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自定内容
汉中时间
文章评论
最新点评
更多点评 发表点评
发表评论
您的评价
差(1) 一般(2) 好(3) 很好(4) 非常好(5)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更换一张
匿名发表 
 
文章正文
金曲奖之后:还有人会正儿八经地讨论音乐吗?
Published:2015-07-03 14:54:07    Text Size:【BIG】【MEDIUM】【SMALL
很难看到所有人在听同一首歌

前两天刚结束的第26届金曲奖颁奖礼,算是近年来话题性比较强的一届。譬如一开场就有罗志祥以表演嘉宾身份第一次登上金曲奖舞台,还有“台语天后”江蕙在正式退隐歌坛前拿到最后一座金曲奖杯……这些话题背后,都有着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当然,倘若说这些只是主办单位制造出来的话题,那看上去非人为可控的,也有。譬如张学友临时决定出席颁奖礼,让今年最佳国语男女歌手的十位入围者能齐刷刷坐在台下等拿奖的场面,就足够让看客们眼前一亮。更别说最终张学友坐了一晚冷板凳,却被陈奕迅抢去歌王的戏剧性结果,还有蔡依林为“唱跳歌手”正名,第一次拿到最佳专辑大奖背后的意义,都是这一届金曲奖上值得讨论的看点。

但问题是颁奖礼结束已经两天,我们在网上能找到的关于金曲奖讨论的文章,寥寥无几,各类话题榜、热搜榜上,也看不见任何与金曲奖相关的人和事。所以难怪有媒体会感概说,一个音乐奖办得再成功,也远远不敌一场真人秀引起的轰动。

当然,你可以说这只是立足在台湾乐坛的一个颁奖礼,如今内地乐坛已经崛起,大陆乐迷不会再像十年前那样去关注金曲奖。O K,那我们反观下内地的乐坛,这些年来好像也没出现过什么能引起大众讨论的音乐或音乐事件。

或者可以这么去理解,在今天中国的娱乐环境下,音乐确实不适合人们用正儿八经的方式去讨论,不像上世纪90年代,人们喜欢上一首歌,就会想尽办法去了解这首歌背后的故事,也有很多人会对音乐作品的主题和内涵进行各种分析和分享。但今天,对这些有兴趣的人越来越少。

其实要深究其原因,也不复杂。问题不在于现在的年轻人愿不愿意去讨论音乐,而在于大家在讨论音乐的时候,能不能引起外界的共鸣。为什么大家更愿意去讨论一部热门电影,就是因为他们在发表对这部电影的看法时,能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和回馈,这样的讨论才有延续下去的可能性。

但在音乐领域,如今已经很难看到所有人都在听同一首歌的境况。并不是说现在大家都不关注音乐了,而是今天的音乐市场已经完全被细分化,每个人群、每个阶层的人听的音乐都不同,甚至会完全没有交集。所以今天所谓的主流音乐,已经是徒有虚名,在音乐这个市场上,早就没有了所谓“大众”的概念。

从这个角度上去看回这一届金曲奖,就很能说明问题。譬如罗志祥登上金曲奖,会为此欢呼的只有他的铁杆粉丝,但对更多人来说,他上不上金曲奖关我屁事。而陈奕迅赢了歌神张学友,这话题或许对大众来说会更有共鸣点,但问题是,陈奕迅和张学友入围的这两张专辑,根本就没在大众层面引起过多大共鸣。

说到底,要让音乐话题能回到大众讨论的中心,首先是要有能让大众获得共鸣的作品。说实话,近年来这样的作品也有一些,像《小苹果》、《滑板鞋》这些引起大众关注的作品就不提了,就以近年朴树的《平凡之路》,还有李宗盛的《山丘》为例,这些都是能以歌曲本身的魅力而引起广泛共鸣的作品,所以当时这些歌发布时,引发的刷屏程度不逊色于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

在今年金曲奖上,所有获奖的专辑和歌曲,我们有多少是真正听过的?又有多少是听过后会被感动了的?估计连十分之一都没有。这如何能引起共鸣,又如何能引发讨论的热度?
Tag:文化
广告位
自定内容
数据统计:
 
自定内容

汉中翼传媒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脚注信息
自定内容

汉中高端生活网         汉中翼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陕ICP备18002583号-1 电话:0916-2858738 传真:0916- 8106668 

 客服QQ1:2733041880 客服QQ2:2256025272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