的温熟,长期反复地做,古汉语词典也有大篇幅地强调反复这个含义,从古至今,习可引申为温习,学习,练习。或许在古人看来,这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就如孔子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而今,大部分和我一样目光短浅的晚辈,把习作看成负担。正如《师说》中点名的那样:不比圣人,还耻学于师。大部分和我相仿的人,并不把反感习作当做一种可耻的行为,只是因为在我们一开始接触的文学世界时,教条的方式让我们错读了真正的文学,好像这抠字眼的苦差事不适于我,画完一撇一捺还要组成长篇大论,习作尾注:条理清晰,符合逻辑,结构合理,那就更是苦中苦了。相反,他人写得一手好文章,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斟酌极致,读完拍手称快。尽兴之余我不禁纳闷,烫手山芋竟成了别人手中的瑰宝。

  这其中,不得不说明自由的重要性。这就有个很经典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是鞋子束缚了人的脚,还是人的脚造就了鞋的形状?显而易见,适合自己发展的才是最好的,正确答案固然是后者,文章读来顺畅自然,也是自由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而习作二字把优点集于一身,却也把优点抛之脑后,被抛弃的就是自由。我并不是贬低了习作应有的作用——即在反复练习中收获更多的写作技巧和习惯。然而无论如何贴合这个主题,多少都会改变自己的做法,妥协自己所发现的亮点和初衷,写出中规中矩的文章,在中国式知识灌输的大背景下,未品到文学的真谛,就要摩拳擦掌,总结出未曾见识的手笔,未曾熟悉的技巧以小试牛刀,习作的目的也就更显得直接——为习作而习作。

  这大概是为什么我所亲历那些读书少年,即使阅书万卷,也很难造出好的文章,或者面对统考的题目,拿到的分数不比阅历少的人高,近来更是有高考爆出某作家高考作文分数过低,引起舆论哗然。显然套路和自由带着同样的面具,却没有走在一条道路上。

  读文章的人有两种人,用心与不用心,不用心又有两种人:图乐的人和带着精神包袱完成任务的人。前人们总说,文章要写得好,多读点书。显然问题不在书的数量,而再于书的质量,更在于用心的程度。那难道这里的自由属于图一时之乐,而非费精力去用心?并非如此,这里的自由更是指对好的文学作品透析出自由的灵魂,学到一种运用文字展现真实感情和自我洒脱的表述方法,相反不用心的做法不但把自由撒开了一边,就连与创作文学的目的都是相悖的,这比带着精神包袱去阅读还要无效。无论是习作还是写文章,都要拿出些什么,拿出的东西是否有价值另当别论,而高谈阔论,以偏概全,敷衍了事的方式是极其错误的,或者说这样的习作是完全没意义的。

  至于如何读好文章,如何利用文章的价值,这属于文学范畴,对于书籍涉猎颇少的我来说说话也不会有多少分量,不过作为当下社会现象的亲历者,我把对文章和习作最真切的看法都吐露了出来,或许这比我曾经的习作都更有分量,起码略去了高谈阔论,敷衍了事的做法。

  若有同仁,但愿有志者深思熟虑,习作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广告位
自定内容
数据统计:
 
自定内容

汉中翼传媒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脚注信息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 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